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传播视角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8-05-30周婷

高教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传播新媒体大学生

周婷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在高校的广泛普及,各种新媒体载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文章结合新媒体特性,探究如何客观看待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从新媒体传播视角提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0-0157-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new media in colleges, various kinds of new media carriers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ible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nd daily life, which is having a wide and profound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r habits, thinking mode and valu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objectively view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educa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how 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 in such circumstance, and put forwards the detail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core socialist education.

Keywords: new media; transmission;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新媒體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以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及相关服务的传播媒体[1]。由于新媒体传播信息具有即时性、自由度较高、内容丰富多样等特性,大学生普遍喜爱使用新媒体,新媒体已成为他们学习、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新媒体也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的主角,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各种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象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2]。因此,高校应重视新媒体领域的宣传思想工作,客观看待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学会扬长避短,结合各新媒体特性,充分发挥其优势,借力新媒体平台,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全过程。

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现状分析

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基本配置,这些电子产品大范围普及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加之新媒体的多种载体携带方便,时效性强,信息量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它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言论较自由等特点都迎合了大学生心理特征,因而大学生广泛使用QQ、短信、微信、微博等平台和外界交流、互动,新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的人际圈,满足了其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的现实需求。同时,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思想引导的有效载体,新媒体是当前大学生关注国家动态和大事的重要信息渠道和平台。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在校园的广泛使用是一把双刃剑,使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诸多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就挑战而言,主要体现在:一是新媒体多元化的特性导致了对信息传播的监管和约束力难度加大。由于所传播的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若缺乏相应的监管和约束,不良的或者甚至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就会大量传播,如大学生长期受此类信息浸染,必然会影响其“三观”发展;二是新媒体的虚拟性易引发信任危机。大学生性格单纯,接受新事物快,但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尚有限。手机移动端、电脑端出现的虚假信息可能会使大学生产生不良情绪,严重时甚至导致价值观混乱。另一方面,就机遇而言,新媒体确实是高校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平台。新媒体带来的优势具体有:一是新媒体传播的即时和交互,创新了工作载体。切实搭建了更民主、更自由、更生动的育人平台,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从课堂走进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单一的静态变为立体、多方位;二是新媒体内容的丰富和多样性活泼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存在于大学生学习、校园活动及生活的点滴中,充分增强了内容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切实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三是新媒体更趋于平等、亲和的话语环境更易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大众化。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和交流方式呈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细节,激发青年大学生的自觉及自信。

因此,高校要充分把握新媒体的优势,利用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充分调动作为传播主体的人——高校各思想宣传工作人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之适应新媒体环境,兴新媒体之利,除新媒体之弊,抓住每个机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受众——大学生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做到积极主动抵制各种不良信息,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新媒体环境建设的意识,从而形成师生共同维护健康的新媒体大环境,探寻在此环境下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措施。

三、新媒体传播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青年是祖国建设的未来,也是各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竞争和角逐的对象及人才资源。发达国家善于利用其经济优势、发达的科学技术,以文化输出的形式大力宣扬其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而青年大学生正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接收着输出国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活、文化意识等,这些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青年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随着新媒体的广泛普及,这些意识形态上的输出变得更隐性和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和思想的方向。因此,高校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成为了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长期系统工程,不仅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和发展,关乎能否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社会因素中承担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更关乎整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四、新媒体传播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举措

(一)加强校园新媒体传播专业队伍建设,扮演好“把关人”角色

教育传播中教育工作者是传播的重要主体,它充当把关人和引路人的角色,这一角色很重要,任务也很艰巨。首先,应着力选拔一批信仰坚定、觉悟高、素质好的人才作为新媒体传播专业队伍的骨干,搞好新媒体传播专业队伍建设。其次,要加强对传播内容的监管。高校各级各类宣传教育工作者、专业媒体组织部门等要不断提高信息“守门人”的自觉意识,做好信息把关的第一人,积极宣传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信息,坚决抵制悖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信息。由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建立起高效的信息监管机制,对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快速反馈,切实提高信息把关的效率和效果。如若没有“把关人”角色和健全的信息监管机制,一些未经考证的虚假或者错误信息一经发布,大学生是受众群体,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他们也可能成为错误信息的传播者或发布者。再次,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使校园新媒体传播队伍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如成立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工作领导小组和官方微博、微信信息发布工作小组,制定具体详细的学校官方微博和校园新媒体公众号值班管理及内容审核制度,严把校园新媒体平台安全关,媒体内容质量关。

