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预防脑梗死患者感染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水平、免疫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8-05-31黄忠华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达拉氧化应激溶栓

黄忠华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卒中,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引发,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神经功能损伤相关症状,致残率、病死率高,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发生坏死时会伴随强烈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如若不能及时清除氧自由基等物质,会引发更强应激损伤[2]。随着该类患者规模不断扩大和住院时间的延长,其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日益增高,如何有效地降低临床感染发生率有重要意义[3]。溶栓药物治疗是本病最重要治疗措施,而积极探究更为安全有效药物以预防脑梗死感染至为关键[4],王锦华等[5]指出依达拉奉可有效阻止脑水肿及脑梗死发展,明显缓解脑梗死症状。对依达拉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脑保护较少涉及其在预防脑梗死感染方面的效果,因而本文展开临床对照性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预防脑梗死感染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6];②经CT或MRI扫描检查确诊为脑梗死;③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④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⑤年龄>40岁;⑥既往无感染性疾病。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肝肾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③实施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抚顺市中心医收治的90例脑梗死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8(59.52±8.57)岁;病程3~20(12.57±4.01)h;合并糖尿病15例、高血压2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8~80(60.51±8.31)岁;病程4~20(12.98±4.21)h;合并糖尿病16例、高血压19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溶栓、抗凝治疗等,必要时给予甘露醇等药物治疗,持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将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95)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混匀后静脉滴注,2次/d,持续2周。

1.4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氧化应激因子:采用光化学扩增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和荧光探针分别检测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SOD、MDA试剂盒由南京建成公司提供,ROS试剂盒则购自上海江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组检测重复测量6次取平均值,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2免疫功能指标:采用酵母菌玫瑰花环法检测两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及免疫黏附促进因子水平(试剂由上海华丰科技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4.3感染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感染[肺部感染(经胸部X线片检查表现可分为小病灶性,且肺部有湿啰音)、尿路感染(经尿涂片镜检细菌呈阳性)]发生率。

1.4.4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7]、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8]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NIHSS量表评分:0~5分为轻度,6~15分为中度,>16分为重度;NIHS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ADL包含10个项目,满分100分,独立100分:轻度依赖75~95分,中度依赖50~70分,重度依赖25~45分,完全依赖0~2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好。

1.4.5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皮疹、胃肠道反应、出血等发性情况。

2 结果

2.1两组氧化应激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SOD、MDA、R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OD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DA、ROS 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因子比较

注: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2.2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及免疫黏附促进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黏附促进因子升高,且观察组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梗死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2.3两组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尿路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感染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治疗后出现尿路染9例,肺部感染6例,感染发生率为33.33%。两组治疗后感染发生率相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5)。

2.4两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梗死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2.5两组药物安全性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出现皮疹5例,胃肠道反应6例,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皮疹4例,胃肠道反应3例,出血1例,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9,P>0.05)。两组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影响治疗疗程。

3 讨论

脑梗死因脑部供血障碍,引起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功能障碍及坏死,最终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9]。李平和汪波[10]指出,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神经细胞缺血缺氧致使能量代谢障碍,引起钙离子过度内流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氧化损伤可致神经细胞水肿、凋亡,增大梗死面积,加重病情。目前临床多采用溶栓、抗凝消除水肿等方案治疗脑梗死,但长效果并不理想;且脑梗死患者因长期住院存在较高院内感染的风险,既加重了病情又影响脑梗死正常治疗,可见积极预防感染对提高该类患者临床疗效有重要临床意义[11]。

李冬梅等[12]指出依达拉奉可有效清除身体产生及积累的自由基,可明显抑制梗死产生的应激反应,联合基础治疗方案,在脑梗死治疗中疗效满意;边丽丽等[13]指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可能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但现阶段临床有关依达拉奉在预防脑梗死感染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SOD较对照组升高、MDA、ROS较对照降低,表明观察组在治疗后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因子方面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依达拉奉属于一种脑保护剂,可将机体组织内自由基清除,明显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有效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因而治疗后观察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得以调节地更为明显[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免疫黏附促进因子较对照组升高、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较对照组降低,提示观察组在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方面较对照组明显,考虑与依达拉奉具有明显修复机体免疫功能,对机体应激状态及反应过程可进行有效介入及系统调节有关;通过调控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继而修复机体免疫功能。Li等[16]也证实了依达拉奉有明确改善机体免疫的作用,因而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调节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说明依达拉奉在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明显,与其通过血脑屏障有效清除梗死病灶产生自由基并减少氧化损伤,保护机体神经细胞;同时提高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耐受能力再灌注后存活能力有关[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预防脑梗死感染的结论与周峰等[19]观点相符;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赵玉娟[20]研究观点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证实了依达拉奉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可通过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提升患者免疫力;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降低其感染率,是该病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

[1] 褚洪高,唐倩,赵洋.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6):103-106.

[2] 张璐璐.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8):1262-1265.

[3] 魏玲莉,张红,余雪.急性脑梗死患者感染与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9):2047-2048,2051.

[4] 雷建明,廖耿,黄伟,等.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4):53-55.

[5] 王锦华,陈强,汪东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0):2179-2181.

[6] 吴逊.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7,4(2):51-55.

[7] 童艳飞,张佩兰.NIHSS评分≥15分且发病时间≤4.5 h的重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5):812-815.

[8] 肖艮,朱栋华,赵杨,等.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8(12):1558-1560,1589.

[9] 夏楠,王红星,任彩丽,等.年龄因素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8):782-785.

[10] 李平,汪波.依达拉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氧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28):49-52.

[11] 谢海庭,李忠丽,孙海涛,等.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新治疗方案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5,36(8):1178-1181.

[12] 李冬梅,张红岩,张立新,等.依达拉奉与甘露醇联合应用对大鼠脑梗死后脑组织内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10):1882-1885.

[13] 边丽丽,谷小芳,刘芳,等.依达拉奉联合丹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3):558-560.

[14] 刘建军.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3,33(22):5577-5578.

[15] 辛锡林,张微微.无症状性脑梗死诊断治疗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5,28(6):97-100.

[16] Li Z,Ma Q Q,Yan Y,etal.Edaravone attenuates hippocampal damage inan infant mouse model of pneumococcal meningitis by reducing HMGB1 and iNOS expression via the Nrf2/HO-1 pathway[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16,37(10):1298-1306.

[17] 林美容,李世博,余碧晖,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z1):214-215.

[18] 夏翠萍.急性脑梗死患者监测Ngb、BDNF和MBP的临床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2):81-84.

[19] 周峰,马黎,傅国萍,等.依达拉奉在预防控制脑梗死患者感染发生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2710-2713.

[20] 赵玉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4(9):1226-1228.

猜你喜欢

达拉氧化应激溶栓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植物化学物质通过Nrf2及其相关蛋白防护/修复氧化应激损伤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