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8-05-29张安旺
张安旺
【摘 要】 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有效途径,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教学步骤。那么,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如何去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
【关键词】 预习习惯;教学效果;课堂实践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表现。比如老师讲到课文的哪个地方时,学生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老师说课文的几段几行时,也能迅速的跟上老师的教学脚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能极大地提升老师的教学进程,提高老师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增强老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教学原因和教学意义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因为,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可靠的学习方法。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课堂中学到知识经验是很重要的,同時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很重要。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而预习则能让学生逐渐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并使其趋于合理和良性化。此外,预习还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有效实践
1.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谈优势、培兴趣。学生只有切身感受到它的价值,才能主动地去预习。前段时间笔者做了一项调查,内容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谈谈自己对课前预习的看法,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喜欢预习,原因是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听课更有针对性。也有少数平时感觉较机灵的同学却不赞同预习,理由是虽然书上有答案,但他想自己尝试探索。对于这种想法当时就有同学回应道找纸把答案盖住自己先独立想不就行了。对啊,只要自己可以管住自己,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其实我们不难发现预习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课前做好了一些准备铺垫,课上就会从容应对,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通过预习肯定了自己的能力,由此会赢来更多的信心接受更大的挑战。增强学生对于预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重要方式。
2. 增强课前预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不是盲目没有目标的,也不是没有预习内容和预习方向的。在给学生安排课前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时,老师应当做到三个方面,即:精简化预习内容。明确课前预习内容和目标。教学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预习才会有效不走弯路。除了这三个方面外,老师还因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的差异,给学生布置不一样的预习目标和内容等。例如,在让学生预习《司马光砸缸》一课时,老师应当给学生留下预习问题,比如“文中小朋友掉入水缸时,司马光以外的小朋友有哪些反应?”、“司马光有哪些过人之处?”
3.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进入校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和获得知识经验的方法,其中最早用到的学习方法就是从老师那儿获得知识,不过如果这些知识都是从老师口里说学生耳里听的,那就成了灌输教育。获得途径应该有相互学习得到的,课外书中得到的,生活中得到的,当然,也有自己学习得到的。自己学习也有很多方法,预习就是一种很不错的自学的方式。学生预习效果的达成与否需要老师通过检查来实现,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老师可以提问学生“曹冲用了什么方法称象”,盘搜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升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助于增强老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在教学设计中,老师要善于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明华. 谈谈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J]. 博览群书(教育),2017(4).
[2] 惠华丽.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习惯[J]. 中外交流,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