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学人:单亲子女教育个案辅导的操作与反思
2018-05-30陈嘉芮
陈嘉芮
摘要:数据表明,与双亲家庭相比,单亲家庭中家长的个性、能力及有限性给其孩子打下更深的印记。对于这种情感方面的残缺和缺憾,会影响着孩子成长中的心态、性格和行为。都说家庭教育的最主要功能还在于促使子女的社会化,随着单亲家庭数目的增加,单亲家庭的种种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专业,在此领域中,社工主要集中于单亲家庭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透过专业手法,促进家庭机构的改善与孩子人格的完善。
关键字:单亲家庭;社会一心理;JONE沟通模式;个案工作
一、案例背景
丽姐,38岁,茂名人。育有一子,8年前与丈夫离婚后带女儿到广州工作。由于身体病痛多,因此丽姐1年前离职修养。女儿阿敏,15岁,在广州某中学就读初三,成绩较差,平日与人交流较少。女儿性格孤僻,与母亲甚少交流,谈话时间一周加起来不到一个小时,即便交流,时常以争吵导致不愉快的结束。两个月前,阿敏在其母亲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次旷课,令其相当气愤,母女关系出现进一步僵化。居委会得知情况下转介给机构社工跟进。
1.家庭成员状况
母亲,初中文化,年轻时家境贫困,与前夫结婚后生下一女,在女儿阿敏约7岁的时候,因夫妻感情不合而离婚,再无联系。刚来广州时,由于工作比较繁忙,请来自己同在广州的姐姐帮忙看管,女儿上三年级后,姐姐回老家生活,便开始了与女儿的二人生活。阿敏,身体良好,但性格内向,害怕与人交流,学习成绩时常在班里的中下等徘徊,出现厌学情绪,进入初三后,学习更是赶不上。
2.家庭经济状况
丽姐现在租住荔湾区老城区房屋,顶楼两房一厅。勉强能维持基本生活。母亲离职前曾做过理发店师傅、超市收银员,有自己的储蓄。姐姐是从事会计职务,每月会一些钱帮补。
3.亲子关系状况
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离不开女儿,却又不懂得如何与女儿沟通与交流,在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上,多年来都是专制式的打骂,或是偶尔放任式的不理睬,母女俩的沟通相当困难。在父女关系上,据丽姐的朋友和居委会同工介绍,女儿没有特别想念父亲的表现,在与母亲离婚一年后,阿敏父亲已再娶,并育有一个女儿。虽然父母没有联系,但每年回老家时,父亲都会约阿敏见面。
4.人际交往状况
母亲,据其朋友其其他渠道得知,母亲与女儿人际圈不大,女儿,平时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在学校也没有多少同学跟她玩,比较孤独。另外,由于母亲过多的干涉其与他人特别是跟异性同学的来往,导致她与外界的交往更少。
二、对个案整体分析计划
1.社工运用的主要工作模式
根据案例初步描述,可运用社会一心理治疗模式进行介入服务。因为此模式是一种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方法,强调“人在环境中”的观点,着重指出个人的行为是同时由心理和外在的社会因素造成的,能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它能让社工整体地认识、了解案主,从而既提供增加案主自我认识的服务,又与案主所处社会环境工作,将有意识、潜意识、人格功能、人类行为、情绪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帮助社工为其制定个别化的“诊断与治疗计划”,透过理解人的心理发展过程,获取案主问题的根源,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之余使个人成长。而案例中的丽姐的整体状况重心在于家庭,属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与单亲家庭自我适应整体环境的问题,因此与模式运作方向匹配。
