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2018-05-29蔡翔娟
蔡翔娟
摘 要:随着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的高考将由目前的“3+综合”模式(文科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加政治、历史、地理文科综合,理科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加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向以三科(语文、数学、英语)为主,其余六科选三组合计入高考总分的模式,即“3+6选3”新高考模式过渡。在多种设计方案中,可以看到语文权重大幅提升,变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阅读理解能力;逻辑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4-00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4.015
随着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的高考将改变目前的“3+综合”模式,着重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概念,突出学生的兴趣和高校招生的结合,以三科(语文、数学、英语)为主,其余六科选三组合计入高考总分的模式,即“3+6选3”新高考模式。有人将未来的高考称为“得语文者得天下”。同时,各科的试题设计中,大幅增加阅读量,未来的高考试题,可能有部分考生根本做不完。这样的设计突出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这一趋势,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生活积淀
生活是最好的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不可死读书,读死书,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分。
比如,一篇阅读材料。
无题
风吹黄叶落,
骑行微闭眼。
霾散暖阳射,
身上依无感。
阅读五言绝句《无题》回答问题:1.“骑行微闭眼”,导致“微闭眼”的自然因素最有可能是什么?2.依据诗句并运用原文回答,第3中的“霾散”,最有可能是什么因素导致的?3.“暖阳射”,“依无感”,可见当地的气候特点如何?4.依据生活经验并结合诗句,请你猜想作者所描述的当地处于什么季节?5.结合诗句回答作者的什么行为有助于解决困扰当地当季的“霾”问题。(提示:以上五问答案总字数不得超过10字,超出者0分)
把它展示给学生进行试做,让学生迅速阅读这篇小诗,感悟下这首小诗的特点。大家进行讨论后,一致认为此诗短小精悍、富有情趣。接着让大家试做题目。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首先,引导大家通读试题全文,比如,通读全题后,会发现在题后有一句十分重要的答题提示,那就是以上五问答案总字数不得超过10字,超出者0分,这一提示十分重要,如果不是事先通读全文,了解这一提示后再答题,则可能导致此题的严重失分。其次,解答好此题,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前四问,就都离不开生活经验的积累,否则,此题也不会有很好的分数。
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逻辑训练
逻辑训练在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一个逻辑思维混乱的人是无法解答好阅读理解题的。因此,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仍然以上述阅读题目为例。
第一问“骑行微闭眼”,导致“微闭眼”的自然因素最有可能是什么?有些学生答:暖阳。的确,太阳特别足的时候,我们会晃眼,導致睁不开眼。这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却不注重逻辑思考。对于此诗来讲,一共四句,前两句是一个整体,后两句是一个整体。我们仔细阅读“风吹黄叶落,骑行微闭眼。霾散暖阳射,身上依无感”,发现,“骑行微闭眼”是诗的第二句,原因应该蕴藏在第一句中“风吹黄叶落”中,正确答案应该是“风大”。因为“风大”,吹得“黄叶落”,导致会有一些风沙吹入眼中,因此,在没有佩戴眼镜的条件下,作者只能“微闭眼”前行。这样的解释就既符合生活经验,又符合逻辑推理了。
再比如,仔细阅读本诗“霾散暖阳射,身上依无感”,既然“暖阳射”,为什么“依无感”呢?这不矛盾吗?这正需要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逻辑思维的综合运用,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北方的冬季,太阳的温度在大风吹的天气里,给人的感觉依然是寒冷的。这样的解释是顺理成章的。这样,第三、四问的答案就自然而然出来了。那么,第三问依据诗句并运用原文回答,第3句中的“霾散”,最有可能是什么因素导致的?答案是什么呢?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风吹”。通过以上分析,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以及第四句中得出当时的风是很大的。北方有句戏言:霾散靠风吹。如果学生对这句话有耳闻的话,那么,这一问就不难了。
三、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方法指引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引,我们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粗读法
所谓“粗读”,就是通过迅速阅读,览其大概,知其大意的阅读方法。这一阅读方法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一目十行,快速抓住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比拼的是时间短、理解准。这样阅读方法对于未来资讯爆炸、信息激增的社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每天都将面临海量的信息,哪些有用,哪些没用,我们不可能每一篇都去认真阅读,所以,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粗读法,览其大概,知其大意。
(二)精读法
所谓“精读”,就是认真阅读,仔细领会文章主旨,抓住细节,深入准确领会文章精神的阅读方法。对于一些经典篇目,就需要运用这样的阅读方法,不求其快,但求其精。精读法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精读的背景下,有时候,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要反复诵读,不断体会文章作者的意图,深挖文字背后蕴含的意蕴。
值得一提的是,粗读法和精读法,二者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粗读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粗读的深入。一篇文章,只有经过粗读的筛选,才能知道是否值得精读。通过粗读筛选出来的文章一定要运用精读的方法深刻领会其中的意蕴,体会文章的经典之处。二者的综合运用,对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丘天,田睿,王艳玲.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6(4).
[2] 董洪果.试析新高考制度引导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J].新教育时代,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