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性别与年龄视角下的休闲护理体验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

2018-06-01林允照张海松苏若葵林朦朦沈健施敏敏郭丰常江杨施施李莉莉黄丝丝吴润源郑斯文李影倩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年龄量表护士

林允照 张海松 苏若葵 林朦朦 沈健 施敏敏 郭丰 常江 杨施施 李莉莉 黄丝丝 吴润源 郑斯文 李影倩

糖尿病是一类因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或紊乱而引发的血糖代谢障碍疾患,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将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1]。该病是一类慢性疾病,具有与许多慢性病相通的特点,诸如疗程长、疾病预后不佳等,所以,大多数老年患者在长期经历疾病折磨后,会产生不愉悦的精神情感体验,亦会从心理层面削弱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2]。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其对自身亦有不同的认知期待,再加上其生理状况存在差异,导致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出的自理行为也有所不同。传统的护理模式未能注重老年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层面的差异性,从而实施一体化的护理服务,这将造成护理方案成效甚微,甚至出现事倍功半的结局[3]。总结传统护理方案所存在的不足,有学者开始将患者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其人格特质、性格、需求、态度和认知等多维度出发,将关注焦点凝聚于个体及由之所引起的休闲活动[4]。这种护理方案以较为轻松、愉悦的情境或环境,为患者构建情境演绎,从性别与年龄的视角下进行个体社会化构建,使患者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该项护理方案的理论基础是基于社会规范与自我价值之间的交互性建构,从而有效地塑造个体在性别与年龄视角下的不同期望,这对其情感特质与自理行为的改善大有帮助[5]。目前,该项方案尚未在国内得到全面普及与推广,本文拟通过随机对照的科研思路,进一步验证与剖析其在临床实践中所产生的具体成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60岁~78岁,平均(70.4±3.1)岁。所有患者经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再辅以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糖尿病,诊断依据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第7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6]。纳入标准:①患者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无明显异常;②认知功能正常,具备基本的言语交流能力;③无自身免疫系统疾患;④患者至少配备1部手机,且该手机中安装微信软件,患者有每日使用微信的习惯;⑤同意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通过电脑作为媒介,以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工具,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学历层次等方面经统计学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本组患者在传统的护理照护基础上引入基于性别与年龄视角下的休闲护理体验模式。①男性视角下的护理体验:护士通过换位思考的角色定位,站在男性患者的立场上,综合其当前心境感知以及病情概况,提出相应的休闲体验式护理照护方案。该项休闲护理体验模式基于对男性患者的有效沟通基础上而确定循证化的护理体验,即由责任护士以一对一对话的方式,向患者询问其当前所感兴趣的休闲活动,并告知该项活动应保证充分的有氧供应,不可过度剧烈,避免自身病情出现波动性变化。而从患者所提供的休闲运动方案中,护士需进行二次评估,比如患者喜爱的休闲活动应涉及书法、下棋、绘画、种植等,护士应与患者家属一同协商,并根据休闲活动类型准备好道具。在患者进行休闲活动期间,护士全程陪同,并以手机录制患者具体的行为表现。患者的休闲活动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待结束后,护士为患者提供好纸、笔,让患者将当前具体的心境感知状况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从而将当前愉悦的情感状况以文字的形式得以巩固。②女性视角下的护理体验:责任护士同样以换位思考的立场与角度出发,站在女性患者的身份层面上考虑患者当前具体的诉求,以沟通对话的方式,深入对方内心世界,借此剖析患者内心最真实的休闲活动爱好。一般而言,女性患者通常喜欢十字绣、绘画、书法、陶艺、奏乐等活动。护士则根据患者提供的现身说法及具体生理健康状况,再进行二次评估,从中遴选出患者喜爱的具体的休闲项目。活动方式、行为表现及情感记录方式等同上。③60岁~64岁老年患者[7]视角下的护理体验:护士召集这一年龄段的患者,组建成团体小组,每周定期召开1次小组座谈会,邀请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由护士作为主持人,向患者介绍本次座谈会主题,并要求所有成员一同参与讨论、发言。主题内容涉及疾病管理、运动调理、膳食管理、治疗心得等方面,要求所有成员均发表各自看法及体会,不必在意语言的逻辑性,只需现身说法即可。会中护士做好简短记录,针对每次的发言,总结其大意,并进行文字记录。会后,将本次会议中所囊括的具体内容进行整理,再以小册子的方式进行内容发表。该小册子罗列出每例患者的姓名及具体的看法,从而增加患者的参与积极度,并提高个人的重视力度。④≥65岁老年患者[7]视角下的护理体验:护士邀请65岁及以上的患者加入微信群。在微信群中,护士作为发起人,为所有成员制定好发言规则,即每天有2次发言机会,且每人均需做出签到发言。早上发言时间为6:00~10:00,可让患者将一天中最为美好的期许以文字或语音的方式进行呈现,而护士则对每例患者的发言情况予以记录,对于未发言的患者,护士以微信私聊或电话的方式告知其进行微信内容发表。第二次发言时间为晚上19:00~23:00点,要求患者将一天中的心境感悟以及情感用文字或语音的形式予以呈现,所表达的内容可以多元化,但原则是保证内容的积极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2 对照组

