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造性思维及其影响因素与培养方法
2018-06-01郝瑞宁
郝瑞宁
摘要:创造力是问题解决能力的最高表现,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是教育学者与心理学者一直以来的追求。本文基于已有知识理论,阐明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及特点,分析影响创造性思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总结关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为进一步分析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个人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供新思路和为个体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影响因素;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3-0012-02
1.引言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展现自身智慧的高级认知功能,在发明创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发个体产生更多新奇的想法、取得非凡的成就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改变世界。尤其是在现在崇尚和垂涎创新的社会中,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变化引发各界关注。本文通过基于已有研究理论,阐明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及特点、探讨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关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及特点
创造力是产生被特定的社会文化所接受的新颖且适用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指思维活动的产品具有新颖性和社会价值的产生,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被认为既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思维[2]。
创造性思维不同于其他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创新性,创造性思维能够突破原有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提出新想法、构建新理论。独特性是建立在创新性基础上的特征,创造性思维往往能够对问题提出独特、新颖的见解,它只有在原有的理论上有所创新,才能展现出来。发散性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特征,个体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同一个问题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此外,创造性思维还具有灵活性,创造性思维能够针对问题情境随机应变,积极寻找有关问题的解决思路。
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分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是指这些因素可以促使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生,而不利因素会阻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生。
3.1影响创造性思维的有利因素。
3.1.1丰富的知识经验。
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因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在原有问题解决方法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路,所以个体要先要了解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和创新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3]。
3.1.2想象和联想。
想象是个体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高级认识过程[2]。由于想象是从旧的形象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所以想象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其中,有意想象中的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许多新科技、新理论、新方法都是创造想象的成果。联想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联想尤其是远距离联想可以使个体头脑中相差很远的观念联系起来[2],有助于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的发生,促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生。
3.1.3发散思维。
虽然创造性思维现在被认为是多种思维的综合形式,但其主要形式是发散思维。吉尔福特[2]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来衡量创造性。显然,发散思維具有发散性,它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创造性思维就是借助发散思维的多种解决方法随机应变,具有灵活性的。
3.1.4动机、好奇心、兴趣。
动机是个体引起活动并维持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直接内在动力,Amabile的双歧 (two-pronged) 假设认为内部动有利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生,而外部动机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之后他又将外部动机分化。研究表明,个体的内部动机越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越高[4]。个体的内部动机来源于其对活动的好奇心以及兴趣,好奇心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而兴趣是人们探究外界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5]。一个人往往对事物好奇、感兴趣才能对它不断地思考并产生深刻地理解,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生。
3.1.5放松状态。
创造性活动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α波,这是人在放松状态下的脑电波[1]。所以要想产生创造性思维,就要防止紧张,保持放松的状态,这样也会减少思维定势的发生。个体在放松状态下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
3.2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不利因素。
3.2.1思维定势。
研究表明,定势阻碍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尤其是在紧张情况下,思维定势对个体的影响更大[1]。人们往往会自动化地按照先前处理此事的方法处理新的问题,而这种自动化了的思维方式往往会阻碍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当个体产生紧张的情绪体验时,这种自动化的思考模式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3.2.2从众性和保守性。
从众性[6]是指受他人的压力或影响使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与他人趋于一致的一种心理现象。保守性就是个体难以接受新的事物和想法,并伴有刻板、狭隘、固执或偏见等表现。个体如果受从众性和保守性的影响必然会阻碍其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因此难以产生创造性思维。
3.2.3胆却、懒惰和嫉妒心。
胆却、懒惰和嫉妒心是妨碍创造性思维发挥的个性因素[6]。胆怯的人无法大胆地提出新思想,难以突破原有的理论框架;懒惰的人不能勤于思考,更无法提出有创造性的解决思路;嫉妒心的人往往容易对他人的想法思路产生不满,不能宽容地从他人的意见中吸取精华,难以在他人的基础上产生具有创造性思维。
4.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针对创造性思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4.1增加知识储备和个人素质。
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个体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练才能具备。不断丰富我们自身的知识经验,汲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努力提升自身思考的独立性和深入性,保持创新意识,培养好奇心和兴趣提升解决问题的动机,克服胆怯、懒惰和嫉妒心,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使自己处于放松状态,从而提升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生。
4.2广开思路法。
该方法是指个体的思路不受任何限制,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 [6]。个体思路越开阔,越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維,这其实就是针对发散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所提出的一种方法。
4.3远距离联想法。
该方法是指个体要善于将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发现事物间的关系,由此就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创造性的想法[2]。这就启示我们学习或者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加强联想,将不同类型的知识放在一起加强联系,从而培养自己远距离联想的能力,增加创造性思维能力。
4.4类比推理法。
该方法就是指个体根据已知事物或知识来帮助理解不熟悉的事物或知识[7]。个体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时候可以将原来类似的方法创造性地应用到新问题当中,往往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
4.5灵感思维法。
该方法是指对于经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经过偶然的因素而使问题突然获得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法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6]。这些因素的诱发就是我们所谓的灵感,灵感是可贵的,想要抓住灵感就需要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入和反复的思考,注意观察生活中存在着的机遇,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解决办法。
4.6逆向思维法。
该方法是指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这就是说,有时候问题解决需要我们从反方向着手进行思考,勇于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标新立异,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活动。
5.总结
创造性思维对个人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阐明了创造性思维的实质与特点,探讨了影响创造性思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总结关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为进一步分析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供新思路和为个体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唐邦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0):198-201.
[4]葛孚瑾.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张丽华,沈德立.论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J].教育科学,2006(01):88-91.
[6]唐卫海,刘希平.教育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7]李赟.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方法与创造力培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