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自贸区和台湾自经区的比较和思考

2018-05-30翟青

中国商论 2018年27期
关键词:金融开放上海自贸区改革

翟青

摘 要:本文对于上海自贸区和台湾自经区在金融开放政策、外資准入政策、贸易便利化政策、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两区的竞争优劣势进行分析,认为台湾自经区在金融开放、外资准入和贸易便利化上占优;而上海自贸区在商品交易平台、市场规模和区位上占优;最后提出了自贸区要如何进一步释放生产力的发展思考。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 台湾自经区 金融开放 外资准入 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9(c)-146-02

1 上海自贸区和台湾自经区成立背景

面对着国际经贸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压力,30多年来,我国已经出现四波“开放倒逼改革”浪潮:第一波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第二波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第三波是加入世贸组织;而第四波浪潮是自贸区的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是于2012年提出的经济政策,认为台湾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全球化趋势下,再次面临挑战,因此规划进一步的自由开放,目标是吸引投资、接轨国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自由经济示范区政策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推动计划已于2013年8月启动。第二阶段则待主管法规《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通过后再行实施,但是由于条例内容有许多争议、漏洞,目前还没有全面启动。

2 自贸区和自经区的对比

2.1 两区的总体概况对比

上海自贸区和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都是两区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全球化趋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再次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成立的,其共同的目标是吸引投资、走向国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上海自贸区则承担了额外的倒逼体制改革的任务。表1为两区的基本情况对比。

2.2 两区的金融开放政策比较

上海自贸区和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金融开放政策对比如表2所示。

2.3 两区的外资准入政策比较

上海自贸区和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金融开放政策比如表3所示。

2.4 两区贸易便利化政策比较

台湾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一直领先于上海。上海自贸区推出了一批贸易便利化措施,其核心思想是提高贸易活动自由度,构建高效便捷的货物进出管理机制,货物清关效率大幅提升。据测算,新模式下企业货物入区通关时间可缩短2~3天,物流成本平均减少10%。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积极创新货物管理制度,推出多种新型贸易业态。上海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台了40余项措施,积极探索以“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为导向的货物贸易监管方式,率先试行商品检验原产地证书转签服务,构建科学化、系统化、便捷化的货物贸易监管体系。

2.5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比较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是上海自贸区的重要目标之一,其目的在于获得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话语权,并协助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自经区则并没有类似的目标和安排。

在实际操作上,2014年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启动了国际板业务,国际板旨在吸引国外的投资者参与中国黄金交易,且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国际板将以人民币计价交易。除了现货市场,商品期货交易也是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11月,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经营范围包括组织安排原油、天然气、石化产品等能源类衍生品上市交易、结算和交割。2014年12月12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开始开展原油期货交易。

3 两区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和发展思考

3.1 两区的竞争优劣势分析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对比显示,自由经济示范区在金融开放、外资准入、贸易便利程度等方面的水准较上海自贸区为高,但上海自贸区的优势部分是背靠整个中国大陆市场的巨大规模,以及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雄心和计划。也就是说当前,自经区占的是准入和金融制度上的优势,上海自贸区占的是区位和市场规模优势,如表4所示。

但是,如果从动态和长期的眼光来看,上海自贸区成立的初衷即是通过经济自由化倒逼制度的改革。在金融开放方面会通过沪港通和FTA账户模式逐步推进;在外资准入方面负面清单每年都会有较大幅度缩减;贸易便利度方面,在边境管理、基础建设、和市场进入上可以预见将会有较快的进步。加上市场规模的效应,上海自贸区的竞争力会在今后稳步增强。

反观自经区,虽然目前在准入和金融制度上处于领先,但台湾相对于上海没有大陆作为腹地,在规模竞争上将始终处于劣势地位,金融市场也由于台币及其计价的金融资产整体体量相对较小,对资本项目下的进一步开放也是非常谨慎的。所以自经区竞争力的提升由于其基础已经较高,同时缺乏增长点,更进一步反而是更加困难的。

3.2 对于两区发展的思考

台湾自经区和上海自贸区的竞争,从表面看来,两地在吸引外资,海运物流等方面一定会有此消彼长的争夺,但实际上却各有明显优势可侧重,甚至达到竞合互补的双赢地步。

台湾在规模上处于劣势,因此走精致化、高附加值路线是必然的选择。台湾自经区将重点产业设定与“前瞻性经济活动”,包括智慧物流、国际健康、农业加值、金融服务、教育创新,都是非常特定的服务产业领域。

从上海自贸区来看,拥有先天规模优势和完整产业规划的同时,要倒逼制度改革。一是为市场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制保障环境;二是进一步开放各类垄断产业和文化服务业市场,形成更加开放自由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海兵.台湾六十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李应博,刘震涛.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两岸产业协调发展:现况、机制与对策[J].国际经济评论,2011(3).

[3] 庄朝荣.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J].台湾经济研究月刊,2014,37(1).

猜你喜欢

金融开放上海自贸区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金融开放对金融监管影响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复制上海自贸区税收政策可行性研究
上海自贸区跨境债券问题研究
对上海自贸区税收法律制度的分析
对上海自贸区税收法律制度的分析
经济开放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
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便利化研究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