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2018-05-29刘曙光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探究

刘曙光

【摘 要】 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学习模式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探究活动,由学生主动去发现概念、规律。

【关键词】 探究;创设情景;优化课堂教学;注重观察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物理教育创新,积极探索科学探究式学习。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活动是学生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的。但探究的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完全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或者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等到学生自己能够提出好的探究问题之后才能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呢?我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然后再筛选出那些可能会引发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的问题,与学生提出好的问题同等重要。有时这样的程度也不容易达到,也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完全可以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卷入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问题的情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设:

1. 悬念情景设置。悬念,能引起好奇、追究答案的强烈愿望,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教学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揭示新矛盾,故布疑阵,巧设悬念,能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悬念的诱发和解决,使学生不知不觉地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掌握知识。

2. 虚拟性情境设置。虚拟的情景,能引起想象、追求美感的美好心理,能唤起学生天然的审美心理。教学中,虚设一个与真实的物理知识相反的条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谬结果,从反面的荒谬获得对正面真实的确认,课堂中,虚拟情境的创设和展开,就像引人入胜的故事中的一个个片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动人心的场面达到高潮,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就会被唤起。虚拟情境以其科学美的逻辑推演,将学生领入与现实世界有着强烈反差的想象境界,想象力得以自由驰骋,灵感的火花时时爆开,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创新意识也就得到激发。

3. 开放性情景设置。新情境问题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从社会热点到生活实际不一而足,要求学生自己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检验假设的方案。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往往不是一举成功的,而要经过许多曲折。题目鼓励学生開阔思维,勇于提出多个不同反对假设和检验假设的多个方案。这种开放性增大了学生获得正确结论的可能性。

因此,开放性问题可以没有结论,甚至尚有争议,但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民主意识、科学评价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提高科学创新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二、优化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1.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物理教学课堂应该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要重视整体性原则。做到师生互动,这就是说以教师为主导,更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起向导作用、导演作用,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创造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情景。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合作者,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主导与主体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不能按照老套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反复操作、重复训练等虽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但很不利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2. 开展合作学习。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各种方式的交流合作十分重要,许多工作不可能由单独的个人完成。因此,合作的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必要的品质。物理课的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合作完成。在探究活动中,需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一般基础较好的班级小组人数可以少一些,基础较差的人数可适当多一些(一般以2~6人为宜),以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互补作用。

在实验活动中,小组内要明确分工,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当然,还应进行角色的转换,以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使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参加到探究的行列中,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 设优美和谐教学环境及民主宽松的氛围。为了克服学生(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应在课堂里创设优美、和谐教学环境,比如可在学生进入教室时播放一些音乐,但更重要的是教师更应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不能冷嘲热讽,以免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即不但展现能力、展现学习成果、还展现个性,让学生在展现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4. 加强物理学研究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探究的钥匙。我们教师要确立“教会学生学习”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三、注重观察,培养良好的探究品质

1. 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媒体中有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引起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意识,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学生们通过手的触摸,泡沫球、乒乓球、小纸屑的跳动,甚至发声体本身的振动(模糊的边界),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2. 参加课外活动。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此外,物理教学时还应注意对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加以落实。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有机地介绍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的方法,介绍他们的坚强的意志、毅力和优秀的品质。

总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产生真正在探索和发现的心理,真正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诚然,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自身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所以,教师应努力营造这样的环境:教师和学生一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界。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金亮.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中外交流,2017(7).

[2] 张少武. 浅析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6).

猜你喜欢

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如何激发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
浅议英语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模式优化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浅探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