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旅游翻译中的信息传递与省译

2018-05-31文晓华

大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陶瓷博物馆信息

[摘 要]旅游翻译通常具有内容客观、文字简练、目的明确三特征,向游客有效传递客观信息为其主要功能。翻译过程中,信息省译与否取决于内容是否客观可信,译语文字是否简练,信息的传递是否符合外国受众的接受心理。本文以浙江省博物馆展示的陶瓷文化为例,对馆内英译进行探究,结果发现译者对冗余语言、主观评注语言、隐喻及华词丽语、专有名词和诗词歌赋均采用省译处理。

[关键词]旅游翻译;博物馆;陶瓷;信息;省译

[中图分类号] H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4-0013-04

张健[1]对外宣翻译定义为:“外宣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对象的交际活动。”广义的外宣翻译涵盖各行各业、各级部门从事对外宣传方面的翻译活动,即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翻译概念。狭义的外宣翻译是指各种政府文件公告、媒体报道、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实用文体的翻译[2] 。旅游翻译则属于“大外宣”中的应用翻译范畴。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各国游客探索东方文明的最佳国度之一,而杭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五代吴越国和南宋在此定都,元朝时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当今文化旅游日益盛行,它是一种以文化追求为核心的旅游方式,主要关注一个地区或国家在历史文化方面的精神的、物质的、口头的或是非物质的遗产,了解不同民族或人民的不同文化的独特旅游活动,是一种高层次、高要求、高水平的现代旅游[3]。2011年6月25日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西湖这个“文化名湖”享誉全球。如此一来,杭州城市旅游的外宣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一、陶瓷艺术与文化宣传

城市旅游的对外宣传,主要借鉴外宣翻译向国际友人展示城市璀璨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地方文化或其迤逦的自然风光[4]。据一项对英、美、德、日、法五国游客访华动机的调查得知,海外游客中希望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占100%,了解历史文化的占80%,游览观光的只占40%[3]。外国游客游览一座城市,尤其希望了解该城市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因此各式各类的文化博物馆可谓是旅游者的首选之地。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专设一个展区,向游客展示十七、十八、十九世纪前期中国文化是如何影响欧洲及美国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瓷器,可见陶瓷艺术文化在全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浙江是瓷器的发源地和名窑辈出的地方,省博物馆孤山馆为游客们从方方面面比较细致地展示了不同时期浙江的陶瓷制品和文化特征,从新石器时代的制陶业到商周印纹陶和原始瓷,再到东汉成熟青瓷一应俱全;同时介绍了各种名窑如: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瓯窑、德清窑、婺州窑,给各方游客提供了一顿陶瓷艺术大餐。陶瓷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姿多彩的瓷器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5]。

二、旅游文本之功用及其翻译策略

贾文波[6] 指出旅游资料是一种“信息型”+“诱导型”功能文本,其中有效传递旅游信息是前提,诱导游客积极参与旅游活动是目的。丁大刚[7]根据“旅游周期”,将旅游文本划分为旅行前、旅行中和旅行后三种文本。旅行前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劝说消费者前往目的地旅游;旅行中文本主要为旅游者提供实用的旅游信息;旅行后文本通常为旅游者自己所写,目的是记录和分享旅行后的感受。按此分析,博物馆一行属于旅行中文本的交流,其中文本信息的提供成为焦点。游客走进博物馆参观学习,行为上的“诱导”已经完成,剩下的则是游览过程中“信息”的产出和输入。

曾利沙[8]分析了汉语对外宣传材料,认为从文字功能来看,汉语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有追求辞藻华丽,滥用“壮语美辞”等卖弄文采倾向;(2)带有套话、空洞口号、繁复的公文程式性语言特征;(3)汉语文化色彩浓厚,体现在语言文字讲究工整对仗,结构整齐划一。然而,旅游翻译一般具有内容客观、文字简练、目的明确等特征,“信息型”是其主要特点。如此一来,旅游介绍文字的英译势必要删繁除杂,围绕有效传递客观信息这一目的,主要运用省略和融合方法进行翻译。

三、文本翻译中的信息传递与省译

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置于景区内以标牌的形式对景点自然、方位、历史等做简要说明的文本,另一类是散见于各种旅游资料中对景物进行描写的文本[7]。博物馆属于前者,通常对馆内陈列的展品以标牌的形式向游客提供相应的简要文字说明,即向游客们传达相关文化信息。下文将引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的汉英介绍来探究陶瓷艺术文化英语翻译中的省译现象。

