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钻采设备类课程形成性考核研究与实施

2018-05-31蒋发光张真马海峰

大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石油课程

蒋发光 张真 马海峰

[摘 要]石油钻采设备类课程是石油机械及石油工程等专业装备类的传统课程,在教学中夯实基础的同时需融入创新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高等教育、企业等对大学生的要求,参照工程专业认证通用目标,结合石油钻采类设备现状,高校习构建基于过程的教学实施考核体系,并以采油机械课程为案例对所建立的考核体系具体实施。基于过程与最终认证考核的课程考核体系有助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石油;钻采设备;课程;形成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4-0063-03

一、概述

石油钻采设备类课程是石油高校,特别是石油机械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该课程涉及专业与学生人数众多,石油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專业均开设该课程,其传统考核方式为平时作业、课堂考勤、实验报告、期末考试(开卷或闭卷),然后将各项成绩进行一定比例的折算后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1],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知识增长而能力得不到较好提升,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对人才综合素质考察的需要[2][3]。

考核方法是贯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更是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改进教学工作和促进学校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任何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仅以课程结业测评或期末考试作为评测学生的依据缺乏科学性,理应以形成性的观察为主来进行评价[4]。形成性的评价可不断指导学生、激励学生、校正其学习方向和方法,进而更好地达到学习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5]。本文以形成性考核方法为背景,综合高等教育、企业及工程教育认证等对大学生培养的要求,结合石油钻采设备类课程培养目标,探索该类课程新形势下培养机制与考核方式。

二、石油钻采设备类课程考核目标探索

(一)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理念的教育核心思想是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教育主体地位,尽量满足其发展自我的要求,培养活生生的个性化的新人[6]。

形成性教育与形成性考核目的有:①可以有效监控教学过程管理;②可以改善教学时空相对分离的状况;③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教学模式。形成性考核评定原则为:①目的性;②完整性;③达标性;④时间性;⑤真实性;⑥创新性。形成性考核仍然首先以课堂教学环节评价,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应更多地侧重实现评价的形成性目的,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主体性课堂理念[7]。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参与的过程,记录学生参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学生的提前预习、课堂出勤、课堂提问、课堂测试、课内设计案例分析、课内学术报告、课后作业、实验环节、课外学术报告、教学讨论等均应是课程考核的内容,多方位考查学生,提供更为科学、系统的教育考核体系。

(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突出强调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首先,由于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类型较多,层次有别;其次,高校培养的人才要达到高水平、高质量,必须具备一些共同的品质与能力。较高的知识素养与较强的创新能力是最为基本要求[8]。英国、德国、加拿大在21世纪出台或更新的国家资格框架,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共性是:创新能力、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关键能力,同时新世纪的人才还应该能够认识到并善于应对知识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局限性,能够在复杂的和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判断,能够和专业内外的人士进行有效的沟通,善于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合作,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1 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所提出的特定要求和期待[9]。

(三)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经过对多个企业的考察与交流,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可总结为以下几点:①理论知识能力;②适应环境能力;③社会交际能力;④语言表达能力;⑤动手能力;⑥竞争能力;⑦沟通能力。企业不再单纯地以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和较好的心理素质等来评价大学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基本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及有明确追求目标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综合起来,就是素质、知识与能力。这与国际通用的工程教育认证基本要求相一致。

(四)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即专门职业性专业认证)是指由专业性的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职业性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为相关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工程教育认证强调基本质量要求,是一种合格评估;认证结论为合格或不合格;强调基本要求而非专业评比和排名;鼓励学校在满足基本要求基础上发展多样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的毕业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

(五)石油钻采类课程培养目标与要求

石油钻采类课程性质决定,是知识性、实践性、应用性与创造性并存课程,一纸试卷不能完全反映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需注重在过程中形成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具体过程与要求为:①课堂教学纪律,考察学生的组织纪律性;②课堂提问与互动,考察主动意识与表达能力;③课堂报告,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汇报能力和团队协作;④课后作业,考察自主学习的能力;⑤课外调研报告,撰写科技报告和论文的能力、创新能力;⑥课程实验,处理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⑦实验报告撰写,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锻炼书面表达与汇报能力;⑧期末考试,锻炼应急处理与综合应用能力。石油钻采设备类课程应锻炼与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组织纪律性、主动意识、表达能力、认知能力、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交流与汇报能力、撰写科技报告和论文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三、以采油机械课程为例考核机制的应用

科学的培养标准、严格的制度和严谨的实施细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依托,在行课时应做到科学性、人性化、便实施与延续性。下面以采油机械课程为例介绍具体实施过程。

(一)培养目标、教学环节与考核指标对应关系

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环节与考核指标对应关系如图1。石油钻采类课程的培养目标,采油机械课程内容能较好满足培养学生在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①设计/开发解决方案;②工程与社会;③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动手与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与应变能力。

