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变式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2018-05-29蔡庆凤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堂策略变式教学小学数学

蔡庆凤

【摘要】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要善用变式教学,从改变表述、改变结构、改变方法入手,帮助学生跳出固化的思维框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實现有效提升数学思维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策略 思维 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A-0107-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够丰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比较缓慢,制约了思维成长的空间。另外,教师的教学过于标准化,导致学生的思维陷入固化。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善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外延,引导学生在变与不变中辨析思考,进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思维。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谈三点体会。

一、善用变式教学,改变表述,提升思维深度

所谓表述,就是指教学示例、条件以及问题的整体呈现方式。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图文转换、数形结合、文字叙述等多种方式,将例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变化,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学生的思维从浅层走向深层。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课时,笔者改变表述方式,将不同的题型串联起来,采用多种形式,将零散的知识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的认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利用数形结合,为学生的认知做好铺垫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形结合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通常可以分为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两种。教师可以采用变式教学,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做好认知铺垫。为此,笔者设计了表格题,让学生能够直观看到两种数量关系(如下图)。

此外,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直线,让学生直观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梳理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利用图文转换,打通知识间的关联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进行数学表述时,教师可以将形式变式和内容变式有机结合起来,理顺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形式的变式可以有半图、全图、半图半文、全文等几种形式,内容的变式是不改变数学算式,但是改变不同的呈现方式。为此笔者设计了括线题(如下图)。

这里的40-5是不变的,但是买书包这个情境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买书包这个可以变化的情境,学生深刻理解了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总价钱、找回的钱和付出的钱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通过买东西这个数量关系,对商品和数学算式进行变式:买书包花了35块钱,还剩下5块钱,总共有多少钱?

(三)利用文字叙述,指明思维走向

以上数形结合和图文转换已经为学生打开了数学思维的宽度。此时,笔者从式子、符号和文字表述等方面进行变式,设计了填空题和文字题:(1)□+4=72,20-□=7;(2)芳芳要写15个大字,已经写了8个,还要写多少个?

如此设计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此外,利用文字表述问题时,还可以进行变式:(1)数字不变变情境:芳芳还剩15个大字没写,已经写了8个,总共要写多少?(2)情境不变变数字:芳芳要写30个大字,已经写了9个,还剩几个?(3)情境和数字都变化:芳芳写了30个大字,还有9个没写,一共要写多少个?

通过以上表述的改变,教师借助文字、图形、算式等将数学知识相互转换,串联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有效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二、善用变式教学,改变结构,优化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变式教学,改变教学结构,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通过改变被动的学习过程,优化学生内部知识的构建,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发展。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通过三个层次的变式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对小数这一概念的有效构建。

(一)利用反例,让学生对比辨析

笔者设计了消费清单,让学生通过消费清单上不同的金额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学生明白之前学习的数是整数,而今天学习的数有小数点,小数由三部分构成,是不同于整数的数。通过分类,学生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对数的认识有了一个总结和提升的过程,凸显了小数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准确构建小数模型。

(二)改变构建方式,关联新旧知识

如何让学生建立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呢?笔者改变了例题的原有教学结构,给学生创设了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纸当作一元钱,要表示其中的四角钱该怎么做?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将其等分成十份,将其中的四份涂上颜色,这个操作过程给学生打开了原有的知识储备,也就是[410],很自然地将小数与分数关联起来,从而延伸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三)改变练习视角,扩大数学视野

进入练习环节,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数轴模型让学生避免产生“小数就是比1小”的错觉,优化了学生内部知识体系的构建。

显然,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创设变式活动和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归纳等不同的探究活动,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内部知识体系的优化和构建,优化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善用变式教学,改变方法,发展多元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谓方法就是探索的方法、计算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法,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时,笔者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变式教学,改变原本已经定型的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一)改变情境,凸显探索核心

学生的需求是有效探索的基础。在课堂之初,笔者从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统计全班同学看书的数量这一活动。大家一起讨论:用哪个数能够代表全班同学看书的数量?学生各抒己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索,通过对条件的辨析和选择,最终引出了平均数这个概念。由此,学生在变化中能够剔除非本质属性,凸显探索核心,聚焦本质特征,打破了原有的思维空间,培养了探究精神和提高了理解能力。

(二)利用适当的方法,丰富思维空间

大部分小学生都认为求平均数就是先加再除。要打破这一思维定势,就要让学生在实际变化中感受平均数的形成,通过数据分析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为此,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经历方法的形成、辨析和筛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巧算、口算、估算等多种计算方法,而不是只用竖式计算这一种做法,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多元化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为数学课堂提供了灵活多变的可能性,善用变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变与不变,展开对比分析,扩展逻辑思维,明确知识的本质属性,从而促进知识的全面构建,让思维走向开阔与深刻。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课堂策略变式教学小学数学
激发学生质疑,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让一步 让学习真正发生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应用途径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