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政教育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渗透

2018-05-30黄仁杰

天津教育·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肖像权时政教师应

黄仁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进行变革,促使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帮助学生将社会和学习接轨,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初中的政治教育,一方面是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为此,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我国时政要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学生将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展新闻播报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中,新闻是人们了解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途径。同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时政教育,教师可以针对教材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创办新闻播报。这样一来,有了教师对新闻方向的把控,有助于明确对学生的时政教育目标,促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发展。

例如,在政治教学中,笔者每节课会留出10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播报与本节课相关的新闻。其中,在隐私权、肖像权等权利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后,一名学生在总结课上讲述到照相馆随意使用客户的肖像作为宣传海报事件。在学生播报后,我提问学生“這种行为属于对肖像权的侵犯吗?”学生一致认为这种行为属于侵犯肖像权。笔者组织学生总结构成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一名学生说道,“未经肖像人同意,并且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侵犯了肖像权”;另一名学生认为,“只有以公益目的使用其他人肖像、新闻拍摄、通缉逃犯和罪犯、寻人启事等不算为侵犯肖像权。 ”笔者借助新闻播报活动,通过学生对照相馆随意使用照片事件的播报,引导学生明确肖像权合理使用,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维护自身肖像权,提高学生保护权利的意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时政教育,教师可以借助新闻播报活动的开展,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建设时政论坛

时政知识范围广泛,单靠教师的讲解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时政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时政论坛,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扩大学生对时政的了解和学习。同时,在真实讨论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强化自身对时政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时政学习效果。

例如,习近平“一带一路”思想的提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作用。为帮助学生有效认清其对我国的影响,笔者调整教学安排,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带一路”时政论坛。首先,学生在课前借助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的使用,了解对“一带一路”概念的界定和相关意义。课上,学生总结“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指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双方经济的共同进步。随后,学生开展论述,探究出其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积极影响。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笔者结合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概述,帮助学生明确“一带一路”是指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已有的并且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打造我国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初中政治教育离不开时政教育,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其中的时政要点,实现有效的时政渗透教育。

分析热点话题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内容更广。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时政教育,教师立足于学生对热点话题的了解,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探讨。由于学生是具有独立性的个体,所以在实际交流中学生会产生独特性的思维。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有效分析热点话题的发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品质。

例如,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发展成熟,对外界的认知能力逐渐客观、理性。在以此热点话题分析中,一名学生提到了“江歌案”,班上很多学生对此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于是,我请该生对“江歌案”进行详细讲述,最后,该生认为,江歌室友刘鑫“不应该将江歌自己一人关在门外,这也是造成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时,班上的另一名学生认为,“任何人在那种危机的情况下都会产生恐惧心理,刘鑫的行为也是正常的。”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在谴责刘鑫的同时更应将关注度放在陈世峰上,毕竟陈世峰是造成事件的重要人物。”笔者并没有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以参与者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表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观点。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和学生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时政教育,教师应鼓励学生了解并分析热点社会事件,以此缩小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提高时政教育的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时政教育对学生了解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有效衔接教学内容与时政内容,通过相应教学策略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时政;通过组织学生对时政的讨论,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促使学生将来在社会的大熔炉中能够坚持原则,客观地看待任何事件。

猜你喜欢

肖像权时政教师应
朋友圈的自拍照被盗用违法吗?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侵犯肖像权引纠纷
肖像权的民法保护分析
肖像权的法律保护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