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校内优质研究生生源培养模式探究

2018-05-30崔晓娥陈蓝

高教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崔晓娥 陈蓝

摘 要:在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存在着研究生生源质量不理想的普遍问题。从专业指引、科研能力、生源护航和生源选拔四个环节入手,以认知、强化、护航、提升作为主要手段,进行校内优质研究生生源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切实可行的长效工作机制。

关键词:校内优质生源;培养模式;高水平大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0-0060-03

Abstract: It is normal that the candidates of graduate students are far from satisfy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at are in development. In this context, a feasible long-term developing strategy is demonstrated to promote the training pattern of outstandi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This strategy includes four steps, advance directives, research capacity training, candidate quality assurance and maintenance, and candidate selection. And it will be implemented through four approaches which are recognition, intensification, maintenance, and promotion.

Keywords: on-campus outstanding students; training pattern; high-quality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中共廣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实施以来,广东省7所高水平建设大学“坚持以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突出加强研究生教育”,[1]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广东工业大学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行列,标志着广东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走快速提升和非常规发展之路。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想要摆脱校内优质研究生生源的严重缺乏状况,就必须从本科抓起,为学校研究生培养培育提供优质的生源基础。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从专业认知计划、科研能力提升、优质生源护航、优质生源选拔四个角度,以认知、强化、护航、提升为主要手段,旨在探索校内优质研究生生源的培养模式与长效工作机制。

一、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近三年考研情况及主要问题

广东工业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广东省内最早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单位,现在拥有环境化工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以及五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安全工程、生物工程(环境生物技术方向)。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从2015年开始引进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千百青年等十多名高水平人才,目前学院有硕士生导师资格教师约50人,硕士研究生约300人,本科生约1100人。自从广东工业大学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后,2015年学院本科毕业生有49人报考研究生,报考率为16.44%;2016年学院本科毕业生有57人报考研究生,报考率为19.12%;2017年学院本科毕业生有57人报考研究生,报考率为23.75%。如何为学院本科生提供系统化的考研指导服务工作渐渐成为学院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近三年考研数据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年考上研究生35人,考取率11.74%,其中,学院学生报考本校的人数达28人,因数学和英语成绩低不被录取19人;2016年考上研究生34人,考取率11.30%,其中,学院学生报考本校的人数达21人,因数学和英语成绩低不被录取9人;2017年考上研究生41人,考取率为17.00%,其中,学院学生报考本校的人数达34人,因数学和英语成绩低不被录取16人。

(二)研究生生源存在的问题

1. 研究生外招生源存在的问题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调剂学生多。2015年需要招生71人,第一志愿录取及推免生28人,需要调剂43人,调剂率60.56%;2016年招生指标是86人,第一志愿录取及推免生29人,需要调剂是57人,调剂率66.28%;2017年招生指标是94人,第一志愿录取及推免生38人,需要调剂是56人,调剂率59.57%。二是生源来自985及211所学校稀缺。近3年研究生生源来自985、211所高校比例不达2%。三是生源学生对知识探究精神及科研能力还达不到高水平大学建设理想状态。[2]

2. 研究生校内生源存在的问题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内本科生近三年研究生报考率及考取率在全校排名均名列前茅,但距离高水平大学还有一段距离。学院研究生校内生源质量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本科生对继续自我提升的认识不够。广东省是经济大省,大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大部分本科生大学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二是优秀本科生考研的积极性不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广东省培养了一大批环保专业人才,从“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以及“绿色发展”被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以来,优秀的环保专业人才是紧缺的,优秀的本科生在大四找工作时往往被环保公司早早录用。三是考研科目理论知识基础较差。参加考研本科生在初试科目理论学习上存在短板,学院内本科生因高数和英语成绩不达标无法成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颇高,2015年比例是67.86%,2016年比例是42.86%,2017年比例是47.06%。

二、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内研究生生源培养

(一)校内优质研究生生源的培养模式

校内优质研究生生源培养需要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入手,建立起两个校内优质研究生生源培养模式,并以此为指导进行校内优质研究生生源提升模式的全方面探讨。培养模式一:以教育、管理与服务为理念,从专业指引、导师引航和师生科研团队共建出发,借助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推行课程体系改革、考研指导体系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培养模式二:形成全院参与的组织架构,由书记、院长主抓,班导师、辅导员、专业老师齐抓共管,贯穿一名本科生的大学四年时间,由一年级的认知到二年级的强化、三年级的提升到四年级的护航,环环相扣。

(二)校内优质研究生生源培养举措

1. 搭建师资队伍[3],形成固定工作平台

由学院领导、专业教授、班导师、团队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助理及学长学姐等组成校内优质研究生生源培养的师资队伍,由书记、院长主抓,班导师、辅导员、专业教授齐抓共管,目标明晰,分工明确。

