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帽子只能戴一顶
2018-05-29姜有荣
姜有荣
“摆事实,讲道理”是写议论文时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而堆砌例子是同学们在论证中最“热衷”的做法,也是最“偷懒”的做法,即所谓的“字数不够例子来凑”。从逻辑上说,这种做法存在两个漏洞:
首先,缺少严密性。例子是无穷尽的,我们不可能在一篇议论文中举尽天下所有的例子。而且,无论我们在文中列举了多少例子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只要读者举出了一个反例,就有可推翻文章的观点。因此,用“堆例子”代替“讲道理”的论证战略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堪“一”(一个反例)击。
其次,缺少说服力。一个中心论点揭示的就是一个事理,而分论点所揭示的则是这一事理在不同的切面或阶段的性状和情势。如果我们每论证一个分论点就要换一个或几个例子,可能就向读者传递出两个不良信息:第一,我们所举的这个例子只能证实中心论点的局部——分论点,而不能证实其全部;第二,我们的中心论点所揭示的并不是一个普遍规律,它在不同的切面或阶段的性状和情势只适用于不同事物,并不适用于所有事物。
用例的最深功力——“一例贯之”
一篇800多字的简短议论文,用例最好少而精。少到什么程度才最见功力呢?我的看法是“一例贯之”。限于篇幅,精当到一文一例,就可以为深入地剖析、充分地说理、通透地论证留下广阔的空间。而且,一文一例,也逼着我们去理清、理顺例子内在的事理逻辑。议论文用例的功力不在堆砌,而在剖析。因為堆砌的是“人”和“事”,剖析的是“事理”,而论“理”才是议论文的真正功用所在。“一例贯之”是一个“以少而丰胜多而瘪”的用例策略。“少”可使笔力集中,文气紧密;“丰”可使“析”有层次,“串”有逻辑。
一、技术路线——切割投档
在论证中,如何运用这个精选出来的例子呢?一个易于操作的做法,是在中心论点的统领下,按照分论点的需要对此“例”进行“切割”,然后,将切割出来的几“块”分别“投档”,放到相对应的分论点中去。见下图:
下面就以《担当》一文为例,解读一下“切割投档”的技术路线:
担当
江苏省阜宁中学 梁明成
滚滚红尘,物欲横流,一些人的善良天性在尔虞我诈中逐渐被消解。他们少了一份担当,却多了几分心机,这才有了“支付宝年度账单”等诸多事件的频发。提高全社会的担当意识,已刻不容缓。
担当需要一个人有良好的品德。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会有责任感;有了责任感,才会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良好品德体现在何处呢?首先,她有忠心。“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边关战事十万火急,木兰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其次,她有孝心。“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身为女儿,木兰出于对年迈父亲的关心和疼护,毅然“从此替爷征”。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但木兰以她强烈的忠心和孝心,为国抗敌,替父从军,实现了“忠”和“孝”的双赢。为此,我们要学会担当,就必须先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担当需要一个人有果敢的勇气。有时候,担当就意味着付出,而付出是需要勇气的。担当,说的人很多,但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呢?说而做不到,大多是因为少了那份担当的勇气。花木兰替父从军,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一则有从军之苦。在奔赴战地途中,再也“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在沙场上,“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作战环境极其凶险。二则有性命之忧。于国而言,女扮男装,一旦暴露,则是欺君之罪,定被处斩无疑;于敌而言,驰骋沙场,出入枪林,“古来征战几人回”,战死的概率极高。但巾帼不让须眉,身为女儿身的木兰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出生入死十二载,不仅说到了“担当”,而且做到了“担当”。一位英姿飒爽的女英豪从此被载入史册。担当有时会让人失去很多,那才是真正考验你勇气的时候。
担当需要一个人有过硬的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过硬的实力,那么他即使“想”担当,“敢”担当,也担当不起那份责任。那么,花木兰有没有实力来担当替父从军的重任呢?事实是最好的明证。其一是身份始终未露,“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其二是九死一生而归,虽然“将军百战死”,但木兰却“壮士十年归”。其三是立下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凭借着自己过硬的实力,不仅担当起了替父从军的重任,而且担当得十分出色。担当并不是逞能,它需要以实力作为底气。因此,我们要担当,就必须增强自身的实力。
也许担当正是疗救当今社会诸多弊端的一剂良药,那么,就让我们涵养品德,蕴蓄勇气,铸炼实力,一起来做那个把塌下来的天顶起来的“高个子”吧!
分析:“担当者”古往今来皆有,上文作者“精选”的是“花木兰”这一例,因为用得足,用得透,收到了“以一当十”之效。
文章的第一分论点:担当需要一个人有良好的品德。“品德”决定着一个人有没有担当之“心”,“想不想”担当。一个人连担当的“想法”都没有,他是不可能去担当的。用例为“花木兰立身行事”的“第一块”:花木兰有一颗忠心,所以她想担当起“为国抗敌”的子民之责;有一颗孝心,所以她想担当起“替父从军”的子女之责。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但花木兰却以她良好的品德和过人的机智,实现了“忠”和“孝”的双赢。
文章的第二分论点:担当需要一个人有果敢的勇气。“勇气”决定着一个人有没有担当之“胆”,“敢不敢”担当。一个人心里虽然“想”担当,但如果没有这个“胆”,他也是不可能去担当的。用例为“花木兰立身行事”的“第二块”:花木兰替父从军,不仅有从军之苦,而且有性命之忧,但她不仅有“丹心”,而且有“铁血”,硬是拿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气概,把善良的“想法”化成果敢的“行动”,铁铮铮地担当起来,“一位英姿飒爽的女英豪从此被载入史册”。
文章的第三分论点:担当需要一个人有过硬的实力。“实力”决定着一个人有没有担当之“力”,“能不能”担当。一个人虽然有担当之“心”,也有担当之“胆”,但如果没有担当之“力”,也是担当不“起”的。用例为“花木兰立身行事”的“第三块”:花木兰的实力是过硬的,从军十二年,她不仅身份始终未露,九死一生而归,而且立下了赫赫战功。花木兰“想”担当,“敢”担当,是拿“实力”来说话的。
上文对花木兰从有“心”到有“胆”再到有“力”进行剖析,清晰地画出了花木兰替父从军一事的事理逻辑路线图,不仅让人“信”,而且让人“服”。
二、路线支撑——例子集成
不少同学对“一例贯之”的论证策略更多时候是羡慕之“心”有余,而支撑之“力”不足。为此,要确保“一例”有料可“切(割)”,有路可“投(档)”,还需要对例子进行集成。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素材的集成。同学们要备一个活页剪贴本,把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关于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各方面素材,随时剪贴、抄录到一起。只有平时集成的素材“点”越多,写作时画出的事理逻辑“线”才会越平滑,否则就可能出现“卡壳”和“断线”的情况。
二是观点的集成。同学们一方面可以把收集到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不同观点和看法编成序号,剪贴或抄录到剪贴的素材旁边;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自己随着认识水平的提升而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编成序号标注在剪贴的素材旁边。有别人观点的启迪,有自己的思考、参悟,素材内部的事理逻辑“线”就会在脑中呈现得越来越清晰。
只有素材集成足了,“一例贯之”时才能避免“有分论点而无支撑素材”的尴尬;只有观点集成足了,“一例贯之”时才能避免“有中心论点而无逻辑层次”的尴尬。
“一例贯之”露的是一手论证的“硬气功”,因其“硬”,故而将论证的功力彰显得淋漓尽致。同学只要修炼得这一手硬功夫,离“独步论苑,笑傲考场”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