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永川冰槽画像石棺图像探究

2018-06-01张文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8期
关键词:石棺柿蒂伏羲

张文龙

(重庆市永川区文物保护管理所,重庆 402160)

1985年3月,重庆市永川冰槽村村民在开采黄色砂质岩层中发现一座汉代崖墓。原重庆市考古所、原永川县文化馆(当时未单设文物保护管理所,县文化馆履行文物保护职能)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崖墓四重门楣,长方型,穹窿顶,线刻叶脉纹。五分之一墓门被打开,经清理淤泥后发现一具汉代全画像石棺。石棺现被重庆市永川区文物管理所保存。

1 重庆永川冰槽画像石棺图像探究

1.1 整体情况介绍

在重庆市永川区千余座汉代崖墓中,目前只发现了冰槽村一具画像石棺。石棺保存完整,由棺盖和棺身两部分组成。棺盖和棺身全部由整块石头雕凿而成,都雕刻有图案,技法均为剔地浅浮雕。石棺长194厘米,宽69厘米,高64厘米,档壁厚8厘米,底厚26厘米(图1)。

重庆永川冰槽画像石棺

1.2 棺盖

棺盖呈拱形,顶部为弧形,底部为平底,长197厘米,宽64厘米,中部高24厘米,两端高5厘米。棺面呈“人”字纹,柿蒂纹雕刻于石棺盖顶,两侧边沿有带状装饰雕刻。

柿蒂纹,如同柿子之蒂子一样,四瓣或五瓣。它起源极早,春秋战国兴起,汉代流行,在玉剑首上常有发现,之后在陶器等物品上虽不多见,但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了下来,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数服饰上的柿蒂纹,明代华服将柿蒂纹很好地继承了下来。战国铜器柿蒂纹铭文“方华(蔓)长,名此曰昌”。《说文解字》中昌的释义:“昌,美言也。从日,从曰。一曰:日光也。”因此,柿蒂纹是光明,即天的意思,在汉代非常盛行,是一种象征仙境天国的图案。与棺身前档的双阙,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天门图,表达了墓主人死后对仙境生活的憧憬。

1.3 棺身

棺身长方形,底部比口部稍宽,横截面也为长方形。棺身长199厘米,宽80厘米,高60厘米。棺盖和棺身之间是平口。

前档为双阙图。左阙通高41.5厘米,下部漫漶,右阙通高38.5厘米。原来有一种解释为顶左上刻一飞云,但我认为应为仙鹤站立,尾巴向内,头部扭曲向前作欢迎状。在汉代画像石棺中出现的双阙,应象征天门。这在四川简阳县鬼头山崖的3号石棺画像、四川长宁县4号崖墓画像和重庆巫山的铜棺饰画像的文字题述上均已清楚地说明。有些画像的双阙周围还出现了星宿图象,更能明确地象征这种双阙应在天上。因此,双阙意味着人间和天堂的分界线,进入双阙意味着墓主人从人间进行天堂,需要引领、迎谒,要么有人,要么有鹤、鱼等吉祥动物迎接。山东济宁师专10号墓葬石棺南壁为双阙图像,左阙上有一鹤站立,两阙外有一树木。因此,永川冰槽村画像石棺双阙左侧、右侧雕刻的都应该是树。左边枝叶高于树干,右边应为仙鹤迎接墓主人进入天堂。

后档为伏羲女娲图。伏羲,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男神。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伏羲发明流金铄石渔猎工具,发明八卦。女娲更是神通广大,既能补天,又能造人。他们既是始祖神,又是生殖神。由于他们能再造生命,因而受到了渴望长生不死的汉代人的特别尊敬。关于伏羲女娲的形象,东汉人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曾描述到:“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列子·黄帝》:“庖牺(伏羲)氏、娲氏,……蛇面人躯。”这些记载与永川冰槽画像石棺中伏羲女娲的形象相吻合。

《淮南子·天文训》道:“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皞(伏羲),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西方,金也,其帝少皞(女娲),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因此,冰槽画像石棺后档右为女娲,高34厘米,头束髻,人首蛇身,左手执矩,右手举月。左为伏羲,高53.7厘米,头戴冠,下部漫漶,右手执规,左手捧日。他们一手各举日、月,既象征天上,也暗示一阴一阳;另一只手各持规、矩,则代表伏羲女娲用来“规天”“矩地”,以定方圆。