本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策略。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病情的基本进展、预后转归等方面的内容。向患者做好基本的生活护理,指导其更换床单位,保持病房的清洁与干燥。做好基本的药物护理,并告知药物的疗效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在症状管理方面,及时做好对症处理,保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

1.3 观察项目

1.3.1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

SAS和SDS均由 Zung编制。其中轻度焦虑为SAS得分在50分~59分之间,中度焦虑为60分~69分,重度焦虑为SAS得分在69分以上。轻度抑郁为SDS得分为53分~62分,中度抑郁为SDS得分为63分~72分,重度抑郁为SDS高于72分。SAS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23,KMO值为0.864,信效度良好;SDS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51,KMO值为0.843,信效度良好。

1.3.2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EA)[9]

ESEA量表共囊括4个维度,共计43个条目,分别为自护技能(12个条目)、自护责任感(8个条目)、自我概念(9个条目)以及健康知识(14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取4级评分法(0分~3分)。患者的得分越高,则表明其相应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795,KMO值为0.827,信效度良好。

1.3.3 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10]

该量表包括2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其中前者包括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和生理职能;后者包括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和活动。该量表的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相应的生活质量越佳。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43,KMO值为0.871,信效度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连续型资料采取t检验,离散型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感特质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EA量表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ESEA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SF-36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和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感特质水平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感特质水平比较(分,±s)

?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EA量表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EA量表比较(分,±s)

干预前组别 例数干预后自我概念 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 健康知识 总分研究组 39 12.5±2.1 11.7±1.8 21.9±5.3 39.5±5.3 85.6±8.2 17.9±3.7 16.3±2.8 27.8±6.8 47.3±6.8 109.3±12.7对照组 39 12.7±2.3 11.5±1.7 22.1±5.5 40.1±5.5 86.4±8.5 13.2±2.5 12.4±1.9 24.1±5.7 42.5±5.8 92.2±10.5 t值 0.401 0.504 0.164 0.490 0.423 6.573 7.198 2.604 3.354 6.481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对比(分,±s)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对比(分,±s)

项目 干预前 t值 P值 干预后 t值 P值研究组(n=39) 对照组(n=39) 研究组(n=39)对照组(n=39)生理功能 62.8±8.1 62.5±7.8 0.167 >0.05 85.1±10.7 67.3±8.2 8.246 <0.05躯体功能 65.3±8.3 66.0±8.5 0.368 >0.05 88.1±13.7 71.6±9.2 6.244 <0.05总体健康 52.7±5.8 52.8±5.9 0.075 >0.05 88.3±13.2 64.2±6.4 10.259 <0.05生理职能 61.7±5.4 61.8±5.5 0.081 >0.05 85.3±9.2 70.2±6.8 8.243 <0.05情感职能 53.1±4.3 53.7±4.4 0.609 >0.05 82.1±8.4 61.5±4.9 13.229 <0.05精神健康 52.8±5.4 53.0±5.5 0.162 >0.05 78.3±7.5 58.4±5.9 13.023 <0.05社会功能 43.9±4.8 44.1±4.9 0.182 >0.05 72.1±10.3 51.2±5.6 11.133 <0.05活动 53.1±5.3 53.3±5.5 0.164 >0.05 78.9±7.9 55.4±6.3 14.524 <0.05

3 讨论

3.1 基于性别与年龄视角下的休闲护理体验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必要性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较为常见的一类代谢异常疾病,由于该病的疾病周期较长,甚至伴随终生,所以,帮助患者有效管理自身消极情绪,使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有利于患者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其生活质量。传统的护理干预更多地是将患者视为一个被动个体,仅仅根据其所呈现出的躯体症状而实施相应管理,从而忽略了患者在精神、心理及认知功能层面的内在诉求,不利于患者情绪管理及生活质量改善。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患者个体的精神、心理以及生理状况进行全方位管理,提出了基于性别与年龄视角下的休闲护理体验模式。年龄的变化是客观、真实的生物学过程,特定的年龄会引发特定的情感体验。我们通过对不同年龄及性别的患者实施不同的休闲行为,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证情绪稳定,提升自理行为。