(一) 冗余语言信息的省译

赵刚[9]指出:汉语中的冗余其实并非真正“冗余”,而是在解释、修辞和语法上具有一定功能的语言表现形式,译者可以采取“省略”“融合”或是“复制”进行英译。“省略”和“融合”其实就是将汉语中的冗余信息做省译处理,即舍去不译。王金波和王燕[10]也指出,“汉语中某些习惯表达法含有适度的冗余成分,若逐词对译成英语,会使译文冗余过多,违反英文简练的风格”。

例1:原始瓷,顾名思义,是指瓷器的一种原始状态。发明原始瓷,需要懂得选择特殊的胎釉原料和制备方法,更要掌握1200℃左右的烧成技术,因此比一般意義上的制陶要艰难很多。

The making of proto-porcelain requires special knowledge on materials, a temperature at around 1200℃, as well as other sophisticated techniques, so it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of pottery.

此例中的第一句话显然是应对“原始瓷”解释出现的冗余,英文词proto-porcelain的构词法就完全可以有效传达这层意思,所以英译断然省去。

例2:不论是普通简陋的厨房饭堂、茶楼酒肆,还是高雅庄严的香闺书斋、佛殿皇宫,都有浙江古代青瓷从容娴雅的身影,它们下惠百姓,上供帝王,辅茶道,佐香事,慕诗客,爱僧家,无欲而刚,有容乃大,在时代的演进中,始终不渝地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去丰饶和滋润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Celadon wares produced in Zhejiang were applied in a wide range of situations, from emperors palaces to common households. These porcelain wares were an integral part of peoples lives during that time, answering to both peoples utilitarian and aesthetical needs.

此例介绍瓷器广为人用,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中文中表述地点时用了四个四字词组:厨房饭堂、茶楼酒肆、香闺书斋、佛殿皇宫,表述使用者时用了百姓、帝王、诗客、僧家,显得烦琐累赘,传输的信息即为:适用场合多,适用人群广。故而,英译减译为:… applied in a wide range of situations, from emperors palaces to common households,有效传递了源语信息。

(二)主观评价文字的省译

丁大刚[7]对旅游景点说明词的特征做如下界定:景点说明词只对景点的基本情况进行客观的介绍,既不抒情,也不议论,更不夸张,一般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显得客观实在。因此,中文中的主观评价文字,译成目的语时理应省略。

例3:龙泉窑是宋元时期著名的青瓷窑口,因其中心窑厂在浙南山区的龙泉境内而得名。龙泉窑与越窑,一南一北,先后相继,谱写了浙江古代青瓷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华丽篇章。

The Longquan Kiln was another important porcelain system besides Yue Kiln during Song and Yuan.

英译只用一个句子简单陈述龙泉窑和越窑在宋元时期的重要地位,省译了龙泉窑名字的由来与“谱写了浙江古代青瓷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华丽篇章”此类美誉之词。对两窑的肯定评价其实也是对其“重要性”的延伸,从这个角度上理解也属于冗余信息。译文简明扼要,顾及了英语受众的信息接受心理。

例4:良渚文化黑陶,品种丰富,形制规整,胎质细腻,色泽素雅,尤以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娴熟的轮制技术使每一件器物的制作得心应手,实用美观,给人以宁静沉穆之感。它们无疑代表了浙江史前制陶业的最高水平,同时与仰韶文化彩陶南北辉映,成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两座并峙的高峰。

The black pottery produced during that time was refined in shape and diverse in kinds, among which the burnished black ware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in style.

此例介紹良渚文化时期的黑陶在品种、形制、胎质和色泽各方面的特征,为传达给外国受众的主要信息。对照原语与译文,我们不难发现中文中的下划线部分并未译出,而画线部分恰恰是对黑陶的主观性评价,其中“娴熟的、之感、代表了、成为……高峰”均为主观评注性语言文字。景点说明词一般具有内容客观、文字简练、目标明确等特征,而主观评注语与客观标准相悖,显然相较于传递信息的交际功能而言为冗余信息,所以译文略去不译。