(二)突出传播内容的主体性,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话语权

新媒体时代下各种热点问题屡见不鲜,一些不实信息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下,社会主流价值观很容易失去了方向感,那么究竟哪些内容的传播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呢?首先,应注重文化符号的转化传播,打造意识形态的“文化代码”。以往的教科书式说教和填鸭式传播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价值观教育,学科的细分和多样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窗口,即探索对各类学科间的文化特性及符号进行转化,以此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式传播。另外,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话语权。例如通过新媒体展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闪光点,发掘大学生群体自身的优点。创造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原创性栏目,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鲜活的素材和典型事例,激发大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引发共鸣。最后,要树立抢占先机的意识,重视原创首发首传播。通过对各类信息的归集与实时发布,并对发布的信息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和评论,抢占舆论制高点和话语权,尽可能地压缩流言和谣言的存在空间和传播时间。

(三)有效整合校园新媒体教育资源,搭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平台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当前已成为校园文化传播、影响的创新引领平台和发挥凝心聚力作用的首要媒介。高校要重视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优秀新媒体品牌,并充分结合各类新媒体载体特性,发挥优势,进一步优化整合,实现无缝衔接,以高质量的网络化内容和优良的媒介使用体验,打造贴近大学生、随时随处存在的校园新媒体平台矩阵,抢占网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首先,立足思想育人,创建优秀的高校宣传思想文化综合性品牌网站。宣传思想文化综合性网站是校园新媒体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基础性媒体平台,可设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子网,充分宣传报道师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各项鲜活动态;其次,发挥“灵活”优势,创建贴心随身的官微和APP。发挥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平台和APP的“灵活”优势,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以学校的点滴发展和发生在师生员工身边的精神文化事件为主要内容,用生动活泼的互联网语言,原创内容面向大学生的移动端进行推送;最后,立足各种新媒体特点,打造协作共进的校园新媒体平台矩阵,在矩阵内,对网站、微信、微博、APP等校园主要官方新媒体进行统一管理和协作,做到步调一致、互为支撑。不仅发挥各新媒体的自身优势,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彼此间的无缝衔接,有效填补各种新媒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空白区,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覆盖。

(四)努力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感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所具有解读、批判以及利用媒体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3]。大学生是一个被新媒体深度包围的群体,毋容置疑新媒体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但每个个体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仍依赖于其自身的选择。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稍有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媒体的理性认识有待提高;二是获取信息能力较差;三是有效利用媒介资源的能力较有限,尚不能正确甄别和使用信息;四是判断力、理解力时有偏差;五是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较薄弱。因此,大学生应正视自身在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高校也应培育大学生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工作机制,使媒介教育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各学科之间、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不断总结和创新教育模式。其次,要构建媒介教育的载体平台。加强培训平台建设,可建立专业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培训机构,使专业机构在媒介理论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办好活动平台,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媒介教育主题活动或举办系列主题讲座,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素养教育,以丰富和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最后,建议开设媒介素养通识课程,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媒介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媒介属性、特点、运行模式、传播理论和机制,使其了解媒介的實质。日后无论身处何种舆论环境中,都能客观正确分析和甄别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既不盲从也不极端否定,始终拥有坚持正确价值选择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实现价值冲突的调适和修复。同时,要切实重视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和品德教育,引导和鼓励其以正确的心态和行为参与信息传播活动中。

(五)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反馈

学校教育不断作用于受教育者的认知系统系统,扩展大学生的知识量和引起知识结构的质的变化,形成了大学生认知层面上的效果。而当历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浸润,作用于大学生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从而引起大学生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使其把心理和态度层面上认识转化为自觉认知,进而采取相应的积极行动,形成一种具有很强稳定性和持久性的价值信念。首先,从个人层面而言,反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及时了解大学生基本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把反馈信息传递给决策者,使决策者在传播过程随时根据受众的变化对内容、手段、方式等做出相应的调整[4]。其次,从社会层面而言,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从革命年代发展至今,核心价值观在不断变化和完善,学生基本能明确自己的知识价值观,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即这种核心价值观如何为社会服务,这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任务,还需要时刻树立,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大学生离开校园生活和学习教育的环境后,如何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实效果的反馈。

五、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传播过程,因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传播学理论的吸收、借鉴和运用[5]。尤其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学会利用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借鉴“把关人”理论,严格对传播信息进行把关,扮演好信息把关的第一人;重视传播内容的主体性,以内容为先导,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话语权;有效整合校园各类新媒体教育资源,实现无缝衔接,搭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平台;努力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感;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反馈,不断优化传播细节。总之,大学生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须在遵循传播学规律的基础上,讲究传播技巧,注重传播效果的反馈及优化,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2(2):78-80.

[2]陈慧棋.“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8(4):120-122.

[3]高立伟.传媒素养教育: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53-55.

[4]訾小南.传播学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新闻世界,2015(8):289-290.

[5]郑兴刚.传播学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6):94-98.

[6]路遥.新媒体情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浅析——基于传统文化的视角[J].高教学刊,2017(21):24-26.

[7]贾铮.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7(07):172-173.

猜你喜欢

传播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