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浅论

2018-06-01舒曦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习初中历史创新

舒曦

摘要:历史学科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很好的给予指导,不仅能使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对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初中的历史课程,跨越的时间长,内容琐碎,涵盖的范围广,如何在有限的历史课堂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获得有效的教学成果,是需要我们历史教师长期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3-0195-01

1.树立正确的历史教学观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中学历史课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学生笔试成绩成了学校、教育部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也是教师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人们认为历史学科的作用就是升学考试可以凑点分。于是历史教学主要就是教师把教科书上的内容,反复地给学生讲解,反复地出题让学生练习,要求学生把那些"考点"背得滚瓜烂熟,根本不管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观和教学质量观,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优秀的人文素养,作为衡量历史教学得失的标准,把学生终生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基础学科,学习这门学科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和技能,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虽绝大多数学生将来都不从事与历史专业有关的职业,但学历史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对世界和人生的正确态度,学会如何生活、学习、交往,可使学生具备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民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具有顽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等,这就能使学生终生受益,这才应该是我们学习历史课的目的。

2.内外兼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这个大目标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在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的创新,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很好地掌握学生心理也有利于历史教学,使学生主动爱上历史学习。

初中正是学生心理上由儿童蜕变为少年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比较敏感,一方面活泼好动,造成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电视、书籍、报纸等各种媒体接受的信息很多,可能教师上讲到某一个历史课题的时候,他们已经从电视或其他媒体上有了解了。很多学生就开始自以为是,不注意听讲,认为已经掌握了知识,实际上可能在对这些知识上存在偏颇甚至错误的了解。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如何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呢?绝对不能一开始就全部否决学生,这样对他们是一种打击,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力比较低,直接否定无疑是一个打击,会伤害他们的自尊,还有可能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先听他们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知识,然后结合课本上的史实,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辨别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辨别事物真伪的能力。

3.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但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如果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学协調有效地进行。因而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任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这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应该加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接受式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常常是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的结论。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远不成熟,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辨证的思维能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

4.总结规律,正确引导

学生之间的先天智力差异是不大的,而学生学业最终结果的差异却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学生学习习惯方法等因素导致学业差异的扩大。怎样有效的使学生迅速高效的学习,少走弯路,教师的指导作用地位日显重要。新课程对初中生不强化知识的系统性,但是它不否认学习知识的系统性,这实际上对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学会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学习过程的知识要经过归纳、整理、细化,最终掌握并学会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示范,把方法教给学生。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虽不像数理化等自然学科那样有定理、公式可循,但历史的发展也有其普遍性规律,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历史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找出规律。如学习中国古代史部分,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历代王朝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进行归纳,以发现其共性:统一和稳定的政治局面;调整统治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科技的推广;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外交流的密切;前代经济发展的经验;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当然,在掌握共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每个朝代的个性,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变通"。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作整理归纳,从中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学生轻松的学习,掌握运用基础知识。

猜你喜欢

学习初中历史创新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