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的迁移
2018-05-30黄黎明
黄黎明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离不开阅读,写作的思路、技巧也都是从阅读中得来的。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将阅读教学向写作教学迁移,通过阅读来锻炼学生写作、鼓励学生阅读,同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和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教师常常把阅读放在首位。然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却常常忽略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所以,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便可以将写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故而,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向写作教学迁移。
加强文章诵读,激发创作热情
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诵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汉语言文字的精妙。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含语言魅力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带领学生分析作品中语言文字的使用方式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算是好的文字,培养学生基本的判断文章优劣的能力。而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步。
例如:在学习《长城谣》这一课时,因为诗歌往往蕴含了语言文字的精华,所以我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在学生读完一遍后,我便提问学生:“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表达了什么?这两段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一名学生说:“第一段写长城经历沧桑,应该用比较深沉、凝重的语气来读;第二段写作者对长城的依恋,应该以舒缓、温柔的语气来读。”然后我让学生再次朗读这首诗。之后,我在多媒体上展示出“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这句诗,让学生反复吟诵,分析“无情”“蹲踞”“冷眼”这几个词的情感表达效果,并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以此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最后,我鼓励学生在写作时不妨运用诗歌的表达形式,以增强文章的情感色彩。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诵读,对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以及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解析课文,学习写作技巧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基本都是名家名作,其写作技巧十分成熟。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深度解读来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文章结构、文章立意、表达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并鼓励学生将课上学到的写作技能应用到写作实践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海燕》一课时,我便带领学生学习状物的技巧。首先,我从文中选出一句话:“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机伶机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然后向学生提问:“作者以什么顺序来描写燕子?你觉得哪处描写最生动?”我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这段话中从燕子的外形到局部的描写顺序以及比喻的写作手法在描写事物时所起到的作用。最后,我再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状物的短文,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状物的技巧。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析课文,是丰富学生写作技巧,从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丰富课外阅读,拓展写作思路
无论是写作教学还是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于学生写作而言,有效的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鼓励学生阅读。并且,为了让课外阅读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学习写作的技能、拓展写作的思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例如: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给学生推荐了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书的故事结构新颖,语言简洁、生动、流畅、真實,对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以及开拓学生的写作思维大有用处。而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我会引导学生分析这部小说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比如:这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记叙了同一件事情,都是孙光林童年时回家的场景,但这两处给读者的感受却大不相同,前者给人感觉平淡无奇,但是在了解孙光林的人生历程后,这一场景便会让人觉得无比沉重。通过这种解读,可以让学生了解这种新奇的记叙故事的方式。所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引导学生解析作品,对于丰富学生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