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水电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2018-05-30王瑞红王彦海付玲莉

高教学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土木工程

王瑞红 王彦海 付玲莉

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突出水电特色,培养大量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地方教育与科学事业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在此背景下,开展了突出水电特色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思路、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成果对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水电特色;培养模式;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1-0184-03

Abstract: Civil Engineering is an application of a strong discipline, how to procee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 make full use of local resources,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power, cultivating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who have practical ability, high-quality application to serve the local education and science well is a problem,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carried out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engineering,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power civil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idea, training target, teaching model,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exploring.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on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will be useful to similar institutions.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power; training model; the capacity of practice

土木工程属于基础学科,该专业历史悠久,覆盖面广,涉及到国家基本建设的许多领域。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腾飞及城市化建设的高潮时期,这一阶段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十分有利,是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的大好时机。伴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性和应用型人才需求规模不断加大,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各大高校也都在对该专业的高等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1,2]。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正处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决定高等教育必须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如何应对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是眼下高等教育界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3-5]。水电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组成部分,迫切需要培养大量水利水电土木专业人才。研究基于水电特色、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地方教育与科学事业,是目前学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急需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一、土木工程知识在水电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前景预期

预期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使学生意识到土木工程知识在水电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具有水电特色的土木工程复合型技术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教育与科学事业:

1. 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增加水电行业的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意识到土木工程知识在水电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水电行业的兴趣。

2.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紧密结合高等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基础,培养具有水电特色的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地方教育与科学事业。

3. 构建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培训相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国内水电特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现实状态及培养模式构建

为实现水电特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及水电工程相关专业师资条件、基础实验条件、招生规模及学生综合素质等因素,采取以下措施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1. 突破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单一模式,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积极鼓励学生选修水利水电方向专业课程,了解水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根据宽口径培养的要求,设置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水利水电建筑结构方向等主修課群组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志愿和就业意向选择任意一个主修课群组,同时可以选择其余任意一个课群组的主干课程作为辅修课,这样使学生既拓宽专业方向又拥有充分自主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体现了“土木工程+水电工程”的培养特色。

在依然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前提下,需要重视和加强的是对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突出“应用型”的特点。即在保证原有主要课程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加工程管理、环境保护及经济与法规等方面的选修课,如工程运行管理、经营管理、造价管理和施工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以及经济与法规等方面的选修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管理意识、经济意识、法律意识和效益观念。另外,当前大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较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增加文学、写作方面的选修课程并加强写作能力的基本训练已显得非常必要。为突出“应用型”的特点,应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主要应当增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总学时中的比重。同时,需加强实用技能的训练与应用,在实验成果整理、课程作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各教学环节中,应强化计算机应用的训练。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开设若干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特色人才。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可多次聘请相关老师为大学生作科技创新工作的专题报告,充分发挥学院的师资优势,鼓励大学生直接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加强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取得良好成果后,为进一步创新大学生科技创新形式,举办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营,并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创新导师,一对一进行指导,冲击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赛事,努力争取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3. 土木工程类专业教学的实践性是主要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增加实践内容,让实验和实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初步具备一定的工作实际能力。通过利用专业实习基地直接参与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方式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目前采用的一种实习方法是集中一段时间让学生去各种现场参观,并由教师进行讲解;另一种方法是将实习环节分解到相关课程中,教师安排和组织学生现场考察,向学生提出考核要求,并根据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来评定成绩,以便把课内教学和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结合起来;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和反复交替,建立动态实习工地管理模式。

4.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条件和网络教学资源,展现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库岸边坡、道路桥梁等工程的结构、构造及施工过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意识到土木工程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由于长期接触水电行业,土建类专业教师在参与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许多老师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电力公司及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及各种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在实际项目的研究中获得了宝贵的现场资料和实践经验。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许多项目都与水电工程相关,涉及到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库岸边坡、开挖边坡的设计与安全监测多项内容。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借助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求索学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建立以工程照片、视频资料为主的资料库,非常生动的将工程实际的现场资料展示到学生的面前,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步,使得学生可以灵活的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教学内容进一步的系统化、完整化。

5.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大型水电站如三峡水电站、隔河岩水电站、水布垭水电站等进行实地考察,增加学生对水电行业的了解及实践认知。

湖北省宜昌市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有宏伟壮丽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有我国最早进行全流域水电滚动开发模式创新试点的清江水电梯级电站,区位优势明显,为开展土建类专业的特色化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土木与建筑学院、水利与环境学院大学生科技立项活动项目、本科生毕业设计内容、本科生参与的科研项目、研究生毕业论文、学生参与的一系列科技竞赛,許多都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土木工程问题。

为增加学生对水电行业的了解及实践认知,学院每学期都开展大学生认识实习及毕业实习活动。并在实习前聘请水利方面的专家为学生作专题讲座。实习过程中始终有相关人员进行详细专业的讲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积极性很高,在实习过程中学习非常认真,实习结束后,认真撰写实习日记,整理最终实习报告,毕业后,在工作方面也很快就能得心应手,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6. 营造有利于获得职业资格的环境, 增加竞争的实力。

目前,我国的职业资格体系正在各行各业逐步推行, 可以预见今后大凡要进入某一特定行业都必须具备某种资格, 方才允许执业。在建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已逐步建立了注册建筑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制度。对高校工程教育的国际评估和工程师资格认证也即将在全国展开,其目标是: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 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将逐渐变化为:“以大学的学历(学识),加上务实的资格(职业能力)来增加竞争的实力。”在这种形势下,各高等学校人才个性化发展是主体, 全社会的和谐发展给学生成长和成才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应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搭建平台,发挥大学生“三自”教育功能 , 让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学生能真正成为个性突出、特长显著的高级工程人才。

三、专业人材培养模式探析及实践意义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不断改革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培养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构建“一条主线(以理论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两个特色(‘一主多辅培养模式和水电特色)、三个突出(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突出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立足水电特色,打通公共基础,拓宽学科平台,凝练专业主干,构建工程应用课程体系,在建立多样化、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树立了自己的特色。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科学化,立足校情,因材施教,在基于水电特色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进行了成功实践和推广。

四、结束语

本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突出水电特色,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教育与科学事业。研究成果可首先用于土木工程系专业人才培养。随着方法的成熟,进而可推广到水利、建筑、交通等相关工程类院校,前景非常可观。

参考文献:

[1]朱佑国,潘吉仁.试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应用性、复合性、开放性”[J].建筑教育理论研究,2001(3):32-34.

[2]胡忠恒.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5):135-137.

[3]朱天志.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优化[J].高等建筑教育,2002(3):73-75.

[4]范孟华,贺东霄,孔德志,等.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探讨[J].建筑教育理论研究,2001(3):100-102.

[5]白国良.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研究与实践[A].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81-385.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土木工程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