(三)隐喻及华词丽语的省译

景点说明词所使用的文字一般简练质朴,没有很多的华丽辞藻进行描绘,但比较注重科学性,力求表达正确,常常运用一些专有名词或科学术语进行说明,专业性较强[7]。前文提及曾利沙曾总结汉语外宣材料的文字往往呈现追求辞藻华丽,滥用“壮语美辞”等卖弄文采的倾向,换在景点说明词中,汉语介绍文字也不例外,隐喻、成语及四字词语也经常现于篇幅中。

例5:各个不同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品种丰富,实用美观,体现了很高的工艺成就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它们是勾缀远古先民生活镜像的重要实物,是中华文明曙光出现前苍茫天宇中一个个不可或缺的闪亮星辰,是孕育瓷器这棵幼苗的肥沃土壤。

The potteries during this period, made for utilitarian purposes, were sophisticated in technique and had a distinct local flavor. Their output also supplied crucial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both the life of our ancestors and the origin of porcelain.

此例为博物馆开篇第一单元“源头活水 一枝独秀”的第一段文字,介绍浙江陶瓷的工艺特征和它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性。汉语文字中“是中华文明曙光出现前苍茫天宇中一个个不可或缺的闪亮星辰,是孕育瓷器这棵幼苗的肥沃土壤”运用了两个并列的隐喻。隐喻是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的引申方式,某种程度上也属于主观评价,英译中直接省去不译。

例6:瓷器,这种滋养文明泽被世界的精灵,正是根植于浙江大地的一项伟大创举。这是一棵生机盎然的大树,它的根须深入沃土岩隙,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强筋壮骨;时代的技艺和风尚是滋润它的空气、阳光和雨露。如今这棵大树已是枝繁叶茂凌寒不凋,参天蔽日浓荫天下。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薪火相传,历劫弥坚。

这是一方充满活力的水土,孕育出许多神奇和瑰丽。这里是瓷器的发源地和名窑辈出的地方,是制瓷技艺传播世界的起点,是名品佳器梦牵魂绕的故乡。

The most eloquent evidence is the ceramics. Ceramics, the backbone of early Chinese art, originated in several places in China simultaneously, among which Zhejiang figured prominently. Over millennia the potters in Zhejiang improved incessantly their skills in ceramic making, producing a tremendous amount of ceramics of high quality, and spreading them to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相较于汉语文字说明,英译删减较多,只譯出原文的首、尾句。中间部分或有暗喻“这是一棵生机盎然的大树,它的根须深入沃土岩隙,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强筋壮骨;时代的技艺和风尚是滋润它的空气、阳光和雨露”,或有“如今这棵大树已是枝繁叶茂凌寒不凋,参天蔽日浓荫天下”“悠悠岁月,沧海桑田;薪火相传,历劫弥坚”此类讲究工整对仗、结构整齐划一的四字词语表达,读来朗朗上口,气势恢宏,然而倘若一一详细译成英文,恐怕外国游客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省译后的英语文字说明将主要信息传达出来,完全符合景点说明词“信息型”的文本特征。

(四)地名、品名等专有名词的省译

旅游翻译的服务对象是外国游客,所以译文需要满足他们的接受心理并遵循“以译文接收者为中心的原则”。译者在翻译时要采用恰当的语言形式予以表达,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文体规约和文化规范。对于名目繁多的专有名词,直译出来外国受众可能无法有效接收,如:

例7:这里出土的陶瓷有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等,尽管稚拙原始,却是目前所知浙江最古老的陶器。

It yielded numbers of still immature yet the earliest known potteries in Zhejiang.

此例介绍浙江早期的陶瓷,制陶工艺尚未成熟,其中有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等,英译使用“numbers of … potteries”来概括种种陶器。再者,馆里陈列了相应的出土陶器,游客观察各种实物便可得知早期陶器的形状特征。

例8: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瓯窑、德清窑、婺州窑,名窑迭出,缥瓷、秘色瓷、粉青、梅子青,又有紫口铁足,金丝铁线,佳品纷呈。

The numerous kilns in Zhejiang, such as Yue Kiln, Longquan Kiln, Guan Kiln, Ou Kiln, Deqing Kiln, and Wuzhou Kiln, produced porcelain of various kinds.

