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流管理的小微业务道德风险防范
2018-05-30周国星胡晓东
周国星 胡晓东
摘要:小微业务一直被商业银行认为是“长尾业务”,由于小微客户自身的特征,小微业务的风险问题一直影响着业务的开展,一时间小微业务甚至成为了商业银行的“鸡肋”。然而,监管部门“两增两控”的考核目标又让商业银行不得不迎难而上。因此,风险问题依旧是首要问题,而道德风险又是众多风险中的重中之重。在传统的风险控制手段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业务风险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转变思路,从小微业务从业人员日常行为出发,从管“结果”向转“行为”转变。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计划流管理的小微业务道德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为小微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小微业务;计划流管理;道德风险;行为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小微业务成为了商业银行转型的方向之一。一方面在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缓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趋势的形成,银行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商业银行势必拓展更具成长性的小微企业,抓住“长尾客户”,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然而,小微业务的特殊性造成了天然高风险,而道德风险防范又是小微业务风险的主要课题,以往的研究大多从风险控制技术的角度来研究风险防控,本文从计划流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小微业务风险防控的新思路。
二、小微业务风险防范应用与研究现状
小微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小微企业经营不稳定、财务不健全、信息不透明、有效担保不足、抵御外部经济波动能力差等特性,也给商业银行小微业务的拓展带来了天然的风险。为了应对风险,降低小微业务不良率,各商业银行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创新
通过设立专门的营销和风险团队,进行小微业务的专营化改革,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高小微业务的专业性,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二)产品创新
为了应对小微业务的高风险,各商业银行纷纷在产品上做文章。推出了包括:批量开发、银税合作、投贷联动等不同的角度的创新产品,来分散和隔离小微业务的风险。
(三)科技创新
通过大数据识别及移动访场工具等科技手段来进行风险的进一步排查。从互联网+高技术的角度化解小微金融业务风险,采用客户开发“批量化”、供应链金融“线上化”、作业模式“科技化”、产品方案“差异化”以及人员管理“过程化”等措施降低业务风险。这些方式方法的创新对推动我国小微业务的开展,实现普惠金融战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各大商业银行在开展小微业务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认识到小微业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然而,截止2018年3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2.75%,较大中型企业高1.2个百分点[1]。说明小微业务风险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从风险分类的角度看,金融风险除了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经营风险之外,还存在由于伦理道德问题引发的金融道德风险。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开始,金融道德风险就再次成为了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学界普遍认为金融道德风险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风险控制技术日益成熟、风险指标体系日益完善,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金融道德风险的比例在上升,其他原因引起的风险比例则在下降。虽然,由道德风险所引起的小微业务的不良率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证数据,但是从近年来我国金融犯罪不断攀升的趋势可以看出,因道德风险造成的金融风险应引起金融业的关注,以免随着环境的变化,演变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所谓道德风险,就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的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他人的行为,并且是一种不易为人知的隐蔽行为。即金融从业者由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和法纪约束行为而造成的风险。金融道德风险加剧了金融资产的运行风险,是构成金融领域不良资产的重要成因之一。在批量模式、互保模式、供应链模式等小微创新模式中,若存在道德风险问题那将引发连锁的风险反应。所以,在小微业务中,我们应更加重视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学界关于道德风险的研究已经很多。欧阳润平(1998)主要从金融道德风险的一般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金融道德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的一个种类,除了存在其他类金融风险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普遍性、扩散性、隐蔽性与突发性因素之外,与其他金融风险相比,金融道德风险还存在:本能性、互联性和长期性三个方面的特征。黄俊宁、刘忠强(2006)从道德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经营权和所有权不明晰、内控制度不健全这两个方面。刘澄、张晨从建立专营架构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小微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一是采用“内外双降”的策略降低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二是风险控制部门建立小微企业数据库,进行客户筛选;三是以创新的调查方式克服小微企业及财务信息不透明的难题。车亮亮(2013)分别从金融道德风险发生的人性基础、经济诱因、信用土壤、伦理因子、法律根源五个维度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金融道德风险的发生是金融主体伦理道德沦丧的必然结果。本文认为,从道德风险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对于道德风险的管理其本质就是对从业人员“行为”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道德风险频发的主要原因,而这一点正是以往研究和实践中所缺失的。很多学者从金融道德风险发生的机理角度,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然而,虽然学者们提出了这样的机理和假设,但是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加以应对,在一定程度上来降低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这正是本文试图要解决的问题。
三、小微业务道德风险成因分析及计划流管理的提出
