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美学视阈下汉语文学文本的英译

2018-05-29张英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原语译语平仄

【摘要】生态翻译学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翻译理论,在美学上倡导的是翻译中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对称”、“均衡”、“对比”、“秩序”、“节奏”、“韵律”等。本文以《清明》的三个译本为例,根据生态翻译美学“和谐美”的审美原则,研究汉语文学文本英译微观层面的审美构成,包括“语音和悦美”、“词句和奏美”、“篇章逻辑美”和“情境一致美”四个方面。

【关键词】翻译美学;生态翻译美学

【作者简介】张英(1978.11- ),女,汉族,山东沂水人,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硕士研究生,山东医专外语培训部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文学与翻译。

一、生态翻译美学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中国学者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的。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语言的转换,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是人类活动乃至整个自然界的重要内容,所以整个翻译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翻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在许多方面具有类似性和同构性。

翻译生态环境是一个包括了原文、原语、译语所呈现的语言、文化、交际、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和译者等要素相互关联互动的整体。用生态翻译学的术语来说,原语是一个文本生态系统,译语是另一个文本生态系统。原语的文本生態系统涉及到原语系统里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交际生态等;译语的文本生态系统涉及到译语系统里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交际生态。胡庚申教授认为翻译实际是一个“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是译者在生态环境中不断地适应和选择的动态转换过程,最终的目的是使译文和原文达到语言、文化、交际上最大程度的对等,达到最佳语言生态效果。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翻译美学体现的是生态美学,是遵循生态理性,强调通过翻译活动主客体之间、翻译活动主体与其外部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动态、平衡、关联的整体。研究翻译生态体系时,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讲求“对称”、“均衡”、“对比”、“秩序”、“节奏”、“韵律”等这些审美要素和生态审美原则。

“对称”、“均衡”“对比”等审美要素指的对审美客体的研究,首先是对语言审美这一课题的研究。好的翻译离不开语言审美,也就是如何辨别、分析原语(source language)的美,把它自然地表现在译语(the target language)中,并保持原语与译语的词义平衡、句意平衡,“传神”与“达意”的平衡等。语言生态之美承载于译语在表层的语音、词汇、句式、篇章和深层的超文本意境等方面与原语保持的平衡、一致与和谐。

二、《清明》生态翻译美学研究

文学文本中,古诗在语音、词句、情感与意境等方面的审美要求最为讲究,也最为典型。本文选取了唐诗《清明》,以最有权威性,得到认可程度最高的吴钧陶、许渊冲、杨宪益和戴乃迭三个译本为对比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美学审美视角,分析对比其几个译本的语言生态之美。

1.译文与原文的语音和悦感对比研究。语音(sound)是实现语音美的基本渠道之一,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SL 和TL在语音建构方面的不同,使TL在语言上给人以听觉上的“和悦感”(acoustic agreeability)。汉语诗歌中,讲求“声韵和谐”,指“声、韵、调”的和谐统一。因此,韵是一个重要的音美因素。

高低律的音韵基础是声调(tone),声调的本质是音高。除了韵律性,汉语古诗节奏感也是其最明显的特征,节奏感在很大程度上依仗于十分严谨的的高低律和平仄律。不同音高的调配,平仄相间相重,产生“对立交错、抑扬顿挫”的审美效果,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平仄还需与“韵”“顿”,也就是诗的押韵和节拍相结合。例如《清明》中的平仄和停歇节拍为:平平平仄// 仄-// 平平(韵),仄仄//平平// 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汉语诗歌中这种特有的音律英译时是无法完全对应实现的,但译者可以依仗轻重音的变化、意群的分隔及句子的长短等代偿性手段尽力保留其音美。

从韵律的角度上分析,吴译本采用的是aaba押尾韵的方式,并采用了“thick and fast”、“lost in dismay”等意群分隔的方式使诗句具有节奏感,与原文的平衡度较高。译文如下:

It drizzles/ thick and fast / on the Pure Brightness Day, (rhyme)

I travel/ with my heart / lost in dismay. (rhyme)

“Is there a public house/ somewhere,/ cowboy?”

He points /at Apricot Village/ faraway.(rhyme)

许译本采取了英语诗歌中常用的aabb的尾韵方式营造整个诗歌的音韵,也采用“falls like teas”、“on his way”等调整诗句的节奏,在韵律上也保持了较高的平衡度。译文如下:

A drizzling rain / falls like tears /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

而杨戴译本采取的是无韵律的译法,全诗采用的是意译的翻译方法,在韵律上没有与原文保持平衡。译文如下:

猜你喜欢

原语译语平仄
测试原语:存储器故障最小检测序列的统一特征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
“原语效应”在汉英口译中的运用及局限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