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纸马
——源流、传承与发展微探
2018-05-28夏碧含李浩喆刘丽菲
夏碧含,李浩喆,刘丽菲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随着国家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推广,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接触我国的传统民间美术,并被其深深吸引,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方面意义非凡,因此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很有必要。云南纸马属于中国民间木板年画的一个分支,在民俗和绘画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云南地区白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祈福方式。今天木板年画成为现代绘画中独特的艺术构成,以它独有的语言描述着时代的变迁。
如今,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民间艺术已经早已经呈现一种式微的态势。在这个西方艺术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拾起传统民间艺术中的民族元素,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信仰的回归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云南这个多民族地区,集中生存着许多民间艺术,但目前很多已经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部分技艺已经走在了消失的边缘。云南纸马是白族非物质诸多种类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形态,目前属于其中亟待挖掘和保护的一类。
云南纸马是一项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木刻版画的源头。人类创造的原始文化和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渐渐的发展成为与日常生活相连的民俗,多神崇拜与造纸术的有机结合便产生了纸马文化。据史书记载,纸马艺术正式起源于唐朝,在清朝以前,历朝历代都有制作纸马的作坊,发展也相对繁荣,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之后,纸马一概被认定为封建迷信的象征,予以全盘否定,纸马艺术濒临失传。在现如今的使用中,大部分的纸马艺术都已绝迹,但云南大理、河北保定、江苏无锡等地仍在使用,其展现形态风格各异。
对于纸马艺术而言,民众和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纸马艺术的生存和延续遭受着巨大的威胁,纸马艺术与民众的生活越来越远。面对单一的纸马形式,挖掘到它在造型方面的多样性,不管是线性造型也好还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图案也好。它代表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是民众对生命的追求和对民众集体意识的情与美的体现。低成本的原料和单一的色彩表现出来的纸马艺术都是对原始民间信仰的物化。云南纸马内容庞杂而丰富、在造型上随意自由、形象大多为粗俗简帅的鬼神形象,具有很强的地方风土人情的特点。代表着当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过各地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云南纸马的风格依旧色彩单纯、造型古朴、稚拙、粗犷。而且还保持着颇具神秘气息的黑白木刻版画的形式。
本文将从美术与传播角度了解具体进行分析。
1 美术角度
1.1 色彩——简单质朴
云南纸马色彩风格简洁、对比强烈,一般线板为黑色,纸张为单色彩色(图1)。套色纸马很少,偶尔会出现用手指沾着红色颜料来“开脸”的形式。从前云南纸马会印在自家生产的土纸上,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这样做了,都是直接印在买来的彩色纸上。这张色彩多样,常用的有红色、玫粉色、橙色、黄色、绿色。民间对纸马色彩的选择还是很有讲究的,红、黄、绿、紫、白等色代表着传统的五行、五方说。比如神灵、本主神题材的会选择红纸印刷,山川草木选择绿色,丧葬的纸马多为黄、白或者纸的本色。在祭祀活动时,云南纸马都是多重纸马搭配,成组成套,少则五六张,多则十几张甚至更多,绝少使用单张祭祀的现象。用色上,常常要求红、黄、绿等颜色搭配才可以。从印刷纸马的纸张色彩上来看,要比无锡、保定等地丰富一些。
图1 纸马与对应的雕版
1.2 图案——妙趣横生
云南地区的纸马造型风格独特,与其他地区相比更为夸张。由于结合了少数民族的审美文化,因此云南纸马艺术多了几分图腾的神秘感和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韵味。社会实践的历史积淀渐渐影响了云南纸马艺术的形式和规律。
在云南纸马传承人张瑞龙师傅家仍保存着原雕版700多块(图2),这些雕版历史悠久,都是他的家人在文革期间偷偷保留下来的。原雕版上面的图案丰富造型,是先民们生活情景的缩影,饱含了劳动人民对生活最单纯最淳朴的认知。纸马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渴望丰收的祈愿。如“五谷神王”,五谷丰登是农耕文明下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的愿望,而贴“虫神”则是希望免受虫灾。此外还有“雨神”、“风神”、“太阳神”、他们都肩负着农业生产生活的神职。除了物质保障以外,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样丰富。如“文昌帝君”是祈求学业顺利之神;“床公床母”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受着失眠和噩梦的困扰,希望神灵保佑可以睡个好觉的象征。纸马艺术保留了人们对生活质朴的追求,显示着民间美术的魅力。