在汉代画像中,伏羲女娲在同一画面中总是双双出现,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两尾交叉重叠或欲合。如四川合江县胜利乡菜坝村出土的合江草山砖室1、2号石棺后端图像,伏羲女娲两尾完全交叉重叠。我们知道,龙蛇等交尾暗示着交媾。如果交尾暗示着交媾还比较隐晦的话,那么四川郫县新胜1号砖室墓出土的石棺一端画像,其画面伏羲女娲两人一手各举日月,一手拥抱接吻;重庆壁山县蛮洞坡出土石棺上的伏羲女娲画像,两神均为人首人身,但人身下有两条蛇交尾,其蛇身对准两人的下身,这两处画像交媾的寓意则明确无误了。这些表达了墓主人希望将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和再生的愿望。

冰槽画像石棺中伏羲下身没有图像有一种解释为漫漶(即文字、图画等因磨损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但我认为应为未雕刻完毕或有意将其下身隐藏。女娲蛇尾弯曲且明显向右,单从画面看来,根本没有交媾的可能,但结合其他汉代人渴望长生不死,画像石棺中伏羲女娲仍在同一画面双双出现,墓主人仍然希望将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和再生的愿望来看,冰槽画像石棺伏羲女娲交媾的意味还是明显,但表达手法上特别隐晦、高明。这一种可能是墓主人文化品味极高,即使有生命得以延伸和再生的愿望,也不愿意将伏羲女娲交媾的意思表现得这样张扬、这样直接。二种可能是墓主人极有叛逆精神,对伏羲女娲顶膜崇拜,不愿意按照世俗的做法丑化他们,故意未刻伏羲下身,女娲蛇尾明显向右也能说明这一点。

左帮为送行图。雕刻的是墓主人被簇拥着前往仙境的场景。最左边是一幅栓马图,栓马桩、缰线清晰可见,骏马活灵活现,不见墓主人,意味着墓主人进入仙境。紧接着,六个人均戴冠,着紧身衣应为仆人。第一个人双手提罐;第二个人执便面(扇);第三个人一手提鱼、一手提盘;第四个人一手托杯;第五、六人就为武士,手挽着手,相互交谈,非常亲密,另一只手持长矛。这幅送行图,有吃有喝,生前必需品件件具备,又有武士保卫,充分体现了汉代墓主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死后仍然要享受活着时的生活。

右帮为嬉戏图。共有六人,全部戴冠。第一人左手拿笛子,右手似在合着音乐打拍子;第二个人表演飞饼,飞饼音乐声中在体前旋转;第三个人正在跳舞,头朝天,左手朝地,右手朝天,左脚弯曲,右脚离地,兴高采烈;第四个人正在表演跳丸,左手朝下,右手朝上,体前三丸高低错落,形神兼备;第五个人头向下脚向上,左腿屈,右腿直,双手和头支于一板,作倒立状;第六个人表演飞刀,身体向右,右手在前抛两尖刀,左手在抛另一尖刀,三刀在空中飞舞,精彩刺激。画面生动形象,趣味十足,表现了对天堂生活的美好憧憬。

2 结语

综上所述,重庆永川冰槽画像石棺,雕刻精美,想象丰富,寓意深刻,对于研究渝西地区东汉时期的经济社会、思想意识、文化艺术、丧葬习俗提供了充实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特别是伏羲女娲交媾隐晦的处理,更显得与其他画像石棺之不同。相信将画像石棺纯粹的图像研究转为当时经济社会、思想意识、文化艺术、丧葬习俗等内容的综合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川渝西地区画像石棺发展历史,进一步研究汉代丧葬文化习俗。■

[1]罗二虎.四川南溪长顺坡汉墓石棺画像考释[J].四川文物,2003(6).

[2]李零.“方华蔓长,名此曰昌”——为“柿蒂纹”正名[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7).

[3]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屏山县斑竹林遗址M1汉代画像石棺墓发掘报告[J].四川文物,2012(5).

猜你喜欢

石棺柿蒂伏羲
谈伏羲文化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巴黎圣母院的神秘石棺
汉代植物纹样之柿蒂纹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创八卦
Who Designed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伏羲画卦
丁香柿蒂颗粒提取工艺的优化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切尔诺贝利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