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光溢彩
——福建民间藏清代金漆木雕屏风赏析

2018-06-01陈丽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8期
关键词:屏风木雕雕刻

陈丽君

(福建省文物鉴定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0)

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一个重要品种,主要起着分隔、屏蔽、遮挡、装饰的作用,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它的装饰工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介绍两件福建民间收藏的清代屏风:一件为清同治七年(1868)金漆木雕福德正神千秋华诞志庆十二扇围屏;一件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金漆木雕六十双寿十二扇围屏。这两件屏风装饰华丽、精雕细琢、刀法娴熟,代表了清代福建地区高超的木雕工艺水平,反映了福建当地的民俗与文化艺术。

清同治七年金漆木雕十二扇屏风为曲屏形制,通高3.2米,通长6.36米,材质主要为南方常见的杉木。黑漆边框,上楣板、下裙板和两边的槅板金漆木雕博古、八仙、人物故事和夔龙团寿图案,屏心红漆地金水楷书东山境福德正神千秋华诞誌庆辞,为时任福建盐运使司盐法道后调任台湾兵备道的吴大廷所撰。此件屏风保存完整,雕工精巧细致,立体形象,金箔璀璨明亮,与红漆、黑漆相得益彰,为福德正神千秋华诞所作的祝辞内容新颖,题材别致,有别于常见的祝寿屏风,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屏风上楣板雕刻博古图(图1),以绿漆作底,采用高浮雕装饰花果瓶炉、琴棋书画、鼎尊爵戟等器物,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诗书传礼之寓意,是明清时期家具、建筑构件、瓷器、书画上常见的题材。

屏心首尾和下边槅板雕刻人物故事图案,以绿彩漆和镂雕万字锦纹衬底,采用透雕、镂雕、浮雕等工艺手法,生动刻画出老子出关(图2)、仙人骑凤、八仙人物、刘海戏金蟾(图3)、周敦颐爱莲(图4)、林逋爱梅、状元出行、太白醉酒(图5)等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故事。每幅图案均疏密有致、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所见人物栩栩如生、眉目清晰、表情生动,服饰、花叶、朵云等无不动感十足,显示了福建地区木雕工艺的高超水平。

图1 博古图

图2 老子出关

图3 刘海戏金蟾

图4 周敦颐爱莲

图5 太白醉酒

下裙板为黑漆木板中间长方委角开光,开光内以红漆洒螺衬底,浮雕夔龙团寿图案(图6)。四夔龙张口、卷尾,刀法简洁,线条流畅,古朴中隐含力量。亮丽的红色与金色交相辉映,在洒螺的衬托下更显富丽堂皇。

屏心红漆底上用金水楷书撰写恭祝东山境福德正神千秋华诞志庆辞,落款处钤印“吴大廷印”“桐云”两枚。吴大廷(1824—1877),字桐云,号小酉腴山馆主人,湖南沅陵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历任福建盐法道、台湾兵备道,晚年操练水师,一生勤于读书著述,是晚清文学与政事兼善的人物。志庆辞从祭祀神明祖先保我黎民昌盛开始,赞美族人无论老幼壮弱均勤俭谦谨,述说吴姓起源发展与变迁,描述吴姓祖宅祖居之地之美景,以此表达对神功祖德、神人共乐的敬畏与赞美之情,结尾点出撰写此序为庆明神诞,愿神明功德永续。整篇志庆辞富含情感,层次分明,娓娓道来,文采斐然,内容涉及吴姓族谱、起源变迁、地理风貌,与常见的祝寿词风格迥异,令人耳目一新。

清道光二十二年金漆木雕十二扇寿屏,通高约4.2米,通宽约3.4米,材质以楠木和杉木为主,形制与常见的曲屏形制稍有差别,左右两边各有两扇长于中间八扇,使得屏风下半部呈Π形状。这类屏风应是专为祝寿所制,摆放于大厅或殿堂正中的供桌后。屏风采用福建木雕著名的镂雕、圆雕和精微透雕等工艺,雕刻出杂宝博古、花鸟瑞兽、人物故事、山水楼阁等装饰,屏心红地金漆撰写恭祝大京元发川畲族叔大人暨叔母吴孺人六十双寿祝寿词。屏风形体庄重大气,装饰华丽繁复,金漆彩地鲜亮如昨,刀法简练精细并重。

此寿屏由六层组成。第一层与前幅屏风相似,以镂空卐字锦地纹作底,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博古杂宝图,外框以绿底装饰。第二层由左右槅板和屏心组成。左右槅板均以镂空锦地纹作底,最外两幅金漆雕刻隶书贺寿七言联“芝兰气味松筠操”“龙马精神海鹤姿”,外围雕以双勾回纹和折枝花环绕。内槅板依次金漆雕刻八仙人物(图7)和凤凰牡丹,人物形态各异,花叶饱满,立体形象。屏心共由8幅组成,每幅均以如意云头环绕,内红地金漆楷书祝寿辞,撰写人为清道光壬辰年举人拣选知县陈培元。寿辞中赞其叔父秉性“醇厚克敦”,侍奉父母“先意承志”,对待兄弟“友爱伯兄”;赞其叔母“善养姑和妯娌、相夫子以俭勤”,主持中馈“谷馔精洁”“丰俭各适其宜”;夸赞其子孙“瑶环瑜珥、兰茁其芽”;最后赞其夫妇二人贤德有名、同跻六秩,“可祝也”。

图6 夔龙团寿

图7 八仙

图8 黛玉葬花

图9 寒窗苦读

图10 四爱之王羲之爱鹅

第三、第四层雕刻“黛玉葬花”(图8)“寒窗苦读”(图9)“夜游赤壁”“三娘教子”“四爱图”(图10)、劝学图、品茗图、访贤图等人物形象和故事场景。以熟练流畅的刀法,采用多层透雕结合圆雕、镂雕等手法,讲述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把古人的悠闲、高远志气、忠孝仁义等表现在有限的空间里,寓教于木,表达了对叔父母的尊敬和祝贺。第五、第六层雕刻洞石花鸟,洞奇石秀、林茂柏翠,牡丹花枝随风飘动,累累果实上绶带鸟正低头啄食,画面灵动鲜活,刀法简练处遒劲有力,精细处流畅婉转,把松鹤延年、牡丹富贵、多子多福的寓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两件屏风雕工均出自福建地区。福建木雕是福建省民间传统工艺,为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福建木雕早在青铜时代就有,唐宋时期兴起并发展,到明清时期逐渐繁荣,至清晚期达到艺术高峰。清代福建木雕装饰华美、结构繁复、雕刻精细,尤以多重透雕工艺著称。盛行佛道造像、建筑构件、家具、日用品等雕刻,雕刻手法以圆雕、透雕、镂雕为主。建筑构件及家具构件常以金箔或金漆装饰,以彩漆作底,或洒螺钿或镂空锦地,显得富丽堂皇。构图常以开光或委角来突出主题纹饰,金漆木雕画面往往构图严谨、主次分明、远近有别,追求意境,如一幅幅书画展现于眼前,富含文人情怀和艺术气息。同时,雕刻内容常以著名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图案、瑞兽花鸟等为主,装饰与教化相结合,以此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件屏风在装饰风格、雕刻技法、画面构图和寓意表达方面都很好地诠释了清代福建木雕的精湛工艺和独特艺术。■

猜你喜欢

屏风木雕雕刻
墨痕临水欲化龙——《草书屏风》赏读
古人为什么喜欢在房子里放置“屏风”
On art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木雕鱼
木雕创作随想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