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05-29刘厚德
刘厚德
【摘 要】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作为一名农村数学教师,肩上不仅担负着教育农村孩子的使命,同時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实现农村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基层的数学经验,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一、挖掘教材文本,进行自然渗透
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文本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教育。首先,结合文本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在“分数乘法”教过程中,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这句话主要是说:“一尺长的术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因此,教师可以从哲学情境入手,进一步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直观形象地将分数乘分数的过程展示出来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农村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有效地将其引导“分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其民族自豪感,潜移默化地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其次,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抓住每一个知识点及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同学们介绍我国人民仅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中世界上21%的人口,并且国家繁荣安定、人民幸福,以这样方式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激发其爱国情怀,立志保护地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赤诚的心。
二、联系生活实际,接受思品教育
教师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必须要从农村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出发,同时还要联系到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将德育教育有效地渗透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去感悟,更好地接受思品教育。如教师在进行《比例尺》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教学前可以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或者是比例尺在军事、科研以及建筑方面的作用,教师通过简要扼要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将比例尺同现实生活、家乡建设以及之后的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明白本章知识点的重要性,激发其求知欲望,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又如,《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中,为更好帮助学生认识图形,计算面积,可以进行测量活动等。让学生将其测量方案设计有效地整合出来,之后再让其计算其面积。通过“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中,”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锻炼学生的行为规范及思维能力,让学生受到美育熏陶及思想品德教育。
三、利用小组合作,提升德育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基本教学形式,其不仅能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锻炼农村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其德育体验。例如,教师在进行《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将8个学生分为一组,让学生调查教学楼的用水情况,小组成员必须在调查活动中,明确各自的分工、协调好小组成员的关系。同时,小组成员还必须要在有效配合和通力合作下才能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这次调查任务,通过小组调查使其学生更好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促使农村学生交往水平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农村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挖掘教材文本德育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好地为国之未来培养一代品格高尚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滕凤文,张艳荣. 探析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实施策略[J]. 软件:电子版,2016(12).
[2] 李娟. 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谈[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