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魅力

2018-05-29冯锐庆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

冯锐庆

【摘 要】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因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广大一线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学生吸引到思想品德课中来。下面根据我自己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实践,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因素谈点肤浅的认识。

【关键词】 教学过程;一专多能;学科吸引力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因素构成的完整系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教学活动都将不复存在。广大一线思想品德课教師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学生吸引到思想品德课中来。下面根据我自己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实践,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因素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一专多能、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首先,教师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扩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增强学科吸引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各学科的知识不是彼此孤单独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特别是在今天,学生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教师只有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才能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要求,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学生、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教师讲话要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有幽默感,同时还要有表情,亲切,诚恳,快慢适当,抑扬顿挫,使人听起来有愉悦感,切忌说话啰嗦,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二、给学生一个驰骋的空间,增强学科吸引力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活动,才能转化为其知识财富,进而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和思想品德修养。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给学生一个“说话”的机会;同时教师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簿或黑板上书写,给学生一个“动手”的机会。同学们非常活跃,既发挥了动手能力,又锻炼了胆量,每个同学都努力地表现自己。

其次,增加课外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中学生眼界开阔,思维在发展,教师若只局限于“课本知识”是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因此,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政治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和公益活动等。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信息处理能力

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仅授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把学生吸引到思想品德课堂中来还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 在教学实践中,适时展开社会调查。如在讲“我国的分配制度”时,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的单位的所有制分配制度等内容,并在课堂上交流。又如在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要求学生采访本校的人大代表,然后写出调查体会,在课堂上演讲。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养成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身边事,积极思考问题,处理信息的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把学生吸引到这门学科中来。

2. 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乡土教材。补充乡土教材,对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在教授“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时,我结合本县实际,组织学生参观德庆学宫、三元塔、龙母庙,要求其发表观后感,为营造我县美好文化环境出谋划策,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这样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注入乡土教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还提高了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 通过多媒体教学,如录像,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电视,报纸,课外读物等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吸引力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的过程,即学生的认识活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他选择教学内容、进度和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而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对是否接受教师的教诲,是否思考和理解学习内容,是否把学习内容应用于自己的行动,他起着决定性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这一主体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渴望与追求。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推动学生克服学习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实现学习目标。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努力增强吸引力。具体做法如下:

1. 开展课堂小活动,创设角色情景。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程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开展课堂小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开设“学生论坛”。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拼命赶进度,又不断“炒冷饭”,舍不得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教师教得累又不讨好,学生学得苦且无趣,被动接受,“消化不良”。开设学生论坛,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主动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我们应善于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注重增强教学吸引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莫耀华.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新校园(中旬刊),2017(1).

[2] 宋年青.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点滴体会[J]. 新课程(中),2017(3).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
“蹲距式跳远”教学设计探究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自主学习模式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浅析
多方位选拔与培养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人才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