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唐代对鸟镜赏鉴

2018-06-01陈红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8期
关键词:瑞兽残片天水市

陈红波

(天水市博物馆,甘肃 天水 741000)

1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对鸟镜赏析及镜名再考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数量有限,各形各类唐镜仅有7面。尤其对鸟镜数量极为有限,笔者选取仅有的1面完整的对鸟镜和1面对鸟镜残片,简要介绍其形制风格,并就文物档案中部分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

双鸟双龙纹铜镜(图1),唐代,此镜为天水市文化馆移交,现藏于天水市博物馆。2002年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三级珍贵文物。该铜镜为八出葵花形,圆钮,直径13.2厘米,重500克。铜镜以一周圆形分为内外区。内区为两鸟左右相对,挟钮而立,两鸟脚踏在盛开的莲蓬之上。内区的上下方各饰有腾空的飞龙,并在双鸟及双龙之间饰以花枝和祥云。铜镜镜背外区边缘为四蜂蝶和四流云相间环绕于八出葵花形镜缘之上。铜镜纹饰图案清晰,双鸟双龙及祥云蜂蝶图案刻画生动,铜镜铸造工艺精湛,保存完整。

该铜镜藏品档案信息中,铜镜来源为“天水市文化馆移交”。天水市文化馆大规模移交文物集中在1984年天水市文化馆、博物馆分制时期。由于当时文物藏品管理和藏品档案工作非常不规范,故藏品档案信息中并未明确该铜镜属于社会征集还是当地唐代墓葬出土。而根据该铜镜的具体形制特征和唐代双鸟镜纹饰特点将其断代为唐代完全准确。根据该铜镜藏品描述“内区为两鸟左右相对,挟钮而立,两鸟脚踏在盛开的莲蓬之上”我们发现,藏品定名及具体描述中并未明确双鸟是哪一种禽鸟,故笔者认为笼统的定名该铜镜为双鸟双龙镜,仍然存在定名不完整的问题。依据孔祥星、刘一曼著《中国古代铜镜》对唐代花鸟镜的镜形类别分类法,比对铜镜纹饰,因该铜镜的主纹为两禽鸟挟镜钮左右对歭而立的纹饰格局,首先可以确定该铜镜为唐代花鸟镜类中的对鸟镜。同时,通过仔细辨认,主纹禽鸟图饰为对鸭纹饰,且左右立于荷花或莲蓬之上,故可以大致推定该禽鸟属于水禽类。再依据管维良对花鸟镜的详细归纳分类列举和图录比对,我们进一步发现,该镜形与其《中国铜镜史》中鸳鸯镜中鸳鸯双龙镜“葵花形,鸳鸯左右对峙,双龙上下同向排列,作飞奔状”的文字描述以及图录整理中的图302高度一致。故可以断定该铜镜属于对鸟镜类中的鸳鸯镜,具体镜式和定名应为鸳鸯双龙镜。(此仅为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学术思想。)

鸾鸟瑞兽镜残片(图2),唐代,仅留有残片一块。残片直径9厘米,为1984年原天水市文化馆移交,天水市博物馆收藏至今。由于缺乏完整性,文物残片未定级。藏品描述:“葵花形,半球形钮,钮座外一周凸起单线圆圈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个区。区内主纹为高浮雕鸾鸟瑞兽,或为双鸾对峙,上下各置瑞兽。外区为禽鸟花枝相间。”

该文物与双鸟双龙纹铜镜同属一批移交文物,现有的文物藏品档案亦不完善,征集渠道或出土情况不详。笔者通过对现存的文物档案信息和实物纹饰图案的辨认认为,现有的文物藏品信息及定名仍然存在不完整的问题。

一是残片在铜镜中的位置区域问题。文物藏品信息中,并没有明确该残片是铜镜的哪一个部分。根据现有的残片纹饰辨认,残片约占完整铜镜的1/4。该铜镜主纹为一只振翅欲飞的鸾凤图案,面向镜钮,双足踩立于弧形花枝之上,双翅展开,振翅欲飞,翅上羽毛机理清晰,尾羽舒展,呈弧形优美向上延展,与其上部弧形花枝几乎相连。鸾鸟花枝外部为单线圆圈纹,将镜身分为内区和外区。外区纹饰为燕雀(鹊)与花枝交相点缀。根据笔者与唐代花鸟镜的比对,该图案应属于典型的对鸟镜纹饰,位置为原铜镜的正右方1/4处。

