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2018-05-30
如果党不自我警醒 谁还能叫醒你呢?
南方周末记者 吴天适
全面从严治党的路上,作风建设和反腐败交织进行,无论作风建设,还是反腐败,新一届中央央都意识到,光“一阵风”肯定不行。十八大之后,作为从严治党的一个手段,中央加大“建章立制”的力度,将一些习惯性做法上升到党内“制度”加以固化。据统计,3年多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至少55部,包括党章1部、准则1部、条例9部、规则6部、规定21部、办法9部、细则8部,占现行15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的1/3以上。
【来源:《南方周末》2016年12月22日】
【链接】自我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1·5”讲话的“文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精髓性的论断。中国共产党如何破解“历史周期率”?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回答是民主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是自我革命。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要解决这些“不容易”的问题,就要用“不寻常”的方法,那就要自我革命。
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吉林
北京市政协在中共北京市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履行民主监督职能,逐步探索形成了通过民主监督组开展专项监督的有效形式。目前,北京市政协共设有新闻舆论、财政预算、城市管理、法治建设四个民主监督组。各民主监督组依托专门委员会开展日常工作,成员由与监督领域相关的界别委员或熟悉该领域工作的专家委员组成;监督采取“学习规章制度——听取情况通报——深入实地调研——提出意见建议”的工作步骤。
【来源:人民网 2017年3月11日】
【链接】四川省委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特别提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调查、检查、考核、评估和听证等活动,应视情况吸收政协委员参加;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民主监督方式方法。同时,还将建立监督意见的办理、反馈、跟踪督办制度,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意见办理情况的督查,纳入目标考核。
为什么清官常常败给现实政治:中国官场文化的经济学分析
吴思
崇祯元年(1628年),朱由检刚刚当皇帝。经常召见群臣讨论国事,发出了“文官不爱钱”的号召。但从经济方面考虑,清官是很难当的。而硬要当清官的人,在经济上必定是一个失败者。因此,以不同的名目,按不同的数量收受财物,就成为未必明说但又真正管用的潜规则。在这一背景下,正式的官制反而成了惩罚清官,淘汰清官的制度,这就意味着清官从上到下全面消失。
【来源:《中国官场潜规则》2017 年2 月7 日】
【链接】2018年初,微博上、朋友圈热传的一段视频中,企业家毛振华站在雪地里控诉,在黑龙江亚布力“被欺负被愚弄”。在三分多钟的视频里,他控诉当地管委会及其执法机构“侵占土地”“建设非法栈道”、“威胁旅行社”“强买强卖”等。这次控诉是推动东北官员转变观念的一个契机,有必要全面检视一下政企分开改革的情况,彻底剥离没必要由政府经营的企业。振兴东北,先从官场文化入手。
山西 :优化政治生态提升发展状态
作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省,山西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全部组建并运行,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度优势正转化为治理效能。2017年一季度,山西省涉纪信访举报量比2016年同期下降24.77%,成为政治生态明显好转的重要例证。
2016年三季度,山西组织万名干部入企服务,解决问题8000多个,全年政策性降低企业成本890亿元。2017年,省市县三级依托经信部门成立服务企业办公室,干部入企服务成为常态。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5月3日】
【链接】2017年,浙江省纪委大力探索开展专项监督,如第四纪检监察室集中1个月对商业集团等12家省属企业和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开展“政治体检”,发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共性问题34个;第三纪检监察室探索开展对所属高校专项执纪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向省委教育工委进行反馈,予以逐条整改,并形成了省属高校政治生态分析报告,努力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
官员问责的“高育良之问”
樊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7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问“处理了,但是这368名干部怎么办?”这个“高育良之问”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是涉及党内问责制度实施所无法绕过的难题。党内问责的根本动因,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是基于长期执政的历史使命,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落实党组织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督促党的领导干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来源:南风窗 2017年9期】
【链接】2017年底,兰州市通报4起“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问责处理典型案例。这一年,兰州市结合省委“明查暗访督查年”活动和“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治转提”专项行动,全力整治各部门单位及党员干部作风顽疾。1至11月,全市查摆出171588个各类问题,已整改164902个,正在整改6686个,整改率达到96.1%。
中国为什么要躲避大国“命运”?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韬光养晦”和“永不称霸”应当是永恒的原则,但这并不是说中国不要作为,不要斗争,更不是用各种方式来论证变相的“不作为”。现在有一些人把“韬光养晦”解读成“不用作为”,这是完全的错误,这仅仅是对自己不作为的低劣辩护。经验告诉人们,如果一个国家抗拒自己的“命运”,最终会受到“命运”的惩罚。正如内部改革的前提是思想解放一样,外部崛起也要思想解放。只有思想解放才会把自己从眼前的利益格局中解放出来,才会在更高的格局中找到自己的新利益。
【来源:《文化纵横》2017年6月】
【链接】新华社近日连续发表重磅报道,系统回顾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瑞士发表两场历史性演讲的时代启迪。其中援引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的话说“显而易见,如今全球化的首席小提琴手是中国。”而习近平主席2017年的演讲“非常符合联合国所追求的方向——国际团结、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总干事穆勒对中国作用期许有加,“我们需要驱动者,需要中国这样的大国来帮助我们实现共同的目标”。
基层疲惫是一个亟需重视的问题
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恩学
基层疲惫会产生(或强化)许多负面现象,其中之一便是“痕迹主义”在当前中国基层的流行。在当下中国,做什么事情固然重要,但关键的是要留下痕迹。比如一项工作完成了,要留有文字记录(材料),最好配有照片或视频。否则事情做了,而没留下痕迹,工作和成绩都可能被“归零”。因此,在当前基层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任何工作不论其有形还是无形,都要专门抽出时间备份“痕迹”。这无疑也是增加基层工作的一个方面。
【来源 :FT 中文网 2017 年12 月8 日】
【链接】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李志明2017年12月11日为新京报撰文指出,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举措“压茬”出台,基层需要承担的改革任务日益增加、需要承担的工作责任日渐加重。编制没有得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基层经常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状态,基层疲劳问题的逐渐显现不可避免。
当前党政干部公共服务动机状况调查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王浦劬
公共服务动机体现了利他性,是个体所具有的公共精神,表现在为公共事务服务的信念和意识。在我国,党政干部公共服务动机的实际状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设计、调整和完善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队伍,需要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既需要以现实的干部公共服务动机状况为依据,也需要以提高干部公共服务动机为目的。
【来源:《学术前沿》2017 年第4期上】
让“群众满意”,还是让“领导注意”
人民日报评论部
在工作中,究竟是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还是打着“群众”的幌子让“领导注意”,检验着政绩导向,也折射出作风问题。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片面追求“领导注意”,忽略甚至不在乎“群众满意”,归根到底是权力观、政绩观出了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8日】
【链接】近日,多地曝光经济数据注水问题,其实折射的是政绩观跑偏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注水,固然事后也可以以“自曝家丑”的形式挤出其中的水分,并处理那些数据造假的官员,但其实造假的过程已经给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造成了干扰和破坏,因此,处理这样的事就不能停留于事后的“挤水”层面,而应当关口前置,提早修正一些官员的政绩观,给那些“注水”的政绩观彻底“挤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