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8-05-29汪智荣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生数学

汪智荣

【摘 要】 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保证,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培养倾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需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成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地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地提高。

二、培养阅读的兴趣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认真读题,不会审题,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修一段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5/12,第二周修了余下的7/12,两周修完这段路了吗?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的答案是“修完了”。错误原因在于没认真读题和审题。还有部分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如:用一块长6dm,宽5dm的长方形铁皮,在它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是2cm的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铁皮箱。铁皮箱的容积是多少?部分同学忽视了“单位”,所以列式算错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三、培养思考的兴趣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

四、培养合作交流的兴趣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钟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幾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地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五、培养应用数学的兴趣

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总价、单价、数量”这一节时,在学校讲清它们的关系式,放学后再让学生去买1—2样东西,分别算出总价或者是单价,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理解掌握知识。

六、培养整理知识的兴趣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教学时,我每教学完一节知识就要求学生把这节知识进行整理与内化,整理的方法有:列表法、图示法等。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良好的学习兴趣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参考文献】

[1] 纪晓村,曹裕添. 纪晓村小学数学兴趣教学[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小学生数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