另外对于亲子关系,社工认为JONE的亲子沟通模式可以帮助母女僵化的关系得以缓和。JONE强调亲子沟通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讲述你自己的生活;仔细倾听(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积极地参与”,“带着感情倾听”,“不要轻易打断”);保持语句简短;尊重你自己的话。学会表达自己一方面能够给孩子自信心,帮助他们交到朋友,让他们在学校里表现出色;接下来看得更远些;还可以在亲子沟通上更加顺畅,在他们的工作、婚姻中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家庭条件
①家庭结构图
②经济与居住条件
经济条件是对孩子的成长和案主日后生活中比较重要的客观条件。一方面,物质生活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理生长发育;另外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决定着家庭生活与教育投资情况等情况。
家庭居住条件对案主日常生活与孩子教育也有明显的影响。居住条件好,某种程度能减少孩子在学业中的干扰因素,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去学习,同时能够培养子女的独立性。
在本案例中,丽姐的家庭的经济来源得益于自己早年工作赚下的的储蓄,以及姐姐每个月汇的钱作支撑。从长远的生活规划来说,这种只出不进的经济生活方式,其对未来生计增加的忧虑与不安全感,这种不安感表现能在她教育、管教女儿身上展现出来,例如严格限制女儿的日常花销。据考察,与前几次的接触,能发现丽姐没有给女儿买参考书和维持基本生活的资金,是其在主观意识上没有认识到短期资金的投入会给女儿带来长期发展的机遇。
③家庭的社會化程度
家庭的社会化程度主要包括有整体素质程度与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而现实中,很多研究表明父母方素质高低对孩子家庭教育质量(包括心理、生理、文化方面)影响较大,即父母的社会化程度较好,对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他们在家庭互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培育发现并引导子女的兴趣爱好,并用以往社会化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去教育他们。反之,则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方向与方式,容易形成单一方向灌输式的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
丽姐由于年幼家贫,初中毕业后便工作,文化程度较低,主要从事手艺型技术工作,人际关系较为一般。在该环境下长大,生活的丽姐在教育下一代方法通常采用上述所说的单一式灌输。虽然她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她不知道如何传授女儿如何认真学习。只能是采取紧逼、监视的手段,而非双向互动、沟通,从而令亲子关系紧张。
3.亲子角色期望值
父母对子女的角色期望是父母对子女将来社会角色的事先定位。前几次接触过程中,丽姐对女儿阿敏的角色期望显得比较模糊与矛盾。例如在学习上,丽姐会给予了她定立高要求,却从来不过问女儿学习的困难情况;当女儿没有达到相对要求时,便随意放弃对其期望其次,在期望的基础上,她希望将女儿角色界定在“听话”上,当阿敏表现出有违或不合作的行为时,母亲立刻会出现沮丧、不快的情绪,没有向沟通中过渡,使亲子关系走向紧张。不难看出,丽姐受个人认知限制,并没有对女儿将来社会角色进行定位,也没意识到给予科学指导性影响,导致女儿在人格发展上没有受到良好的锻炼,从而致使女儿在自我认知水平上被限制,产生性格以及人际交往上的障碍。这样对于双方关系是不利的。
事实上,她明白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是首要的,可是没有想过怎样去理解孩子,对于角色定位也只能单一的划分为孩子顺从听话便是好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但她并未告诉或教导女儿如何听话、提升成绩的方法。可见,母亲对阿敏的教育观念相对狭隘,这种情况的长时间发酵的结果便是:因为女儿长期难以达到自己的期望,使自己的情绪受挫,问题依然未能解决,不可避免地产生亲子冲突。
三、服务计划
1.初步预估分析
