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比较与路径分析

2018-05-30颜莉马荣

关键词:湖北战略

颜莉 马荣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区域制造业总体发展评价,将湖北与江苏、广东;武汉市与东莞、无锡的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各区域战略趋同化较为突出,缺乏区域综合平衡和统筹安排,需要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湖北省特点,提出了湖北制造2025实施路径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制造2025;战略;路径;湖北

《中国制造2025》强调各中央部门和地区政府要充分认识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在此背景之下,各地方政府也相应推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要抓住智能制造的发展契机,提升制造业强省战略。本文首先对我国区域制造业总体发展进行了评价,对湖北与其他典型省份、武汉市与其他重点城市政策支撑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路径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区域制造业发展总体评价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制造业发展差异明显。按照制造业发展特点,排除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本文将中国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共31个省和直辖市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大区域。大部分制造业集中在东部地区,形成了中西部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东部以通信设备及电器机械设备为主、东北地区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分布格局,呈现严重不平衡的特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区域工业经济协调性在持续增强。

(一)东部地区

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海南、广东10个省和直辖市。东部地区是中国制造业发展最发达的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表现尤其突出。

1.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主要指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是中国制造业规模最大区域,以上海为中心,沿重要交通轴进行聚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新材料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长三角制造业在2000年以后出现了明显的产业扩散,技术密集程度越高,行业扩散半径越小。目前,长三角区域中,江苏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上海由制造业城市向服务业城市发展,制造业比重份额不断减少。

2.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指广东省区域,主要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珠三角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广州是其中心城市。珠三角地区虽然经济总量比长三角地区略高,但制造业规模稍低。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是广东制造业的最大份额,但同时,低技术产业在广东制造业结构中也占据了较大份额。

3.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指北京、天津、河北一省两市。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规模相对比较小。目前京津冀地区实行的深度融合战略是指充分利用北京、天津两地区制造业增长、科研及人才优势,拉动河北制造业整体提升。但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给京津冀深度融合带来一定困难。

4.其它地区。山东省是制造业大省,大部分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前五大分布省份都有山东。山东省的制造业优势在食品制造业、纺织行业。福建省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和新材料领域。

(二)中部地區

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6省。中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在很多领域都有发展潜力。如河南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方面,湖北、湖南、安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江西在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和新材料领域,山西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

(三)西部地区

包括重庆、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西部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区域为四川和重庆。四川是西部的制造业大省,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重庆制造业依托长江经济带战略,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四)东北地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省、辽宁3省。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工业基地,制造业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但自2013年以来,增速明显下滑。其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研发投入低、科技创新缺乏。东北地区分布的重点领域与其传统基础密切相关,主要包括航空航天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和农机装备等。

二、中国制造业强省强市介绍

(一)中国制造业强省强市介绍

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各行业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各行业的前五大省市产业集中度在50%左右。《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十大重点领域集中度比较高的省直辖市是:江苏、广东、上海、山东等。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结合创造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四个维度12个指标数据的分析(见表1)。广东省和江苏省是中国制造业强省综合实力中当之无愧的前两名,在各项指标上都远远超过其他省份。

依据以上评价指标的分析,在中国600多个大中小城市中,广东省的深圳市和广州市;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浙江的宁波市;山东的青岛市表现比较突出。

(二)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分布情况分析

根据《中国制造2025》所示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以及“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十大领域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三、典型区域的政府行动纲要

自从《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已经有江苏、广东、山东、福建、四川、湖北、北京等29个省区直辖市陆续出台了具体的地方版“中国制造2025”实施战略和行动计划。此外,东莞、无锡、武汉、大连、哈尔滨、南京、苏州等30多个城市也纷纷出台了各市的中国制造2025实施措施。从内容来看,各地普遍形成了转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整体上围绕《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但是也依据自身情况,侧重点有所不同。

为了对地方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行剖析,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广东省、江苏省,以及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及相应省份的东莞市、无锡市、武汉市进行对比分析。

(一)广东省、江苏省、湖北省2025战略行动纲要

1.广东省2025战略行动纲要。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财政厅等部门根据《中国制造2025》,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出台了多项配套文件。首先是2015年颁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通知》(粤府[2015]70号),紧接着颁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89号),随后密集性的出台了涉及重点任务分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实施方案落实的近20个相关文件。从发布的文件来看,广东省出台文件及时且全面,对广东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有较强指导意义。

