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走得远
2018-05-30王丽梅
王丽梅
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一起走。人生就是这样,有时我们要一个人走,有时需要大家一起走。
作为一名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固然重要,然而,要當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靠“教好”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将教学和教研结合起来是必须的。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闯,而是一个团队同心协力地去探索、发现。
“教研”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使其扎实有效、落地生根,需要我们潜心去思考、探索,教研的路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而现实却告诉我们,辛辛苦苦地教研之后却收效甚微,令人沮丧。
是什么导致教研的低效,甚至无效呢?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它——“教学时段”,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使迷茫的我,豁然开朗。
反思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教研,不禁感慨万千——很多时候,老师们的教研活动都是流于形式,大家虽是埋头苦干,却很少抬头看看远方的路,每个人在自己的田地间辛苦地耕种着,却很少和同伴们交流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也很少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与做法。而“教学时段”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具体实在的、可控的研究范围,让我们的教研从小处着眼,从问题出发。这个课题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校本教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突破口,让校本教研落到实处。教研可以是某个单元的专题;可以是某一单元的某一训练点的落实;可以是某一句式的专项训练,如修改病句、缩句等;还可以是教学的某个阶段的专项练习,如“日积月累”的整理复习、六年级句子训练总复习等。总之,是针对教学中某一阶段、某一问题进行专项研究,范围不大,却极具针对性。
以往的教研往往范围过大,从而导致研究的内容、目的不够明确。教研组的老师们对各自的研究工作也很模糊。
在区教研室“教学时段校本教研”课题的引领下,我们语文教研组转变校本教研思路,通过讨论交流了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同时,结合各年级的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整理出一些典型问题,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了各个年级组的教学时段研究内容。各年级组的老师又分头进行了研讨,确立了本年级组的研究内容,组内老师进行了明确分工。“教学时段”引领着我们从问题着手,从小处做起,使校本教研落地生根,为我们的语文教研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在研究的过程中,各个教研组紧扣教研目标,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大家群策群力,彼此学习,碰撞智慧,在学习中提高,在研讨中进步。
通过近两年来的“教学时段”研究实践,老师们对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搜集整理了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大家受益匪浅,积极撰写了大量的教学时段案例,参加雨山区教学时段典型案例评比,收获颇丰。“教学时段”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使老师们对校本教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了教研能力,改变了以往为“研”而“研”的教研理念,使教研更加接地气。我们认识到只有“教”和“研”有机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才能稳步向前发展。
“教学时段”使教研不再“高不可攀”,它让老师们懂得:真正的教研不是一个人闭门造车,孤军奋战,而是一个教研团队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方能事半功倍。真正的教研不是纸上谈兵,高谈阔论,而是源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产生困惑,继而确定研究目标。真正的教研应该为教学实践服务,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走在教育研究的道路上,我们探索着,思考着,更收获着……我们相信:做实践的思考者,日积月累,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教学专家;做思考的实践者,深思熟虑地实践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奇思妙想的实践才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做教育的思想者,教师的生命轨迹才会更加美丽,充满诗情画意。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南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