3.2 基于性别与年龄视角下的休闲护理体验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本研究中,研究组干预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基于性别与年龄视角下的休闲护理体验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消极情感状况。这主要是在照护全程中护士始终贯彻性别与年龄理念,从而塑造出患者在性别、文化上的不同期望。休闲行为与年龄之间有着重要的密切联系,根据患者年龄,尤其是在交互性沟通中了解某条线索时,则可有效评估患者的休闲活动[11]。与≥65岁老年患者相比,60岁~64岁老年患者在休闲活动方面更容易受到爱好的指引,而这种精神状况则会时刻围绕着他们。当患者个体的休闲爱好得到基本面满足时,则能保证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使其不必关注过去或者未来[12]。休闲行为能帮助患者享有更具品质的内在动机,使其体会到自由的舒适感,并让其产生“极具真实感”的心理行为[13]。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为其提供真实的初步感知体验,能帮助患者意识到休闲自由感的重要性,从而释放患者的内心感知体验[14]。当患者完成某项具体的休闲活动体验后,再通过其记录文字,重塑自我认知架构,以帮助其形成美丽、真实甚至最后的休闲概念。当患者可根据自身年龄自主选择时间时,则能使其产生休闲体验,从而形成固有的自由感,进而有效地体验生命历程[15]。

3.3 基于性别与年龄视角下的休闲护理体验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理行为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我们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自理行为发现,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自理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基于性别与年龄视角下的休闲护理体验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随着年龄的递进,每个人周边肯定会聚焦一群兴趣相同、环境相似的伙伴,而这些个体共同参与某项活动,可实现生活及精神情感的关联。所以,通过搭建座谈会及微信群的方式,使社交方式变得多元化,使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群体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知、行体验[16]。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能对自己每天的生活状态进行完善,从而给予自我理解与自我接受,这能产生较为可观的持续感[17]。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需面对多种不同的问题,即在不同的性别与年龄基础上,均有不同的生活方式[18]。在交流及表达自我想法过程中,促进了患者精神思想层面的成熟度,并在社交指导下,促进患者有效表达,是另一层面的休闲活动[19]。有证据表明,个体能在自己所喜爱的休闲活动中寻找到满足感,并能激发其内在的激情,使其能持续性地参与到休闲活动中来[20]。因此,研究组患者接受基于性别与年龄视角下的休闲护理体验模式后,其在精神心理及自我效能感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从而促进了健康状况的提升。

总之,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基于性别与年龄视角下的休闲护理体验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感特质,且能提高其自理行为和健康状况。

[1] 王咏梅.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4) :13-16.

[2] 闫福玲.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5) : 41-42.

[3] 吴小红.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 21(6) : 955-956.

[4] 蒋艳云,康省.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4, (12) :1431-1433.

[5] 刘丽红,丁静,阎爽,等.延续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14) : 1336-1338.

[6]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 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 85-86.

[7] 汪耀.实用老年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 63-64.

[8] 杜文东.心理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9] 刘彦君.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社区护理与自我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 18-19.

[10] 周长城.生活质量的指标构建及其现状评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 57-58.

[11] 李蒙,李婷,施秉银,等.动机性访谈对长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 49(1) : 6-10.

[12] 林允照,张海松,林朦朦,等.基于国外经验的浙江省城乡结合地区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8, 9(3) : 35-39.

[13] 杨秋,任毅,任伶俐,等.协同护理联合系统家庭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血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37(5) : 1101-1103.

[14] 王平,孟晶晶,陈慧利,等.自我管理模式对初诊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2) : 1067-1069.

[15] 杨艳,赵琨,吕娅,等.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 29(12) :1318-1320.

[16] 林允照,冯晨,刘敏,等.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阶段性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35) : 4157-4162.

[17] 贡浩凌,戴莉敏,刘媛,等.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4, 49(4) : 399-403.

[18] 赵辉,孔梅.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5, 25(10) : 1130-1133.

[19] 陈慧利,王平,程丹丹,等.短期正念行为训练与糖尿病初诊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 31(5) : 410-413.

[20] 柯梅芳.人性化服务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9) : 1463-1464.

猜你喜欢

年龄量表护士
最美护士
变小的年龄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TOO YOUNG TO LOCK UP?
年龄歧视
算年龄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