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住宅设计探讨
2018-05-30陈雪菲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住宅建筑正面临着多重化挑战。比如,过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未来来自环境污染、老龄化等各种发展问题。本文主要着眼于中国北方城市住宅的现状,通过对国内有关文献的归纳综述,探讨了绿色建筑理念的重要性以及弹性设计理念对低标准住宅和小户型住宅改造的意义,试图得出对未来城市住宅设计有益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城市住宅 绿色建筑 弹性设计 小户型
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虽对未来社会情形的预测大多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撑,但未来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却是可预测的。环境问题与社会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了新的课题。
一、绿色建筑的节能途径
绿色建筑是指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前提下,在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和能源,最低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理念;1991年,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夫妇在著作《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中提出了综合考虑能源、气候、材料、住户、区域环境的整体设计观。
1.减少住宅建筑生产过程能耗
比较建筑材料单位质量生产能耗可得出,木材、石材、黏土砖和混凝土的生产能耗较低,钢材铝材的生产能耗偏高。但综合考虑到不同建筑结构方案所需建材总量,就不能再单纯地根据建材的单位质量生产能耗来评判建筑结构方案是否绿色节能,而是应该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来权衡判断设计方案。以玻璃为例,作为常见的围合材料中最薄、最容易传热的材料,无疑会加重玻璃建筑的空调负荷。同时,住宅建筑所要求的私密性,也对玻璃建筑的隔音和必要的墙体设置提出了较高要求。当然,玻璃的特性也能带来良好的采光优势,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实现节能,并带来更宽敞的视觉效果,所营造出的明亮通透的空间正迎合了当代建筑师们的审美追求,以及小户型居住者对更舒适居住空间的要求。另外,新玻璃品种的研发,如镀膜玻璃、热反射玻璃等,还有节能玻璃的科学组合方式等,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可见,住宅建筑的设计应当在科学地践行绿色建筑理念的同时兼顾使用者的居住体验和生活需求。
2.减少住宅建筑运行过程能耗
建筑运行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了最大比重,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空调、照明能耗。以北京市为例,冬季日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而夏季日均气温可达30℃以上,为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建筑供暖和空调的运行时长也在不断增加。当下有不少住宅建筑鼓吹“恒温恒湿”的“高端科技住宅”概念,营造完全封闭、由机械系统控制的室内环境,并且在营销中将此作为一种与高端、品质画等号的生活方式进行营销。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家庭里最常见的空调挂机、柜机正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中央空调的安装。显然机械系统、集中控制将大大增加住宅建筑的建筑运行能耗,与在建筑设计方面减轻环境问题压力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在照明方面,自然光在住宅中的引入逐渐成为建筑设计师们所喜爱的元素。除了节约白天的灯光照明能源之外,自然光的颜色和丰富变化也为居住环境增添了美感和生命力。不过,目前对室内引入自然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井、天窗、室内露台或者落地玻璃幕墙等方式上,适用于别墅等拥有足够建筑面积的独立建筑。虽然许多日本设计师有的作品也针对较小平米数的住宅,但是基于中国人口密度大的国情,很难直接照搬国外引入自然光的设计方式。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大,地价昂贵,20世纪80年代起出现的大量高层住宅建筑,进入21世纪后已经逐渐在新建住宅建筑中占据了主体地位。2000年至2003年间,北京市高层住宅建筑在住宅建筑中的比重已提高到50%至53%。针对中国城市户型空间较扁平的高层住宅建筑,通过提供更大开窗面积从而改善自然采光条件,或者增加可以通过光线反射原理引入自然光的设施来达到利用自然光的目的,显然是值得推广的。
二、低标准住宅与小户型设计
1.低标准与小户型的差异
低标准住宅一般指的是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严格控制城镇住宅标准的规定》中申明的四类中小型户住宅。北京市的低标准住宅多数集中在三环以内,具有户型完整、开间小而固定、标准化设计建造、预制大板结构等特点,在当时满足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经过三十年左右的使用之后,低标准住宅与现行的国家住宅设计标准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同时居住功能不完备,特别是厨卫面积偏小、设备老化等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没有经济能力搬离或者留恋良好区位条件的居民往往更倾向于就地改造住宅,其中最大的需求是增加卫生间(洗浴空间)和厨房的面积,同时考虑到增加外墙保温、改善公共空间品质的综合性改造。
小户型的概念相对较为模糊,相对大户型而言的一种住宅形态通常可理解为“较小面积的住宅”。最初,开发商为了利益的最大化,通常会选择分户更少、配套设施与停车位更少、开發成本更低的大面积户型进行商品房开发。但随着城市人口剧增,房价上涨,原本流行的大面积户型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一般民众也无法负担起大面积户型的住宅价格,导致许多大面积户型住宅空置。小户型住宅最开始是作为一种过渡性住宅出现的,主要面向刚进入社会的青年群体和普通的核心家庭。一方面,可以预见未来为了调整住宅市场结构将会继续发展小户型,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小户型本身的局限性,积极思考有哪些设计可以在小户型面积的限制下更好地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2.弹性设计理念及其运用
