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蹲下身来,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

2018-05-29陆伟庭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零距离师生互动

陆伟庭

【摘 要】 接地气,零距离,这话适用于当今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方面,我们作为教学工作者,更应该紧跟时代节奏、社会的步伐,蹲下身子,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我们要当孩子们最知心的朋友,给予他们公平、信任、平等、尊重,让他们心理更健康,对人生更自信。

【关键词】 零距离;用心倾听;目光交流;友好交谈;师生互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增强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逐渐加重了学生的心理紧张和压力,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一代新人,使他们具有新时代的人格特征和素质。我从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切身体会到,零距离跟孩子们接触,与他们产生心灵的碰撞,能让他们感受到如沐春风,心情愉悦,轻松自然。只要教师能表现出一种亲和力,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才会过得快乐,兴趣就会高涨,状态自然也会饱满,收效也自然会水到渠成。

“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人类社会正逐渐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而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就要与学生做零距离接触,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语言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均从接触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

一、用心倾听,从情感上走近学生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倾听”一词:“细心地听取”。我们的教育,并非要求教师培养一批忠实的听众。在过去的教育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滔滔不绝地说教,而学生则神情木讷地坐在位置上听着、记着,整个教育氛围一片沉闷。新时代的教育则是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其实,倾听是一种民主的氛围,使教育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堂;倾听是一種真诚的谦虚,教师要蹲下身子,敞开心扉;倾听是一种热情的期待,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与之达成心灵的共鸣。

我经常到街道所属的各所学校去指导德育工作,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有一次某小学的一位班主任李老师找我诉苦,她班上有一名家庭环境颇为特殊的学生林小美,她经常违反纪律,性情孤僻固执,不善于与人交往,还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有一次因为偷了同桌的钢笔,自己不承认还动手打人,李老师非常头痛。我让李老师把小美带到我身边,我没有立刻批评她,而是请她坐下来,给她聊天,在引导她打开了话匣子之后,我更是耐心地倾听她的故事。她是一名养女,在她一岁时,她的养父母因为自己不能生育而收养了她。可在小美三岁时,养父母就生下了一个弟弟,而且因工作调动的关系,养父母带着弟弟到广州工作,一年才回家几次,小美跟着年迈的养祖母过日子。我意识到,由于自小缺乏父母爱,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她才会变成这样。我了解她的家境状况后,和李老师一起发动全班同学向小美献爱心,捐钱给她买学习用品,又找了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她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我对她更是疼爱有加,每次过来指导工作都找她谈心。红领巾歪了,我给她系好;刮风下雨,我给她送伞,有一次甚至亲自送她回家;头发长了,我还特意送给她一个带小花的发卡。我们用博大的爱去温暖她,以关心和真诚使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从此,林小美同学改掉了以往的不良习气,变得诚实、开朗、勤奋,还经常主动找我聊天谈心事。可见,教师学会倾听是多么的重要。改变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位置,从学生的心理开始,从学生的心灵出发,这样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二、目光交流,以眼神沟通引导

眼睛变化反映着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正如爱默生所说的:“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就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心灵世界。”眼睛最能表达人的感情,我们应重视眼睛的活动,并且把它当作情绪和心理变化的一种外在特征。眼神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位置,不仅可以明确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喜欢与不喜欢,甚至也可以表示人际间的各种关系。可是,每当老师面对面和学生目光交流时,学生目光逃避闪烁,总不敢正视老师。不是学生犯了错误,也不是学生学习不好,而是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高高在上的,学生面对老师的眼神会不自觉的心带恐惧。这时老师就难以在学生的眼神中捕获到有效的信息,距离就会疏远,交流就会生硬。如果老师放下身段,目光和煦,鼓励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和信任,体会到与老师对他的平等和尊重,比千言万语来得更有效果。

我们指导中心一直重视要求各学校抓学生的德育,其中一项是教育孩子们要注重礼仪,见到师长、客人或同学、朋友要主动问好。但是,我发现单纯只是班主任在班上向孩子们提出要求,收效并不大,尤其是孩子们见到老师问好时,有部分孩子总是躲躲闪闪,面部表情僵硬,只是机械地说出“老师好”三个字。我相信,只要我们蹲下身子,真诚地与孩子们交流,就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于是,我从自己做起。每次到辖下的学校巡视指导工作,我都会一大早站在学校门口,面带微笑,真诚主动地跟每一位家长和孩子打招呼。我非常注重与孩子们的目光交流,用温柔的、欣赏的、肯定的眼神与他们对视。我也嘱咐老师们,要学会放下身架,与学生碰面时,主动向学生微笑点头。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一块的德育收效很大,连家长们都赞不绝口。孩子们见到老师们或者外来的客人,都能笑着主动打招呼,孩子们之间也更团结友爱。校园里弥漫着一股温暖、融洽的味道,孩子们更注重文明礼仪,更守秩序,更爱环境了。

三、友好交谈,以真诚打开沟通之门

师生直接面对,真诚而坦率地交谈,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沟通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我要求每一位老师在上班的时候,都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能忽视每一次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机会,多鼓励学生。例如,说些“你上节课表现很好哦!“你的作业书写越来越漂亮了!”“近来课堂好专心哦!”“我想你一定能超过别人的!”等等的话语。这看似简单的交谈,实质是对孩子心灵上的碰撞,心理上的鼓励,兴趣上的激发,学生往往能在细微中产生大变化。教师们要设身处地地去倾听、鉴赏和学习,用微笑与赞美,信任与鼓励,宽容与尊重与孩子们进行友好交谈,以此打开师生之间沟通的大门。

多与学生友好交谈,沟通感情,就如春风化雨,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仰慕感,这种心理上的升华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孩子们体会到教师的善意,相信教师的真诚,就会把教师当作知心人。

四、师生互动, 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某个事情,从而调动学生思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利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致力,可以扩大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活跃课堂气氛。我们要缩小师生的空间距离,充分体现新时代新课程的理念,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讲台作为自己的永久根据地,我更倡导教师们与孩子们保持彼此交汇的零距离,关注他们的表现,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例如,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时,教师可以站在孩子们中间,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我指导教师们在班上设计“百科知识问答”“学习烦恼咨询台”“趣味百事通”“心之桥”“心灵绿洲”等板报栏目,为沟通师生间心灵架设桥梁。在各种互动中,老师和孩子们都融入角色,共同探讨,畅所欲言,說出自己的心里话,达到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真正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的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多一次师生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就会让孩子们多一分乐趣,多一点欢欣,多一份自信,多一次感恩。我们要树立“热爱学生,理解学生”的观念,从学生的情感出发,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抓住每一次跟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把握学生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见证学生每一点滴细微的进步。让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自己的孩子,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动态性,对学生进行认清自我、调适自我、发展自我的教育。师生之间必须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零距离与学生接触,会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事业中走向一条阳光大道,让所教的学生心理更健康,对自己的人生更自信!这样,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 刘东伟. 缩短距离[J]. 孩子,2009(4).

[2] 何平. 让“爱”走进孩子的心灵[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31).

[3] 如凡. 缩短和孩子间的心理距离[J]. 为了孩子,1992(3).

[4] 苏陵. 缩短与孩子的距离[J]. 复印报刊资料(家庭教育导读),2003(5).

猜你喜欢

零距离师生互动
和党旗零距离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巴基斯坦国防日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观察零距离
与“明星”们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