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2018-05-30常小勇张霞
常小勇 张霞
摘 要:课堂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讲演力和说服力等方面比单一的课堂讲授效果更好。通过课堂讨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分析问题的兴趣,并使学生有机会在思想相互碰撞的氛围里相互得到启发,课堂讨论课的组织包括:设计话题,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编写发言提纲、讨论和讲演、教师讲评和评定成绩。
关键词: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社会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0-0108-03
Abstract: The classroom discussion is teaching methods with the teacher as the supervisor and the students as the body, which is better than the single classroom teaching in cultiv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train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improving speech and convincing etc.. Classroom discussion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study and their interest in analyzing the problem of, and make the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obtain mutual inspi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where their ideas collide with each other. The classroom discussion includes design topic, guiding students to access to information, to make social investigation, preparing speech outline, discussions and lectures, the teacher' comments and the evaluated results.
Keywords: classroom discussion; access to information; social survey
众所周知,课堂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常态化的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比单一的课堂讲授更有效果,同时,进行课堂讨论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讲演力、说服力很有效果。通过课堂讨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分析问题的兴趣,并使学生有机会在思想相互碰撞的氛围里相互得到启发,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在仔细听取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和点评中,综合不同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更加明确和完善,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如何组织课堂讨论,能否将课堂讨论扩展和延伸,进一步发掘課堂讨论的功能扩大其教学成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校教学条件做了一些尝试,现在简要总结出来,如能与同行分享,十分快乐。
一、不同形式课堂讨论的比较
(一)对同一问题的讨论
这种形式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由于讨论的问题唯一,不一定是所有学生都感兴趣的,难免出现不感兴趣的学生准备不足,思考不积极,达不到全体学生参与的效果,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发言不够热烈,不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另外,全体学生对于同一问题进行讨论,虽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还是感觉课堂上的信息量有些单薄,收获有限。
(二)多个问题的讨论
这种形式是教师提出若干问题,学生可以选择其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思考、准备好后进行讨论,不同于单一问题的讨论,对于多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选择的空间大一些,课堂讨论的气氛会热烈一些。但由于讨论题目有限,在前面发言的学生选择余地大一些,后面发言的学生选择余地小一些。本来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被前面发言的学生抢先了,于是发言的欲望大打折扣,很遗憾。教学实践体会到多个问题的讨论,对于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仍然会有一定局限性。
(三)单纯式课堂讨论
通常所说的课堂讨论属于单纯式讨论,即本次课提出问题,下次课组织讨论,以上两种情形均属单纯式课堂讨论。这种传统式的课堂讨论教学法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提出问题同组织讨论之间相隔的时间较短,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查阅文献和进行社会调查的时间,导致对问题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入,影响讨论课的质量,总感觉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二是,本次课提出问题,下次课组织讨论,学生准备讨论发言前的学习和研究过程(讨论前是否撰写了讨论提纲、是否查阅了参考文献等情况)显示不出来,使教学检查和考核只能根据讨论发言的情况给出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和研究过程的把握,因而缺乏全面性。
(四)课堂讨论的扩展和延伸
鉴于上述情形暴露出来的缺陷和局限性,设计一种讨论课的方案,使每一位学生既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又能够通过讨论课完成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思想的多方面的训练很有必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提升课堂讨论课教学效果,我们从设计题目入手来扩展和延伸课堂讨论课的内容。以成本会计课程为例,我们设计的课堂讨论题目是:通过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谈谈你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一个题目只是限制一个基本范围即正在学习的《成本会计》课程,题目没有指定具体话题,也可以称之为是一个没有话题的话题。每一位学生要谈的话题,只要属于成本会计或 与之相关的问题都是可以的。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积极思考,主动搜集资料,通过整理,形成个人观点,也可利用节假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得到的信息用专业的思想去整理、分析并作出判断。在讨论课上每一位学生都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讨论课话题会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全班同学都会从不同的话题中得到启发。同一形式不同内容,可以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对自己感兴趣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和学习研究获得知识并通过讨论发言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思考、分析、研究和实践的成果。
二、课堂讨论课的设计和实践
(一)讨论题目和要求
1. 题目:通过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谈谈你最感兴趣的话题。
2. 要求:通过一段时间(一般掌握在约5周的时间)的学习和思考,请每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围绕该问题查阅参考文献或进行社会调查,整理、分析资料,写一份提纲,完成一份讨论稿,做一次讲演与同学和教师分享。
(二)时间安排
1. 提前安排讨论话题(第5周)