丽姐与女儿组成的单亲家庭而形成的生活氛围,不可避免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擠压。如阿敏对亲情较为淡薄,某种程度影响到其人际交往,致使对友情的淡薄;年少时期,父亲再婚,逐渐影响其情感观念。在其他小孩正经历快乐无忧的童年时代的时候,阿敏经过了家庭变迁、家庭转移,离开家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母亲严苛的的管教,小的时候阿敏选择沉默,但到初中后,叛逆期与青春期的交融让其选择顺从与忍让变成争锋相对,同时为自己的心理与性格发展设置了无形的障碍。
通过跟踪观察和交流,社工作出初步预估:
①该单亲家庭的家庭成员的沟通是含糊的、间接的,家庭成员表里不一的沟通形式主要表现以责备居多,从而导致了母女关系的冰冷化,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②丽姐未来生活的规划需要有一个比较长远的计划,包括其经济维持、社会生活的提升与亲子关系的改善,同时需要对阿敏的心理疏导工作及跟进帮助,了解其真实内心想法:
③在对女儿的教育问题方面,母亲对女儿的教育观念也相对较狭隘,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的好坏,通常采用单一而严苛的教育方式,具体表现过多的干涉女儿行为,忽略孩子的兴趣和意见,不利于女儿阿敏的个性及人格的发展与成熟。
2.确立目标
丽姐的家庭问题,需要重建其家庭的互动模式,重建支配家庭互动的系统,恢复家庭功能的有效运行,达致家庭成员健康发展。因此,在与案主共同商讨目前形势后,共同就问题的迫切与重要程度,划分为当前目标:
①短期目标:协助丽姐找寻合适其身体状况的工作,保证经济来源,改变只出不进的经济方式;对其女儿就目前初升高阶段进行心理沟通疏导。
②中期目标:协助丽姐与女儿找寻彼此合适的沟通模式,加强双方的交流,扭转目前破坏性的沟通方法;重新发现彼此不同的一面,提高对这个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⑧长期目标:鼓励这丽姐与阿敏共同发展新的规则、制定家庭新规则,帮助丽姐与女儿理解或接受她们与一般家庭模型的差异,最终实现达致较好互动模式的家庭系统。
3.干预措施:
①联系就业部门同工,与丽姐共同寻找符合其身体状况的工作;
②让丽姐学习、掌握与孩子沟通和相处的技巧,安排丽姐母女在个案室内接受社工的辅导,并过程中学习控制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技巧。
③让丽姐和女儿用头脑风暴法,分别列出不满的地方,社工对这些不满之处进行重新框架,协助丽姐及其女儿处理未满足的期望,同时协助双方都能接受对方,同时接受自己,以及接触、接纳和运用自身和家庭中的内在资源。
④让丽姐和女儿提出对家庭未来的构想和期望、引导丽姐及其女儿探索各自的心路历程,将难题转化成正向目标,并作出改变。
4.行动计划
①发挥社工资源链接的能力,为家庭提供适合的资源,满足家庭成员的需要。②通过家庭会谈,协助家庭成员建立适合的沟通方式。
③政策咨询,为家庭提供相关政策的资料和咨询。
④通过家访、面谈、向居委咨询等方式收集案主的个人和家庭情况,做好预估工作。
四、服务记录
1.个案初期
首次见面,社工向案主介绍自己的社工工作员身份,并告知其相关的服务内容;倾听她讲述目前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并及时给予回应和情感上的支持,缓解其紧张的情绪和不安的心。个案初期主要以丽姐单独会谈为主,建立良好关系并渐入案主内心,获取丽姐内心的想法,同时搜集对象信息,包括他的经历、与家人之间的互动模式等。
丽姐在居委会同事的陪同来家综,整体给人比较憔悴的感觉,精神状态不稳定比较,见到社工一开始比较拘谨,但在自述中,状态渐入放松,表达清晰有条理,有较强的倾诉欲望。一方面,案主非常担心女儿的学习成绩与升学情况,在交流中多次提及女儿目前情况,并且语气中带有无奈,表示不知道自己怎么才能帮助到她;觉得阿敏越大越难控制,性格变得孤僻不爱和外界接触。另一方面面对未来生计问题,案主言语透露有意向重新工作,但担心身体负荷不了。社工现阶段主要运用倾听的技巧让其尽情倾诉,减轻其心理压抑程度:在谈及案主女儿时,同理情感支持,并给出一些有关孩子学习、生活方面的小建议,拉近案主与我们的情感距离;肯定案主对家庭所作出的努力,也鼓励案主对女儿应耐心,多进行沟通,多了解彼此的想法。