广东省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及行业有四大类18小类,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等。明确了四项工程:工业强基工程;制造业创新工程;制造业国际化工程;绿色制造工程。确定了九项主要任务:建设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全面推进绿色制造;提升质量品牌和知识产权运用保护能力;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2.江苏省2025战略行动纲要。从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2015年颁布《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的通知(苏发[2015]16号)以来,江苏省政府及各部门陆续发布了9个综合性文件。此外江苏省还发布了一系列针对特定产业发展的指导文件,如针对新能源汽车、船舶、化学冶金建材等产业发展的文件。

江苏省2025行动中涉及的重点领域及行业有15个。主要工程项目有八项: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军民融合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质量品牌建设工程;制造业国际化工程;绿色制造工程。主要任务相对很具体,包括八大类28项,具体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江苏制造核心竞争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智能化发展水平;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凝聚产业优化升级新动能;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扩大江苏产品国际影响力;推动业态模式创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制造业国际化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进绿色生产制造,支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湖北省2025战略行动纲要。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财政厅等部门就“中国制造2025”联合出台了多项文件。为了协调不同部门颁布的各种文件,省政府专门成立了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在2017年2月,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1+X”配套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的通知》(制造强省[2017]1号),集中发布了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湖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湖北省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湖北省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湖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湖北省生物醫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湖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湖北省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8个规划,涉及到诸多重点领域的发展。

湖北省2025行动中规划的重点领域及行业有十类42项。明确工程项目九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制造业创企业家培育工程新中心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企业精细化管理推广工程;智能化技改工程;服务型制造示范工程;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制造业国际化工程;企业家培育工程。确定的主要任务有九项: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四基”发展,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制造业转型步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加快多层次人才培养,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二)东莞市、无锡市、武汉市2025战略行动纲要

1.东莞市2025战略行动纲要。广东省东莞市是中国反应最快的城市,东莞提出“东莞制造2025”战略早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规划正式发布之前,并发布了《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东府[2015]1号)。之后,陆续出台了围绕具体实施措施和具体重点产业的有关文件十余项。从文件内容来看,东莞市的2025行动配套措施较为充分。

东莞市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及行业共23类。主要任务有四项: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输配电设备;推进消费品制造业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项目六项:创新制造工程;优质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服务型制造工程;集群制造工程。

2.无锡市2025战略行动纲要。无锡市人民政府、无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无锡市科技局及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近十项文件与指导意见促进无锡市2025行动的顺利开展。此外无锡市还就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文件。

无锡市2025行动中涉及的重点领域及行业有八大类32小类,提出了16项主要任务:推进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发展智能装备关键零部件;加强智能装备产业合作;完善智能制造协同创新机制;参与智能制造标准研制;推进智能制造专利和品牌质量建设;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商;建设智能制造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太湖人才”计划。11项工程项目:开放合作工程;服务型制造工程;人才支撑工程;企业培育工程;集约集聚工程;绿色低碳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创新驱动工程;项目引领工程;开放合作工程;质量品牌工程

3.武汉市2025战略行动纲要。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武汉市科技局和财政局等机构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落实到地方的指导性文件十余项,文件内容具体,覆盖的领域广。

武汉市2025行动中重点发展的领域及行业有四大类11小类。主要任务包括四大项15小项,四大项任务为: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工程项目有四项: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服务型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

(三)典型地方政府的实施政策比较

1.广东省、江苏省、湖北省的实施政策比较分析

广东、江苏、湖北三省重点扶持范围及支撑服务体系的对比如表3所示。

江苏、广东等东部制造业发达地区反映迅速,并且根据各省实践情况提出了符合地方的新思路,由于其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提出的支撑服务体系比较具体,可操作性较强。江苏发布的行动纲要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薄弱环节,以先进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着力点,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以重点产业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瞄准世界前沿做出了前瞻布局。广东作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多年发展中也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有关配套政策的发布,充分体现了其“制造”转向“智造”的决心。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在省政府印发《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后的一年多时间里,20多个部门通力配合,涵盖9个重点任务和10个重点领域的“1+16”规划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从各项政策的具体内容来看,各项措施比较繁琐,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有些衔接不当,从落实的情况来看,操作性上还有待改进,这也是中西部制造业欠发达地区的共同问题。

整体而言,在各省区直辖市规划的制定中,不同省区直辖市存在各自相对封闭、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小而全”的发展思路。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较为突出,难以实现结构互补。同時,缺乏区域综合平衡和统筹安排,容易形成重复建设和不良竞争。

