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方文化的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以池州学院为例

2018-05-29王昌俐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池州英语课堂英语教学

王昌俐

(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随着池州各项经济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池州文化对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池州的诗文化、佛文化、生态山水文化、民俗戏曲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637万人次,2016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70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49220人次,同比增长8.88%;201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766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03.53万人次,同比增长9.07%。由数据可看出,入境游客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池州“文化名市”魅力名片的成功打造不仅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还依附于形式多样的旅游资源的对外宣传。本文以地方旅游文化和旅游英语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将池州的地域文化融入旅游英语课堂,增强旅游专业学生传播地方文化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地方特色文化“走出去”。

1 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旅游英语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为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一门必修课,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实践性强,多学科综合,要求英语基本功扎实,旅游专业知识过硬,需要学生将本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技能相结合。作为授课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传授旅游英语的相关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比较详细地介绍各地旅游文化知识,涵盖内容较广。作为学生,需要熟悉旅游英语专业词汇、固定表达,系统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池州学院为例,旅游管理专业对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其中两条要求是:熟悉国内外旅游管理发展现状和趋势及我国旅游业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专业外语、专业计算机、旅游市场调查、导游、酒店服务、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等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看出,旅游英语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学生尚未建立起对旅游英语的良好认知,普遍表现出对旅游英语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未能充分体现旅游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多个方面。

笔者对池州学院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此次参与调查对象分别为2014级旅游管理、2014级旅游管理(对口)和2016级旅游管理(专升本)的大四学生。问卷分为4部分共19道题,第一部分调查年级和性别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调查学生对目前旅游英语教学现状与效果评价,共9道题。第三部分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需求,共4道题。第四部分关于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共4道题。

调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为旅游英语课程对未来就业似乎帮助不是很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并未能真正的投入到实践中去,教材选用陈旧老套、教学内容与非英语专业学生最关心的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联系不是很紧密、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而与地方特色文化脱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设备不齐全、师生互动不足,周课时过少等诸多原因导致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对池州这座“文化名市”知之甚少。学生希望可以尽早开设该课程且增加课时、教学内容能与时俱进、增加实践机会,绝大部分学生更加注重提升服务于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交流技能。基于此现状,笔者试图以ESP教学作为旅游英语课堂的理论指导,结合地方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以期优化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改善旅游英语教学效果。

表1 问卷调查表(部分问题)

2 地方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相结合

2.1 以ESP教学为理论指导

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是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其中一种途径,与之相对应的是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1987年,Hutchison将专门用途英语(ESP)定义为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并且根据学习者学习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ESP)将语言教学和学科知识融为一体,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其语料范围不及通用英语广泛,一般包括特定专业所涉及的语法和词汇,语篇及体裁也与该特定专业紧密联系。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在工作场所英语交流的能力。旅游英语就突显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在旅游领域的重要性。因此,旅游英语教学应以专门用途英语(ESP)为理论指导,充分结合师生需求及当地旅游文化的需求,合理制定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善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其教学模式与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同,应以旅游管理专业为服务目的,注重培养学生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帮助自己从事本专业学习,增强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能力,满足他们从事涉外导游行业目的的需要,最终为地方及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因此,专门用途英语(ESP)对旅游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2 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融入旅游英语教学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属于非英语专业,该专业除了本身热爱英语的学生以外,其余学生主要还是依靠大学英语和旅游英语课堂学习英语,英语学习自主性不高。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英语考试就是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四学生考研和就业产生影响。结合此前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旅游英语教学与四六级并没有紧密联系起来,教材老套使得学生对本地旅游文化知识缺乏了解,而学生更期待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学习现行旅游文化知识。因此,笔者认为是否可以以四六级考试题型和内容为切入点,将地方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课堂结合起来,改善教学效果。

笔者研究了近几年四六级试题内容,发现中国地方旅游文化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且大多数设计在翻译题型上。例如:2015年6月六级翻译真题关于深圳;2015年12月四级翻译真题关于丽江古镇;2016年6月四级翻译介绍乌镇和山东潍坊的风筝;2016年12月六级翻译关于旅游;2017年6月四级翻译分别关于珠江、长江和黄河;2017年12月四级翻译分别考查的是黄山、泰山和华山,六级考试分别是洞庭湖、太湖和青海湖,试题内容与旅游文化密切相关,应引起旅游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因此,引导地方旅游文化走进旅游英语课堂,不失为一种改善高校旅游英语课堂效果的教学手段。因旅游英语涉及翻译,授课教师可围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将地方旅游文化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应重视增加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介绍,包括地方生态文化、民俗、节庆日、特色建筑、历史文化遗迹、诗词、戏曲和宗教等,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本地区旅游文化的知识储备,也有利于地方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

因此,授课教师可结合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设计翻译习题。第一,英汉互译法。以池州为例,池州文化遗存丰富,旅游资源密集。教师可搜集池州当地旅游景区或文化的介绍作为教学素材,例如九华山风景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平天湖度假区等,选取地方旅游风景区内或关于地方的传统文化的一段中文介绍和英语译文,字数、难度及原文风格可模仿四六级翻译稍作修改,让学生根据中文原文翻译成英语或将英语译文回译成汉语,再做比较修改。如此,既加深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第二,错误示例法。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搜集各地旅游景点内及城市街道出现的错误公示语翻译,启发学生如何正确翻译或者如何翻译更好,以此提高学生的翻译技巧、旅游英语水平以及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深入理解。第三,情景模拟法。此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学生对于渴望提高服务于旅游管理专业的语言交际能力的需求。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分组,可以两人组也可四人组,分角色扮演外国游客和中国导游,设计对话,对话内容需有助于传播本地旅游文化知识,增进外国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在实际情形中加强对地方文化的宣传。教师在此教学活动中可作为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对话设计及扮演或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角色扮演,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也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参与教材编写人员可结合学生需求将地方文化资源作为素材纳入其中,编写图文并茂、中英双语教材,真正的实现旅游英语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不仅加强了该专业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而且能够胜任文化宣传工作,成为地方文化的宣传者和代言人,向国内外游客介绍地方文化旅游产品。学校还可加强其与地方文化旅游行业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旅游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去旅游景点、酒店实习,培养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涉外旅游人才。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为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专业设置需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同时也要兼顾地方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就业为导向,以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和企业为依托的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更多的服务于地方旅游业。因此旅游英语教学与地方文化旅游行业所需职业技能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需要找准衔接点。

3 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旅游文化资源与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切实可行,既有利于促进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又有利于推动地方文化走出去。文化兴市,旅游强市,离不开学生、教师和校企之间的相互配合。授课教师应学习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时发现旅游英语课堂存在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实践创造性。学生应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了解中外及地方旅游文化,增强实践能力。地方高校与企业之间要为地方旅游业提供出色的涉外旅游人才,为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地方旅游文化走出去奠定基础。

[1]魏凤云,王金超.高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164-167.

[2]Hutchinson,T.&A.Water.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王慧.地方本科高校以ESP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2):134-136.

[4]廖晓玲.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以井冈山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7(12):176-178.

[5]聂红.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的对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8):144-145.

[6]孙嘉雯.浅析地方特色文化与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融合[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2):91-97.

[7]刘庆林.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J].怀化学院学报,2010(10):139-141.

猜你喜欢

池州英语课堂英语教学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银幕上的《圣经》——综述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