在之后几次的会面上,对自身工作问题,社工与丽姐深入探讨她想找哪类的工作,“我想找离家近一点的,工作时间不要太长,因为以前长时间站得久得了腰椎疾病,对工资也没什么特别要求,只要能维持生活就可以。”对于阿敏的问题,社工进一步询问和女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丽姐焦点又一次聚集在怎么“控制”女儿上面。说最近女儿回来的时间比平时晚了一小时,问她的时候她也不回答,母女因此还吵架了。丽姐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也不知道平时和家人之间能说什么。社工在面谈中,告知并肯定了丽姐在家庭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同时再次肯定她这些年来为家庭所作出的贡献,提高其自我认可度,增加自信心。对于工作方面,社工告诉案主会面谈后和就业部同工看是否找到符合的工作;在孩子管教方面,提醒丽姐若按她所计划的方式“控制”女儿可能会适得其反,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既然这种管教方法长期使两人处于紧张的状态,不如尝试考虑另一种管教方式,并给予不同管教方式的资料,共同探讨,经过初步讨论,丽姐意愿倾向于JOHN亲子沟通模式。
2.个案中期
本阶段社工主要以丽姐母女面谈为主,观察并反馈双方的沟通情况及效果,辅导双方进行良好的沟通,学会沟通的多种方式并进行实施。(如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学习JONE沟通模式内容技巧,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同时社工亦鼓励母女可通过亲子出游的形式加强亲子互动与沟通。
根据之前的多次面谈后,社工链接就业部同事调出本区内几份长期钟点工需求以及附近企业招募的清洁工。经过讨论,丽姐希望应聘隔壁街陆婆婆的钟点工工作(主要负责陆婆婆午、晚两餐,包括买菜,搞家里卫生,工作时间为周一一周二、周四一周六大概中午十一点至下午六点)。她说主要考虑比较近,而且服务时间适中,应该可以胜任,并附以比较放松的笑容。对于女儿,丽姐微蹙眉说这阵子有尝试冷静下来与阿敏尝试交流,但当两人坐下来的时候,发现过程中竟然不知道和她应该说什么话题,很冷场。社工征求丽姐同意,下节能邀请女儿到场,与阿敏单独沟通交流。丽姐赞同。
社工对于案主的困惑表示理解,并告诉案主切勿操之过急,继续教授JONE亲子沟通模式的精髓与技巧,提升服务对象在互动中处于主动角色的积极性,提升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因为作为父母,在你努力向孩子表达的同时,一定得努力、全力地去听孩子的各种话语。这样做,才能让他们明白:当你或者其他人说话的时候,他也应该仔细听才对。另外鼓励参加家综内妇女丝网花、串珠班学习技能参与社交活动同时,获取多一项技能。
接下來的会面,案主如期约了阿敏过来,一开始明显阿敏对丽姐比较疏离,无论行走间还是互动交流,都保持着一定距离;但在面谈后期,可以逐渐发现母女关系发生了微妙的改变。(例如,第一次母女同行是一前一后式的,到第四次过来的时候,两人已经是并肩而行了。之前母女沟通很在社工面前很尴尬对话内容很空,后来母女对话稍微日常化些,没有当初那么硬邦邦。)对与阿敏,最初的几次,由社工与青少年部社工一起和其进行交流。结果发现阿敏没有丽姐说的那般叛逆,在接触中,能感觉到阿敏思想比较复杂,对于自己学业成绩,阿敏表示有努力,但由于每天母亲回家总是唠叨不停,觉得很厌烦,便想放弃。后来在阿敏自述后,得知近排之所以回家晚,是在学校自修,以免受母亲“骚扰”。而对于之前班主任说的逃课,刚开始敏表现出抗拒,不想回答,但后期建立比较紧密关系后,她透露去那段时间特别讨厌妈妈,就认识几个外校人到处溜达,不过只是几次后来就没怎么来往了。阿敏觉得妈妈管她很严格,很想快点毕业尽早离开家。期间,社工问及是否尝试与母亲交流想法,阿敏说很难,因为两人很多时候没说两句就会因为意见不合不欢而散……
社工一方面对阿敏的情况表示理解,一方面也说出丽姐之所以对她严格的原因是希望女儿不要像她自己一样,希望女儿能出人头地,讲述丽姐和她两人一路生活背后的坚信,从而希望阿敏也能理解一下母亲,尝试一下重新认识母亲的另外一面,换个角度体谅她。尽管阿敏有些不情愿,但对于社工提出希望两人能面对面一起与社工交谈时,她还是点头了。另外青少年部同工建议阿敏加入家综晚间辅导计划,让晚间义教老师帮助其度过初升高关口。母亲方面,她在得知其晚归去向后也放心很多,而陆婆婆钟点工的面试也进展顺利,已开始正式上岗,试验一周后,双方皆表示暂时没问题,可以继续,而周三下午,丽姐也过来参加串珠班的班组。与刚来相比,丽姐精神面貌好了很多。
3.个案后期:
后期阶段,社工主要分两方面实施工作,一是继续鼓励案主投入工作和现有好转的母女关系中,积极拓展个人朋友圈,实现与朋辈或社区其他成员的交流,拥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发掘自身的优势,提升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给予案主能量及支持,积极面对家庭中遇到的困难。二是保持母女关系的向好转变与女儿的学业、心理辅导。
中国的父母非常重视在子女面前的权威形象,因而社工介入中要注意尊重丽姐的权威,既协助母亲改变她的行为和态度,又要避免向母亲挑战,尤其在女儿面前尽量保护母亲脸面。所以为了巩固该个案的良好效果,针对案主及其女儿的双方沟通上的改善情况,社工会定期进行电话咨询,了解互动情况。特别是及时向丽姐反馈阿敏在青少年中心接受课业义工辅导的表现,紧密母女之间的联系,鼓励丽姐给予阿敏更多的赞赏与鼓励,巩固双方关系。经过前后几个月的面谈,由于现在丽姐的生活有工作、学会串珠手艺赚取外快,结交一些串珠班内的组员,因此生活开始变得充实,焦点在女儿身上的时间变少,转而阿敏觉得身边来自母亲的压力感也减少,某一程度双方都有了明显改善。丽姐反映现在母女吵架次数减少很多(阿敏还是会偶尔顶嘴)但相比以前的天天吵架,现在一周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母女来中心的时候,从开始的尬聊转变为生活点滴的分享,没有当初的空泛。当母女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感觉时,虽然还是有点拘束,但言语真切不少。有一次面谈时,阿敏表示中考完想和同学出去旅游,丽姐还没听完就立刻打断问是谁,去哪,贵不贵的问题,阿敏也立刻顶嘴起来。社工澄清丽姐这么问是出于对女儿外出的担心,此外也让丽姐可以在表达自己想法时换种说法,继续领略沟通模式的精髓并对刚刚的沟通方式进行利弊分析。
最后因个案目标基本达成,丽姐同意结案。社工邀请女儿到中心了解案主参与中心服务的情况并共同进行结案会谈。当节社工就沟通的持续性,沟通的内容,双方的沟通情况现场进行总结反馈。最后一次面谈主要以回顾双方协定目标,达致的效果为主,丽姐表述自己的改变,一起回顾在个案开展以来和女儿之间的关上,以及自己在工作社交问题上作出的努力,对与女儿的关系的转变感到开心,但是对其中考情况比较担心。社工也表示会虽面谈结束,鼓励丽姐坚持下去,结束后,社工依然会定期跟进母女的情况。
五、反思
在面谈初期,运用倾听的方式满足了丽姐倾诉的欲望,让其得到了较充分的情感宣泄。但对于引导丽姐表达自己的求助需求时显得不足,虽然丽姐得到了倾诉的满足,但她牵扯比较多与解决此案无关的内容。这导致在面谈时用过多的精力去讨论无关紧要的内容。在跟进的方式上,社工主要以不定期面谈、定期电话跟进的方式来适应丽姐的生活节奏,同时我们主动通过电话联系,让丽姐感受到自己的境况是有人关注的,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所有的问题。在结案后,丽姐也曾为此表示过感谢,说社工的关注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和鼓励,让她有勇气去思考自己的处境,面对自己的问题。在处理此案的过程中,我们由于时间和经验的限制,忽略了丽姐孩子对于父系那边的沟通(丽姐不认为孩子有面谈的必要,所以我们只能作罢)。
六、总结
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到底能做什么?这几乎是我每天都会反思的问题,面对我国国情,在没有过多实权的现实制约中,我们应该如何突破?在个案的开展中,涉及法律的地方,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深入介入,不像香港,社工甚至能出庭作证等。我们所施展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换角度,正是这种挑战,才会研制出一条适合本土化专业发展的道路。一个人的性格是难以扭转的,但其生活状态,或影响其未来发展的外在因素是可以转变的,像文中的案主,其性格,个人思考方式是先天与后天慢慢习成,对于其问题与需求的解决,需要集中于目前外环境的改善,从而由外而内的改善个体。每个人都是不同,正是这种不同,产生需要社工的需求,社工的存在不单是提高社区幸福感,更应该是制造个人幸福感。这样作出来的个案才会更有意义,而不是一味锦上添花。
校对:张宇听 周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