本文认为,道德风险最终体现在从业人员的“行为”上。只看“结果”不看“行为”的“业绩驱动”思维是造成小微业务金融风险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年度、季度和月度的层层考核机制下,商业银行的管理者们长期以来养成了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思维习惯。这里讲的過程就是:怎么做我不管,我只看结果。所谓“怎么做”就是本文讲的“行为”管理。商业银行小微业务的营销人员大部分时间在客户端,而小微企业存在天然的管理不善,授信材料不全的现象,这就给了客户经理很大的主观判断。作为客户的小微企业,自然知道客户经理(有时候还包括主管以及风控岗)的权限,而这时候,客户经理与客户的目标大概率是一致的,就是通过审查,顺利融资。这正是客户经理与客户达成默契,使得客户经理违背职业道德的最大前提。然而,由于我们缺乏对这种行为的监管措施,使得道德风险的发生成为了可能。
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原理,行为是驱动指标,业绩是滞后指标。所以,先要摒弃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管理模式,加强目标到结果的过程化管理,在过程中加强对行为的监管,这才能驱动业绩的实现。这里的一个关键管理工具和载体就是“过程化管理”。即:把事先确定的“目标”分解成执行“方法”,将“方法”分解成具体的“动作”,然后将“动作”制定成可执行的“计划”。这里的“动作”即“行为”。最后,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事先设定的营销“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而这一系列的动作,都通过“业务质询会”的方式来进行确定。这样,我们大部分的业务管理工作就围绕事先确定的“工作计划”来开展,包含:计划制定、计划执行和计划检查。在我们的业务管理中增加了计划层,即:计划流管理。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基于计划流管理的小微业务道德风险防范。
四、计划流管理的具体内容
关于计划流管理的讨论主要从内容、周期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展开。
(一)计划流的内容
计划流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结果定义:接下来一段时间工作内容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并掌握客户经理的实时状况,而这正是风险所在。有了关于工作的结果定义就会了解到营销人员的工作量,以便实时掌握和了解工作动态,这是防范客户经理道德风险的第一道防火墙。其次,是工作分解:达成工作目标的步骤或方法是什么。方法得当,会规避风险,而方法不得当,则会引发风险,因此,风险大多时候都隐藏在方法中。如果没有分解,缺乏具体的工作步骤和方法,那就回到了“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管理模式。因此,在计划执行前,对方法进行充分的讨论是必要的。而当讲清楚“怎么做”的时候,也为监督检查提供了便利,缺乏对工作过程的监管是道德风险频发的主因之一。
(二)计划流的周期
按照时间长短划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分为不同的管理周期。不同的周期我们所关注的组织经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年度计划关注的是战略;季度计划关注的是经营分析;月度计划关注的是重点工作;周计划关注的是工作方法;每天的计划关注的是工作结果。其中,年度和季度更多是从经营的角度制定计划。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计划流管理主要关注的是月计划和周计划。由于小微业务的营销和客户服务周期较短,因此关注的重点是周计划。主要关注周计划中工作结果分解是否得当,如何检查以及最终完成情况。
(三)计划流的保障
计划流的有效运行需要有保障措施。第一,组织保障。在每一个层级的团队中都需要配备一名计划管理岗(可兼职)来负责工作计划的收集、检查和反馈,这是计划流在组织中运行的推动力量,小微业务的管理昔可以在计划流动的过程中发现风险及时预警。第二,机制保障。计划流在组织中运行需要建立一套管理机制,可以遵循PDCA的管理原则,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按照这套程序来管理每一条计划流,让每一项工作处在可监管的状态。第三,协调保障。计划流的管理需要负责小微业务的前、中、后台的各个部门进行协同作业,信息共享,这样才能让风险前移,及早识别。第四,工具保障。计划流管理需要统一的计划管理工具,包括各种计划表格,IT工具等。另外,贯穿计划流管理始终的是业务质询思维。所谓质询,即:质疑和询问。在质疑和询问中,进行纠偏,让业务运行在阳光之下,进而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率。
五、结语
在小微业务的管理中,计划流管理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风险的防范。基于小微业务的特点,推行计划流管理一方面可以推动营销工作的开展,提升产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工作计划质询会快速提升营销人员的工作能力。另外,计划流管理还可以实现业务和风险的协同作业,实现风险的前移,让风险和业务部门由对立走向合作。
随着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作为商业银行新价值发现的小微客户则是商业银行竞争的主要群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小微业务的从业人员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因此,加强道德风险的防范将是未来商业银行小微业务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本文在总结学者研究和商业行业金融道德风险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依据商业银行小微业务的特征,提出了通过计划流管理降低小微业务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需要强调的是计划流管理不同于通常我们所提倡的“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倾向于对指标和结果的管理,而计划流管理则侧重对指标背后方法的管理,结果背后动作与行为的管理。只有管住了行为,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住道德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爱利.互联网+与小企业金融服务田,中国金融,2015,(20):56-57.
[2]黄俊宁,刘忠强.试论新形势下金融道德风险的防范[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6,(3):58-62.
[3]欧阳润平.关于金融道德风险的一般分析[J].求索,1998,(6):37-40.
[4]刘澄,张晨.加强小微金融业务风控管理[J].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2):1-2.
[5]车亮亮.金融道德风险发生机制的多维透视[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3-79.
[6]余迪.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J].金融经济,2012,(18):58-60.
[7]吴玲玉,夏斌.商业银行小微业务创新面临的风险[J].银行家,2013,(6):48-50.
[8]刘时阳.金融道德风险浅析[J].企業导报,2010,(7):145-146.
[9]施佳宏.以民生银行为例探析小微金融的信用风险控制[J].中国银行业,2015,(9):88-91.
[10]崔金珍,邓露露.金融消费者保护:信息不对称、双重道德风险的防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6):156-160.
[11]卿定文.金融伦理研究的现代进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8(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