“弹性”一词源于物理学概念,引申至建筑住宅领域的弹性是指能够满足多样化和不断变化需求的居住空间和结构性能。弹性设计理念不再只是满足对空间使用的当前需求,还要求对未来可能需要的改造留出余地。低标准住宅与小户型住宅虽受建筑面积限制,但也仍然需要完整的功能,并不断提高空间的舒适性。以三口的核心家庭为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能就要经历“方便照顧孩子的婴儿房—有活力的独立儿童房—学习、工作的书房”的需求变化。将时间范围缩小至一天24小时,人在一天中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将不同时间的不同需求错开安排在同一空间内,也能起到提高空间利用率的作用。
隔断设置是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最佳手段,即少隔墙、多贯通。大空间不仅能给人以更加宽敞舒适的主观感受,缓解小居室空间的拥挤感和压抑感,也可以给分隔墙甚至是可变家具空间划分提供可行性。同时,减少墙体隔断也从厚重墙体中节省下了更多空间。除了适当减少隔断之外,适当增加隔断也能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低标准住宅居住者改善需求最大的厨卫空间,通过隔断的拆设将已有空间进行分割,依据功能重新划分,将有效提高使用效率。例如,以卫生间的干湿分离或公共空间、私密空间分离为标准,将卫生间排便、洗浴和盥洗的功能进行划分,可以两人及以上同时使用这一个空间而不互相干扰,仍保证私密性。
可变式家具的利用也是不错的思路。近年来市场上越来越多地出现可变式的家具,例如可灵活组合的沙发床、可根据就餐人数伸缩宽度的餐桌等,这些家具只依靠基础的构件,通过空间设计的手法实现不同时间段内有效利用现有空间的需求。
低标准住宅的使用者中,核心家庭占了不小的比重,对他们而言,孩子的学习教育是生活的重心,他们依据孩子的不同需求,有着非常强的改造愿望。例如可变式儿童床将床放在上铺,下方功能可以根据孩子需要改变,既可作为收纳柜使用,遇到朋友来访留宿时又可将床板抽出,成为另一张单人床。另一方面,孩子的快速成长往往使他们对家具的需求极速变化,可变式家具往往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减少闲置家具的产生。
再如可移动的床上桌,结构简单,桌腿带有滚轮方便移动,满足了年轻人群体喜欢在床上阅读、写字的偏好,晚上就寝时将桌子推动至床尾,又可以起到放置次日衣物的置物凳作用,同时可以兼作梳妆台或书桌的椅子。一个简单的物件兼具了数种功能,除节约了室内空间、家具购置费用之外,还能提高生活的品质和满足感。
针对纵向空间的利用也不失为一个合理的思路。将起居室储藏功能的柜子、书架纵向拓展和延伸,在卫生间设置壁挂式的置物架用来放置洗浴用品,采用起落式分层的晾衣架来晾晒衣物,充分利用室内的纵向空间进行收纳整理,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居住者的储藏收纳需要。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设计的合理性,以人体工程学为依据进行严谨地思考,切忌不经严谨推敲依靠直觉。以某款常见的“节省空间”的床为例,在床下空间设抽屉来收纳物品,初看确实充分利用了床底空间,但是实际上为了能够方便地使用抽屉拿取物品,必须在床两侧都留出能够完全打开抽屉的宽度,如果使用者在布置床的位置时遗漏了预留抽屉的空间,那么这个功能就完全废弃了。再比如,一些橱柜的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到操作台面的进深,进深偏小导致使用者头部容易磕碰到中部柜,造成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小户型的住房里,空间利用非常紧张,就更需特别注意设计时的细节问题。在适当情况下,用推拉、折叠式的门取代一般的平开门,更能节约空间、方便使用。
在老龄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当下,建筑设计也应当考虑到老龄居住者的需求。有条件的建筑可以改善楼内垂直交通,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考虑到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有电梯的建筑应当选择设置能容纳担架的电梯。在住宅内部,则应充分考虑房间内的运动流线,设计通道时为老年人轮椅通行留出足够的宽度和空间。
结语
面对控制环境污染目标和建筑节能需求,设计师应该坚持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坚持以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为范围来判断建筑的节能,以减少建筑能耗为目标,同时又兼顾环保与舒适美观,选择科学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室内家具、装饰。针对一批需要改造的低标准住宅和小户型住宅,设计师还要充分利用弹性设计理念,挖掘同一空间满足不同时间阶段的不同需求、具备不同功能的潜能,巧妙利用隔断和可变式家具更好地组织空间,开发室内的纵向空间。在设计时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进行严谨的思考,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居住者对舒适度的需求,改善人的生活品质,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陈雪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参考文献:
[1]宋余英,王艳.浅谈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5).
[2]杨静.绿色建筑设计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6(6):98-101.
[3]吕燕红.城市生态型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2.
[4]胡世德.北京近年高层建筑发展分析[J].建筑技术,2005(6):408-411.
[5]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城镇住宅标准的规定.1983:12-15.
[6]谭意.基于弹性设计理念的小户型住宅空间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5.
[7]王玮龙.中小户型居住空间弹性设计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57.
[8]李依伦.浅析人体工程学指导下的小面积居室空间设计[D].山西:山西大学出版社,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