2. 本科生专业认知和学术兴趣提升计划

主要包括以专业导论课、班导师、科研团队共建为主要形式的新生专业认知引航模式。一是专业导论课,该课程主要以提高新生专业兴趣及培养新生专业素养为目标。二是在各班级设立班导师制。在原有班主任制度的基础上,安排专业导师担任各班班导师,其中包括学院院长、副院长、教授和引进青年人才,中青年学者合理搭配。三是选拔学生进入科研团队,经过前两项制度的完善实施,在学生对本专业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科研团队报名,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安排至不同科研团队,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生学习状况。

3. 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一是打造高师资队伍,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科研团队。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学院目前组建了8大科研团队,由科研团队导师统一负责及管理。二是建立科研团队入队制。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由学生工作办公室将科研团队资料发放给新生,并组织新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报名。根据学生的填报情况,将资料呈送各科研团队,团队导师负责面试选拔。三是以创新创业项目推动师生团队共建的成果。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创新创业项目和校内外创新创业竞赛。

4. 优质生源选拔及培养计划

一年级主抓专业引导和良好学风形成。二年级选拔优质生源,建立团队导师一对二培养方案,由一个老师带两个优秀本科生,负责培养、跟踪,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考研的专业及心理素质的指导。三年级注重考研的动员、考前信息的交流、考研的服务。四年级考研训练计划,包括考研分析和考研服务等。

5. 优质生源服务质量提升计划

建立考研信息群和微信交流平台,由专业老师、分管研究生工作的管理者、学生工作队伍和学长学姐共同建立及管理信息交流的平台,及时进行指导和信息交流。学生工作队伍及时沟通,开展考研动员会、考研交流会、考研咨询讲座或邀请一些考研成功学生介绍考研经验等,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考研的动力、内容和范围, 鼓励本科生积极报考。

6. 优良学风提升计划[4]

良好的学风是激励大学生考研的前提。通过抓班风促学风来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或寝室文化,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形成浓厚的风气,为更多学生实现考研目标创造条件。

7. 专业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完成2017年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突破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方法,积极探索教学与实践,构建一个合理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从整体上规划每个环节。探讨制定有学院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实现重基础、重能力、重实践的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教学质量的完成,让学生在学习该专业学有兴趣、学有所能、学有所成。

8. 改进英语和数学教学质量计划

研究生入学的英语考试水平, 基本上要達到六级水平。在校学生一、二年级一般要求通过四级, 而四级到六级还要上一个台阶。目前学院本科生四级通过率为80%以上,六级通过率为30%以上。针对这一情况,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六级英语,只有六级英语通过率达到一定程度,考研才有一定的基础,采取英语学习兴趣班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学的“高等数学”要求与研究生的数学入学考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如何把这一差距缩小,必须进行教学研究。如增设一些考研必须的数学课程, 开设考研的数学选修课, 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提高学生的考研成功率。

9. 建立考研服务体系

一是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学习规划的能力,让学生对自身性格、学习爱好、自身能力及自己的专业等各个方面有充分的认识。二是加强宣传及做好动员工作。在考研初期,多组织考研交流会,邀请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或具有指导经验的老师为学生答疑,让学生对考研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复习上。协调各部门的工作,[5]为准备考研的学生提供便利,在考研工作中不仅涉及研究生院和各学院的具体工作,同时也涉及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合理协调各部门工作使考研率得到提高。三是营造一个具有良好学习气氛的环境,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探讨、互解疑难、互相激励。四是疏导考研学生的心理情绪,考研期间来自各方面的无形压力会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干扰,学院老师应当及时给予积极引导。

三、结束语

校内优质研究生生源培养模式贯穿每位学生的大学四年生涯始终,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抓起,全员参与、全面联动,制定和落实出可行的方案,这不仅是提升优质研究生生源质量、推动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本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科研学习能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带动学院科研水平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粤发〔2015〕3号)[Z].

[2]周鼎,常程康,陈惠芬.面向应用型二类本科高校的考研引导机制[J].大学教育,2014(03):28-29.

[3]黄开勇,覃美珍.本科生考研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1):1-2.

[4]朱晓闻.引导本科生考研促进学风建设[J].高教学刊,2017(17):143-145.

[5]陈华锋,梁苗蓉,贲爱玲.高校大学生考研指导工作中的问题与思考——以南京晓庄学院食品科学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9):14-15.

[6]靳慧,刘佳.现行推免制度下吸引优质生源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7(16).

[7]杨晓玲,李桂忠,张鸣号,等.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生源现状及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16(18):66+68.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