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之社工与实习机构之间存在的伦理困境

2018-05-29翟玉婷司萌萌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伦理困境社会工作者

翟玉婷 司萌萌

【摘 要】社会工作者不仅对案主有伦理责任,对于同事及社工机构也存在伦理责任,解决社工与同事、机构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仅能够促进社工自身的发展,也能够更好的促进社工机构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社工与机构之间存在矛盾冲突的原因,尝试从降低社工自身的期望值、学会有效沟通、谨慎选择社工机构以及社工督导的重要性等方面调节社工与机构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促进社工与机构的共同发展,使社工与机构能够更好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促其发展。

【关键词】社工伦理;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机构;伦理困境

一、引言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与问题,这些困境与问题可能会涉及多个方面,如:社工机构的发展困境、社会工作者自身发展的困境、实务开展过程中的困境等。在这些困境中,伦理困境是社会工作者几乎无法回避的问题,所有的社会工作者在实践的过程中都可能涉及伦理问题,需要伦理原则的指导,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其不仅有对案主的伦理责任,还有要有同事、机构、社会、专业等方面的伦理责任,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伦理责任,不仅会对案主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影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发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伦理是维持社会工作专业秩序的利器,可以被称为社会工作的“生命线”。

二、社会工作伦理困境

1999年美国社会工作協会伦理守则修订委员会对于伦理困境的定义为:所谓伦理的困境是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而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1]。

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其需要面对的伦理困境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即社会工作者在实务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困境,主要包括保密、案主自决与专业权威等方面;第二类即社会工作者对于资源的配置、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专业价值与个人价值、公平对待与分配差异等方面的伦理困境;第三类即社会工作者与同事、机构之间存在的伦理困境。本文主要讨论社会工作者所面对的第三类困境。

三、社会工作者与实习机构之间存在的伦理困境

(一)社会工作实习生与机构接触较少,容易将机构理想化

对于社会工作实习生而言,容易将课堂上或书本上看到、学到的社工价值规范与伦理准则作为标准,对机构抱有较高的期望值,理想化社工机构的价值体系与标准,而在社工机构实习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价值标准之间、社工机构与理想或想象中的社工机构之间存在差异后,会对实习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社会工作实习生与机构的价值观不吻合

中国社会工作机构需要以机构自身的价值观为准则,同时考虑政府或者基金会等各方的行为准则或价值体系;而对于社工实习生而言,只考虑活动的实施情况、如何更好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等一些微观的内容,而较少从机构层面考虑其整体发展等内容。当两者价值观不吻合时,容易使社会工作实习生与机构之间产生隔阂。

(三)社会工作机构中缺乏专业社工督导或对督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中国很多社工机构都处于萌芽阶段,当实习生与机构之间发展发生矛盾或冲突时,缺少社工督导的帮助,仅仅依靠实习生很难较好的调节与机构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导致双方沟通不畅,无法顺利的开展服务,导致整个团队对于服务对象的产出一定会相对应的减少,这一点无论是对于社工机构还是社工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

四、意见建议

(一)降低期望值,学会换位思考

对于实习生而言,容易关注如何更好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而较少关注社会工作机构运行需要考虑的问题[2]。而对于机构而言,其不仅需要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还需要考虑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机构中工作人员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意味着机构在开展活动或运作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理论中学习的那样,需要改变,适当作出妥协[3]。

实习生需要降低其对于机构的期望值,要接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不违背自我价值底线的前提下,学会换位思考,了解机构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同事及领导进行有效沟通

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其不仅有对案主的伦理责任,对同事及机构也存在伦理责任[4],当社会工作者发现与同事或机构之间存在矛盾或问题,需要及时、主动想办法进行解决,而有效沟通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沟通使同事与机构领导了解彼此之间的想法,经过多方协调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使各方建立起更加信任的环境,工作顺利开展。对于机构的领导者而言,其不仅要关注同事的情绪问题,也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工作者,避免由于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等引起同事之间的不满。

(三)明确自我价值观及底线,谨慎选择工作机构

不同的机构在服务人群与宗旨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选择机构的关键,在选择机构前可以参与一些社工机构的志愿活动,有意识的了解该社工机构的服务人群及核心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某社工机构的价值观与自我价值观十分符合,则该机构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已经触及自我价值观的底线,甚至超出自我能接受的范围,则需要慎重选择,否则不仅违背了社会工作伦理中对于同事及社工机构的伦理责任,也是对自我的不负责任。

(四)重视社工机构的督导

社工机构的督导是机构内资深的社会工作者,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社工督导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督导流程,传授专业知识与技术,增进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巧及成长,确保服务质量,促进机构正常运转及服务人员成长和专业发展[5]。就目前中国大多数的社工机构来说,接受过专业训练或有社工证的社工并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工督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不仅负责对于机构社工的监督,还需要指导机构内社工工作的完成,帮助社工答疑解惑,使社工能够更好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解决社工与同事、机构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参考文献:

[1]郭明军.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及解决对策[J].学术前沿,2008,(08).

[2]陶晓英.社会工作实务中主要伦理困境及其抉择探索[D].湖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5,14.

[3]吴婷婷.试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中社工角色冲突之忠于机构抑或保护案主[J].管理纵横.2014,1,1.

[4]刘欣,,王祥.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困境研究[J].才智.2017,275-276.

[5]邵卓晨,隋永见,邵安泰.社工督导与“体制内”社会工作发展[J].中国社会报.2016.3.28.

猜你喜欢

伦理困境社会工作者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与研究挑战
本土文化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研究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