2.东莞市、无锡市、武汉市的实施政策比较分析。东莞、无锡、武汉三市重点扶持行业对比如表4所示。表4:东莞、无锡、武汉三市重点扶持范围及支撑服务体系对比一览表

东莞市由于其广东省制造业基地的地位,重视程度比较高,站位较高。该市提出了“争创中国制造样板城市”的目标,构建了“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目标体系,以大力实施“六大工程”为“抓手”推动战略落实。东莞市的一系列措施围绕东莞市的产业特点,明确而全面。

无锡市出台的有关配套文件就目前而言,相对不够充分,所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和目标任务很多,但缺少配套跟进的综合性指导文件和针对特定产业发展的指导文件。这与无锡市在江苏省的制造业地位有关.江苏省制造业最强的城市是苏州市,无锡市重视程度不太够,出台的有关政策结合无锡市特点不够,没有形成与江苏省其他城市的错位发展。

作为中部地区的工业重镇、湖北省省会的武汉市占据了湖北省1/3以上的工业产值。武汉市旨在建立制造业创新体系以面向未来产业发展。其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光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加大生物健康、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的创新力度。到2025年,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达到2~4家。

整体而言,各市出台的相关配套文件与该城市在所在省份的工业地位有关,如东莞、武汉之类的重要城市,规划的制定主要是配合所在省份的2025规划的落实,同时会突出自己的特色产业。无锡之类的重要程度相对较小的城市,规划的制定比较模糊,突出自己的特色不够。

四、实施湖北制造2025路径分析

从以上典型省市分析来看,现有省市出台的有关配套文件结合当地资源特色、产业结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针对性还不够,没有突出各地区的所专所长。

相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在智能制造发展方面较为落后。目前,国家对东北、西北等部分老工业基地给予了一定的产业升级政策支持,指导外商向相关地区投资,引导国内沿海地区产业向这些区域有序转移,相对而言,中部地区又缺少一定的政策支持,也缺少如陕西、四川、重庆等地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优势明显的产业。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省份,既要迎头赶上,又要与同属中部地区的安徽、湖南、河南、山西等省份的发展战略有所区别,力争中部制造业领头羊地位。湖北省应该充分利用好科教大省和九省通衢的优势,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实施产业错位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产业转移政策,促进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全面提升中部地区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具体而言,在实施湖北制造2025战略路径上应把握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既有优势产业,明确湖北制造2025战略取向。依托湖北省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的信息光电子、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以实现湖北成为新型制造强省为目标,坚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融合的发展理念,不仅要给予对接“中国制造2015”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还要出台政策鼓励优势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无缝对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2.紧紧跟随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促进湖北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全省要统一规划布局,兼顾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各自的发展需求,注重全产业链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新技术在其中的综合应用,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生产智能化,推进智能制造。同时,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优先选择重点行业、企业和区域开展工业信息化应用示范,总结经验,带动全省复制推广。

3.发挥湖北科教优势,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及成果在鄂转化。湖北是一个科教大省,科技人才济济。一流学校一流学科数量在全国均位居前列。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湖北省一方面要鼓励在鄂高校及科研院所结合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尖端人才,提前布局,抢占信息技术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出台有力措施,鼓励科技成果在湖北开花落地,得到良好的转化。

4.整合创新要素,打造湖北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省政府应出台政策,协同有关部门,构建包括数据采集、平台服务、应用服务等在内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打造全省范围的集合协同研发、测试验证、交流合作、数据利用、创业孵化、咨询评估等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创新创业者、研发人员等各种创新资源,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协同创新的创新联盟及科技服务机构,全面提升湖北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素。

参考文献:

[1]Wtibbeke,J.,Meissner,M.,Zenglein,M.J.,Ives,J.,&ConradB.Made in China 2025:The making of a high-tech superpowerand consequences for industrial countries[J].Mercator Institute forChina Studies,2016,(17).

[2]Binz,C.,Cosens,J.,Hansen,T&Hansen,U.E.TowardTechnology-Sensitive Catching-Up Policies:Insights from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J].?World Development,2017,(96).

[3]彭瑜,王健,刘亚威.智慧工厂:中国制造业探索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7中国工业发展报告[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5]张益坚,徐一聘.湖北省制造业集聚水平测度与支柱性行业选择[J].经济论坛,2018,(5).

[6]兰筱琳,黄茂兴.工业4.0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条件与发展策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猜你喜欢

湖北战略
The rise of China-Chic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湖北宜昌卷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战略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三步走战略搞定阅读理解
战略
扩大开放是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