(二)课堂教学内容

研究发现现行采油机械课程教学大纲培养要求能够满足其对应与学生的毕业要求,但实施过程缺乏具体的支撑,但从大纲、行课记录、习题安排、考试试题等环节中还缺少有力依据证实。可通过授课内容的调整和增设学生调研、学生课堂汇报与学术报告等内容来体现,并加强平时记录与资料存档。

(三)授课模式改革

改变单一的教师讲授、固定问题提问方式,调整为教师讲授、固定问题提问、随机提问、设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等方式。设置学术调研与学术汇报议题,对议题进行国内外资料调研与讨论,总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方向等议题,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学术汇报进行集体汇报、学生打分、教师打分等进行成绩评定。

(四)课堂纪律与气氛调动

要严肃清查迟到、无故旷课等情况。为了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中来,教师在讲解每个议题之前要强调其目的与重要性,并结合设计经验讲清楚里面的重难点,并采用及时提问或设问的方式,让学生站立或走上讲台回答问题,让每位学生均有当众表达的机会。并在讲完重要知识点后,留下足够的时间,通过设问、疑问或让学生主动提问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锻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表达表述及应急总结的能力,也给学生留够足够的思考与消化空间。

(五)规范作业与答疑辅导

对作业进行规划和总结,每章的重要知识点制成作业形成题库,并发给学生,作为每章形成性测试的一部分。答疑由定期答疑改为指定时间答疑、网上答疑、电话答疑等综合方式。同时完成该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做到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并重。

(六)实验动手环节教学实施

按照实验大纲要求,在实验环节加设现场制图和表达环节,学生在现场观摩、操作设备后对设备组成或原理进行绘制,学生绘制好后经教师签字确认所绘制的组成图无误方能进入下一环节,以提升学生绘图表达与交流能力,及时发现、纠正学生绘图表达与方案表达的问题。

(七)多目标形成性考核机制应用案例

结合所建立的石油钻采设备课程的形成式课程目标与实施准则构建出采油机械课程考核方式体系,多目标形成性考核机制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平时与课堂(比重25%),对应目标: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其涵盖①学术报告与汇报成绩,对应目标:沟通/表达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②平时作业成绩,对应目标: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③课堂答问正确次数,对应目标:创新与应变能力。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汇总+学术汇报成绩+学术总结报告成绩)/(作业与汇报报告总次数)-迟到次数×3-无故缺席×10+回答问题正确次数×3。迟到和无故旷课惩罚力度较大,对作业、学术汇报、学术总结、回答问题正确的计算也体现出优势,平时成绩不及格不能参加结业考试。

第二,实验实践环节(比重5%),对应目标:实践动手能力。每位学生均需理解实验装备和动手实现,经教师签字确认、及时查找问题并不留个体盲点,成绩综合到实验报告中进行评分。实验报告环节对应沟通/表达与交流能力,实验报告成绩由现场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两部分组成,实验综合成绩为各次实验的平均成绩。

第三,结业考核环节(70%),对应目标:学习能力、设计能力、掌握工程知识。体现采油机械的工程知识(填空、名词解释、问答、判断)、设计能力(设计计算题、公式推导),学习能力体现在综合成绩上。

以上所建立的形成性考核方式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状态。以近两学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价,研究个体与集体各项成绩均在70分以上,若按工程认证标准设定70%为达成度指标,采油机械课程总体目标达成。

四、结论

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在系统研究形成性考核方法、高等教育、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完善了新形势下石油钻采设备类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系研究;(2)以采油机械课程为例,摸索出以过程为教育考核体系的考核模式,完善了采油机械这一传统课程的考核方法与考核实施细则;(3)完善了一套注重平时兼顾结业考试的传统课程改革之路,使学生创新培养、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实施过程实施效果良好。

[ 参 考 文 献 ]

[1] 蒋发光,梁政,张真,张梁.《采油机械》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創新导刊,2012(4):38-39.

[2] 王琼.英国大学课程考核方法对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启示[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151-153.

[3] 岳学军,甘海明,张晖,李海等.高校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考核方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7(8):7-8+10.

[4] 罗三桂,刘莉莉.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71-74.

[5] 徐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高职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2010(33):263+246.

[6] 王建英,褚卫中.论形成性教育目的.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331-334.

[7] 俞菁.形成性评价如何有效作用于主体性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2(4):187.

[8] 胡建华.高等教育强国视野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1-5.

[9] 孙进,皮国萃.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英、德、加三国国家资格框架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1):36-40.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石油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在石油中阅读自己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石油PK太阳能
自行车的发明
中石油获伊拉克油田开发权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