“缥瓷、秘色瓷”指瓷器的种类;“粉青、梅子青”指瓷器的釉色;“紫口铁足”指胎色,是南宋官窑瓷器在工艺制作中自然形成的效果[11];“金丝铁线”是纹片釉的俗称,又称裂纹釉[5]。汉语文字介绍出现较多的专业词汇,而博物馆一般服务于大众游客,专业词汇对游客而言显得晦涩难懂,因而英译采取浓缩后的意译,将其简明译为“porcelain of various kinds”。“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瓯窑、德清窑、婺州窑”各窑名字在英译中也一一译出并不矛盾,因为该博物馆对各窑提供了相应的历史文化介绍。

(五)诗词歌赋的省译

诗词歌赋是中国经典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保存了当时的中国历史文化。人们在使用文字的过程中往往喜爱引经据典,所成之文也更具欣赏性。冯静[12]曾撰文研究诗词歌赋与杭州城市意象之间的关系,认为西湖的美引发了诗人的灵感,而诗词歌赋又赋予了西湖绝佳的意境美。由此可见在介绍浙江陶瓷艺术文化时,诗词歌赋的引用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例9:然而,她的真实形象,诚如《诗经》描写美女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样,后人对这位瓷器王国的绝代佳人,倾羡仰慕而不能窥其全貌。著名的法门寺地宫出土晚唐秘色瓷文物,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唐代越窑秘色瓷的标准器……

Although being praised extravagantly in poetical or prosaic works of Tang Dynasty, this type of porcelain has eluded the understanding of many, until a number of them were found in the underground palace of Famen Temple. These Mi-se wares, fired in the late Tang period, could serve as a standard for this type of porcelain and give us a glimpse into its nature.

对于“秘色瓷”有不同说法,有的说“秘色瓷是指釉的颜色出于秘制”,或认为“这是一种进贡的青色,不能与一般民间所用相混同,就给它一个秘色的名称”,也有人认为“秘色瓷是在烧造较好的民窑基础上派官监制烧造的贡瓷,故称秘色”[13] 。参照上述说法,我们可以理解中文画线部分的含义,也能明白于“秘色瓷”而言,为何“倾羡仰慕而不能窥其全貌”了。英译归结译为“praised extravagantly in poetical or prosaic works of Tang Dynasty”,保持其简洁明了之特征,较好地向外国游客传送了相关信息。

例10:“郉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这首唐诗反映的是当时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南北对峙平分天下的局面。曾经的南方青瓷一枝独秀不复存在。唐宋更替,定窑取代邢窑,白瓷在烧制上精益求精,影响不断扩大。

The dominance of celadon was broken by white porcelain, which appeared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Tang Dynasty.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ang to Song, white porcelain from Ding Kiln surpassed celadon of Yue in both quality and quantity.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句,赞美邢台先民烧造的白瓷,器形如满月,器身似白云。中文由诗引出邢窑白瓷,传递了当时南青北白的瓷业局面信息,即如英译所示。

四、结语

上述五类语言文字要么有违旅游翻译的标准,即有违内容客观性和文字简洁性,要么影响外国受众的接受心理,使其无法有效吸收博物馆传递的文化信息,所以译者省去不译。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旅游也已构成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旅游英语实为外国游客搭建信息传递的桥梁,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旅游翻译属于“信息型”大外宣,讲求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并充分考虑外国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期望,势必在翻译博物馆介绍文字时采取适当策略,即对于冗余语言信息、主观评注语言、隐喻和华词丽语、专有名词和诗词歌赋等影响内容客观性或文字简洁性,或有碍外国游客理解的文字介绍内容做省译处理。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健.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J].外国文学季刊,2013(1):19-27+43.

[2] 赵玉宏.论中国特色词汇的外宣翻译策略——从“中国梦”的英译谈起[J].论坛,2013(12):72-74.

[3] 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6.

[4] 文晓华.城市旅游对外宣传翻译效度的探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5):51-56.

[5] 吴秀梅.传承与变迁:民国景德镇瓷器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6]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

[7] 丁大刚.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8] 曾利沙.论旅游手册翻译的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J].上海翻译,2005(1):19-23.

[9] 赵刚.汉语中的冗余信息及其翻译[J].国外外语教学,2004(4):55-60.

[10] 王金波,王燕.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汉英翻译的冗余现象[J].中国科技翻译,2002(4):1-4+12.

[11] 邓禾颖,方忆.南宋陶瓷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2] 冯静.诗词歌赋与杭州城市意象[J].规划师,2004(2):91-93.

[13] 方李莉.中国陶瓷史[M].济南:齐鲁书社,2013.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陶瓷博物馆信息
趣图
博物馆
订阅信息
陶瓷艺术作品
露天博物馆
展会信息
博物馆
陶瓷鉴赏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