第5周前后布置讨论课任务,这个时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已经入门,明确讨论课任务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必然引起关注,在听课中会留心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问题,一旦受到启发或捕捉到问题,便主动研读教材、思考问题、查阅资料,整理归纳或进行社会调察。尤其是需要进行社会调察的问题,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除平时的假日外,还可以利用节日时间,如:学年第一学期利用国庆节假日,第二学期利用五一节假日),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项目进行调查,做到有的放矢,会大大提高研究兴趣和学习效率。提前安排讨论话题,这实际上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學法的具体运用。
2. 课堂讨论的时间(第15周)
课堂讨论的时间通常安排在第15周前后进行(根据学生人数可安排一周或两周)。从布置讨论课任务到组织讨论间隔约10周,这个时间里学生已经准备好讨论提纲或讨论稿,各个跃跃欲试,期待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展示自己的讲演风采。在近10周的准备时间里,教师要追踪观察学生的准备进度和质量,对于那些进度慢的要督促抓紧时间,对于讨论题目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提示并指导修改,对于需要进行社会调察的问题要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准备,都是为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使气氛更热烈、更活跃,讨论的话题内容更丰富,质量更高,学生们通过讨论能有更多的收获和启发。这个过程即使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各个讨论问题的把握、控制并使之达到预期效果的过程。
(三)提出要求
1. 讨论课要有序进行
做到讨论课有序进行,一定要有组织者事先安排好讨论程序和时间。组织者由课代表、班长和学习委员组成,根据任课教师的要求,安排好讨论发言顺序,使讨论课有序进行;根据学生人数和讨论课的时间规定每人发言的时间,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学生发言完毕,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同学进行讲演的锻炼机会。在组织讨论课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做必要的点评外,一般不再干预讨论过程,把这段时间交给学生来做。对于组织者来说,组织好一次讨论课本身就是一次组织和管理的实践,对于同学来说,配合好此次讨论课也是一次团队协作的锻炼,这样的学习会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体验和收获甚至终生难忘。
2. 尽量脱稿发言
脱稿发言要比拿着稿子照着念有更好的效果。脱稿发言更能表现讲演者的魅力,能够脱稿发言,说明对所讨论的问题准备的更充分、更熟悉或是发言者有亲身体验,因而效果更好。
3. 上交提纲和发言稿
讨论完毕后,要上交提纲和发言稿,其主要内容包括:(1)讨论的题目,确定讨论题目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2)列明查阅资料、文献的来源,这是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如果话题来源于社会调查,应说明调查的时间、单位、地点和调查方法。(3)编写提纲(不超过300字),严格字数限制是为了培养学生概括、把握整体、提炼要点的能力,同时为大四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有了上述资料,使教学的依据更全面,保存好讨论稿一来可以方便同行相互学习,二来也可以成为教学检查和考核的依据并为教学评估积累资料。
(四)课堂讨论课教学成绩评定依据
依据一,题目是否新颖,是否有创意或虽然是老问题是否有新意
目前很多大学生创造意识较差,有的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有创造潜力,因而就要求教师通过及时鼓励来打掉学生的自卑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和环节。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进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句话说的虽然有点绝对,但确实值得每位大学生和教师深思。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职业、各种工作岗位需要具有较强创造精神的人去完成。为此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已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到重要地位。没有创造能力的大学生是很难在今后的工作中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灌输、提示学生尽早认识到这一特点,并要求学生掌握研究学问的方法,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在创造性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这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所以能否得高分或满分,就要看讨论的话题是否有创意了。
依据二,查阅和整理资料、文献情况(渠道、信息量和思路)
查阅的资料、文献与讨论题目是否有密切联系,是否是最新的信息和动态;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是否进行了梳理和比较。陈旧的过时的资料和信息,没有进行梳理和比较的文献和资料是要扣分或不能得分的。
依据三,编写提纲的质量
编写提纲的质量,同搜集到的资料质量和丰富与否有关,与梳理和比较文献的思路有关。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提纲是顺利完成讨论稿和讲演的保证。
依据四,是否有经过社会调查取得的资料
进行社会调查是学生主动锻炼独立工作能力、独立思考习惯、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沟通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生动地,特别能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潜在的发展潜力。所以,对于那些能够有意识的运用所学,自拟课题进行社会调查并归纳总结形成个人观点或方案的学生,教师应给出更高的评价予以鼓励。
依据五,讲演情况
观察学生讲演,一要看其讨论的话题观点是否明确,要点、层次、逻辑性以及表达的是否清楚;二要看语言、气质是否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因为,讲演力、表达力和互动的能力往往能够反映学生的交际和开拓的能力,而表达力和交际等能力是会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同时,具备这些能力会成为今后他们创业的优势。因此,讲演情况在总成绩中应占一定的比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根据上述依据综合评价给出最终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参考表如表1所示。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 对发言同学阐述的观点有不同看法时允许争论,但要求教师控制好课堂秩序和讨论时间,尤其在班容量比较大的情况下。
2. 在准备话题的时间里,教师对学生想谈的问题要进行检查,引导,学生之间出现重复的问题如果内容完全一样应要求学生换题,完全属于教材中的内容需要重新选题(因为,没有新意的去概括教材中的内容同学们会感到是在浪费时间),以保证讨论课的质量和学习效率,在确定讨论题目时,提倡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充分理智斟酌、综合辨析、突破局限、求异创新。
3. 在搜集和整理资料的的过程中,提倡学生尝试对国内与国外研究成果对比和梳理,建立国际比较理念;鼓励学生选择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选定的题目;引导学生选择学习、生活以及身边发生事情从成本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对选定的题目结合本课程的内容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所以,课堂讨论教学扩展和延伸的实践,实际上是将课堂教学、问题讨论和讲演锻炼、查阅文献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训练。
参考文献:
[1]谭春兰.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市场,2014(49):202.
[2]段旭,赵洋毅.当代大学生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15.
[3]潘向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三维评价的实施[J].高教学刊,2016(16):189-190.
[4]吴青峰.以人为本视角下地方高校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6(13):53-54+56.
[5]李卓.关于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高教学刊,2015(1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