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大学生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研究
2018-05-30尹红霞王红菊魏亚慧赵银
尹红霞 王红菊 魏亚慧 赵银
摘 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农业院校2000名新生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气质类型之间SCL-90各症状因子得分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01),多血质、粘液质和混合型气质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气质类型者;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结论: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气质类型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农业院校;大学生;气质类型;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1-019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ment type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student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000 freshmen in 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SCL-90 and other symptom factors between different temperament types (P<0.001). Students with multiple blood, mucous and mixed temperament were better psychologically than other temperament types. Students with bile and depression were in poorer mental health. Conclusion: Temperament typ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temperament types have strong predictive effect on people's psychological health.
Keywords: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temperament types; psychological health
一位联合国专家曾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心理健康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新时代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的状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潜能,不仅能够预防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及行为障碍,更可以发挥更大的心理潜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个人价值。张智勇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大量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同时也显示,从小学到大学,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在上升[2-4]。
气质是指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在其生理因素基础上长期受环境作用而形成的。一个人的气质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先天的生理基础,具有稳定性,但是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某些改变。
有研究表明,个体的心理健康与气质类型关系密切。本文就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状况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预测和判断哪类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易产生心理问题,以及了解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主要有哪些气质特征,为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农业高校2000名大一新生作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012人,女生988人。
(二)研究方法
对气质类型的调查采用陈会昌编制的《气质类型调查表》进行测试,该量表由60个项目构成,按评分方法计算得分以确定气质类型。对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计90个项目, 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共10个因子,采用5点计分的方式。SCL-90筛选标准:因子分≥2分的作为阳性项目,表示被测者在该项中有症状;因子分≥3分者被认为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得分越高其症状越严重,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三)研究工具
采用惠城心理测评软件进行心理测试,将调查结果原始数据资料导出,转存为excel格式,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农业院校学生气质类型分布
由表1可以看出,在四种基本气质类型中,胆汁质者44人,占2.2%;多血质者556人,占27.8%;粘液质者481人,占24.1%;抑郁质者49人,占2.5%;其他各种混合类型870人,占43.5%;胆汁质和抑郁质所占比例相当,且两者合起来约占总人数的4.7%;多血质和粘液质所占比例相当,且两者合起来约占总人数的51.9%,比例最大。在所有气质类型中,混合气质类型的人所占比例最大,说明典型的某种气质类型的人相对较少,大部分的人是两种或多种气质类型的混合。这一结论与刘连龙在西北大学的研究有差异,刘连龙研究表明,各种混合型气质者所占比例都很小(0.24%~2.18%)[5],差异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农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表2可见,若以因子分≥2作为阳性症状检出标准,阳性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强迫(37.05%)、人际关系敏感(27%)、偏执(17.05%);若以因子分≥3分作为阳性症状检出标准,则阳性检出率较低,排在前3位的是人际关系敏感(4.8%)、敌对(2.25%)、偏执(2.2%)。说明农业院校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敌对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农业院校学生不同气质类型与SCL-90各因子分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农业院校学生4种典型气质及混合气质类型之间与SCL-90各症状因子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不同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气质类型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6]。多血质、粘液质和混合型气质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气质类型,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相一致[7]。胆汁质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抑郁质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以及偏执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可以看出,具有胆汁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是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的高敏感人群,而具有多血质、粘液质和混合气质的学生是较少出现心理障碍的人群。这一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相一致[5]。
三、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农业院校学生在10项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气质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特定的气质类型是构成某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8]。对照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多血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平衡的灵活型,其特点是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反应迅速;粘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平衡的安静型,其特点是善于克制忍让、不卑不亢、严肃认真;胆汁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不平衡的冲动型,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容易冲动;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其特点是小心谨慎、情感体验深刻,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由此可见,每种气质对于心理健康而言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比较而言,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那些典型的或较典型的胆汁质或抑郁质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且抑郁质者的比率显著高于胆汁质者。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于胆汁质和抑郁质的人往往情绪不稳定,易怒、易激动、难以自制,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抑郁、多疑的特点。有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性与心理障碍的产生关系密切[5]。同时,抑郁质的人性格较为内向,容易出现敏感、不善言谈、不爱社交、悲观、固执的特点,这不利于错误认知的改变和负性情绪的释放,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气质虽然具有天赋性,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有研究认为,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的大学生其气质状况仍处于变化之中[9]。因此,对于不同的气质类型,尤其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胆汁质和抑郁质,可以通过环境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加以引导。为此,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充分发挥农业专业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如开展插花艺术、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绿色水培植物培养等精品活动,让学生在专业素养的提高中培育美好心灵,形成偏向多血质和粘液质的混合气质类型,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促进自我心理调节,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四、结束语
1. 在所有气质类型中,混合气质类型的人所占比例最大,大部分的人是两种或多种气质类型的混合。
2. 农业院校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敌对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3. 气质类型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4. 多血质、粘液质和混合型气质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气质类型,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具有胆汁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是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的高敏感人群。
5. 胆汁质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抑郁质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以及偏执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参考文献:
[1]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77-78.
[2]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学生SCL-90信度、效度检验与常模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8-10.
[3]王小新.河南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43.
[4]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6(5):331-333.
[5]刘连龙.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气质类型的关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5,64(6):129-133.
[6]范振生,王云,陳丽华.医学生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调查与思考,2008,8:140-141.
[7]黄夏冰,谭立宁,皮至明,等.梧州护校女生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510-511.
[8]路镇美,陈亚.高护及中专女生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0):127-128.
[9]戴梅竞,刘新军,王蓓,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