二是镜形名称需待进一步推断。文物藏品信息中,标注该残片是鸾鸟瑞兽镜残片。笔者经过对国内多部相关铜镜著述中列举的唐代花鸟镜、对鸟镜图录以及管维良《中国铜镜史》花鸟镜图录比对,认为由于该铜镜残损较大,鸾鸟瑞兽镜只是多种镜形中可能的一种。故将其定名为鸾鸟瑞兽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一,铜镜残片中,内区主纹鸾鸟图像清晰可辨,但其他物象(除鸾鸟双足踩立的花枝、其上部弧形花枝外),如左侧对立的鸾鸟,以及内区镜钮上下的配置物象则完全缺失,故文物信息中描述的“区内主纹为高浮雕鸾鸟瑞兽,或为双鸾对峙,上下各置瑞兽”并不准确。根据残片所反映的信息,对鸟镜铜镜形制基本上可以确定,但双鸾的上下配置物象是多变的,故以瑞兽作为唯一的配置推理,缺乏足够的证据。其二,从已知的唐代对鸟镜中我们可以发现,残片中鸾鸟纹饰形态及残留的花枝纹饰形态,连同外区燕雀(鹊)与花枝交相点缀的纹饰格局,与存世的双鸾荷花镜、双鸾三鹊镜、双鸾鸳鸯荷花镜、双鸾瑞兽花鸟镜有高度一致之处。同时,这种铜镜纹饰风格也与双鸾单兽镜、双鸾双鹊鸳鸯镜、双鸾花鹊镜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仅考虑高度一致性,那么该残片至少与双鸾荷花镜、双鸾三鹊镜、双鸾鸳鸯荷花镜、双鸾瑞兽花鸟镜这4形对鸟镜存在直接的关联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定名为鸾鸟瑞兽镜残片。笔者认为将其定名为唐代对鸟镜残片更为恰当。

图1

图2

图3

图4

2 天水市部分区县博物馆馆藏对鸟镜赏析

尽管天水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但对鸟镜藏量有限,而天水市部分区县博物馆也有部分旧藏对鸟镜或收藏的本地出土的对鸟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水市博物馆馆藏对鸟镜的不足,为天水唐代铜镜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在此,笔者选取两面清水县博物馆馆藏对鸟镜,做一简单介绍。

清水县博物馆馆藏编号1521双凤镜(图3),唐代,铜镜,圆形,直径18厘米。保存相对完整,镜钮周围及外缘有锈蚀斑块,清水县永清镇李崖村出土。主纹为镜钮上下铸有一对鸾鸟或凤凰,首尾相连,振翅上下(或左右)回旋飞翔。配置纹饰为双鸾或双凤首尾之间加饰片状流云。纹饰图案以浅浮雕形式表现,铸造工艺简单粗糙,纹饰风格平板,整体构图较满,缺乏盛唐及中唐对鸟镜的灵动性。应考虑为唐代早期对鸟镜。

清水县博物馆馆藏双鸾系绶镜(图4),唐代,铜镜,葵花形,略残。镜钮右侧上下有一条长约14厘米贯通裂纹,镜钮右侧向外缘延伸一条长约6.5厘米贯通裂纹,并与上下贯通裂纹相接。该铜镜为清水县博物馆征集藏品。

该铜镜直径15.5厘米。团花镜钮,主纹为两系绶鸾鸟挟镜钮分左右相对而立,绶带飘逸向上。配置纹饰为镜钮上下各有一小一大两处荷花纹饰:下部为左右对称荷叶衬盛开荷花,整体构图较大;上部为左右对称荷苞或莲蓬衬荷叶,整体构图较小。该镜铸造工艺精湛,构图布局讲究,纹饰物象栩栩如生、活波灵动,属于唐代对鸟镜的典型代表。同时笔者认为,该铜镜的定名忽略了配置纹饰的地位,也可以根据主纹、配置纹饰的组合形式,定名为双鸾荷花镜或双鸾系绶荷花镜。

3 结语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双鸟双龙纹铜镜,其铜镜主题纹饰突出了两鸟相对、双龙飞腾在纹饰题材的主要地位,完全符合唐代禽鸟镜和龙纹镜的铜镜类型。对鸟和双龙的刻画主题突出,花草蜂蝶云朵等其他辅助纹饰都刻画的细腻生动,栩栩如生。同时,结合天水市博物馆馆藏鸾鸟瑞兽镜残片和清水县两面对鸟镜,更进一步说明唐代花鸟镜的构图与造型充满了浓郁的民间生活情趣,这种对鸟双龙及鸾鸟、凤鸟与花朵绶带相间装饰的纹饰图案符合了唐人的基本精神需求。■

[1]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2]管维良.国铜镜史[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瑞兽残片天水市
三个好朋友
远道而来的瑞兽
——狮子
瑞兽祈福
鎏金瑞兽钟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俄藏Инв.Νо.5448号残片考补
黑城所出《地理新书》刻本残片考
英藏西夏文《庄子》残片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