如下图(图3),“田公地母”是管田、地和庄稼的神灵。“地母”是主宰大地之神,为大地万物之母。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地母是主管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神。地母踩在鳌鱼头上,头戴冠,脸上露出微笑,雕刻得十分生动。每当春耕时节,都要在田边或者田中央点香烧几张纸马,以求虫鼠不侵、庄稼丰收。
图2 云南纸马传承人张瑞龙师傅家中的部分板式
图3 云南纸马作品——田公地母
1.3 构图——简洁有力
云南纸马的构图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创作“以少胜多”的思维方法,彰显了“以简胜繁”的艺术魅力。
云南纸马最常见的构图是神位肖像式构图。在“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中提到主要题材包括独神图、众神图、诸神坐骑图等。构图方法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顶天立地的样式一般表现单个神灵,形象风格庄严端正,颇有气势;中心展开常常是主要人物居中且舒展,次要人物居侧且较小,宾主关系比较明确;对称均衡则沿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对称和均衡的构体形式;重复构图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将三排形象相近的人物分割成上中下三列等距重复排列(图4~图7)。
图4:顶天立地式构图
图5:主次分明式构图
图6 对称式构图
图7 重复式构图
1.4 用线——乱中有序
以线为主是云南纸马塑造形象的主要形式,也是其主流风格。尤其是单色彩底印黑色线稿,看起来比其他地区更具有浓郁的原始风味。利用线的疏密和节奏变化来表达描绘对象的特征,线的使用简单粗放、自然随意、可以不受限制的自然发挥,一气呵成,这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视觉形式。
1.5 工艺——刻板与印刷
刻板:木板一般采用云南盛产的松木,质地偏硬,价格便宜,而更好的当属质地偏硬的梨木和栗木,刻板的质量时刻影响着纸马最终呈现的风貌。雕刻使用的刀具以平口刃刻刀为主。雕刻图形和线条的时候会使用刀尖,刻较大面积的图形和背景时多使用平刀。
印刷:在现代的工艺中,印刷的颜色有的手工艺人使用墨汁,有的靛青染色剂,更传统的做法则是把红土细磨添加胶体制作成天然颜料。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墨汁和颜料的调配也有讲究,其浓淡干湿直接会影响到纸马的印刷质量。太干则会造成纸和雕版粘连;太湿,会使图形模糊(见图8、图9)。
图8 学习纸马印刷
图9 印刷细节
2 发展传播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云南纸马艺术是由原始宗教信仰衍生而来的,曾经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纸马的品种和总量已经远远少于往昔。积极为云南纸马创造生存环境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情。云南纸马虽然保存了大量的民间信仰和文化,但是其印刷规模并不大,专业性强的云南纸马作坊已经很少存在了。现在的纸马大多数由农村中的家庭作坊印制,然后拿到集市出卖。当今印制纸马的木版,除保留下的部分老版外,大部分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翻制,但是明显可以看出新版纸马缺少古拙之气。
目前一些艺术家已经对这一民间艺术作出了一些研究。著名的民间文艺家冯骥才先生是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他对纸马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主编和发表了一些文章,如《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云南甲马卷》。除此之外,杨郁生所著《云南甲马》、王树村先生的《纸马》等都为纸马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除了理论知识外,保护纸马艺术也应该投入到实践中去。从教育的角度出发,首先要从云南当地的学校入手,因地制宜的开展教育活动,让下一代对这个文化有所了解。其次,要让纸马文化走出云南,在别的地区开展相关培训课程,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结合云南当地的经济来看及其他民间艺术的发展方向,把纸马文化和旅游业结合也是激发其生机的重要方式。比如在当地文化节进行纸马艺术体验,开设出售纸马的专营店,将其文化图腾融入旅游产品的设计中。
总之,云南纸马艺术需要通过自身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来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通过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手段相互碰撞,从中汲取养分,使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光彩与生命力(图10)。
图10 旅游团参观体验纸马文化
云南纸马艺术的创新发展,不应是侧重对制作工艺的发展,而应是对其根本的独具生命力的元素进行创新。通过加工提炼,形成合乎时代审美的个性创造,把民间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当代美术创作的血液中去。具体来说,纸马艺术的内容多贴近于生活,从生活中来也应回归到生活中去,所以要结合现代的表现手段,顺应时代的发展。这样既能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又能不脱离时代的潮流。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将富有民族特征的艺术元素与现代美术相结合,为艺术创作增添了民族民间元素,使得设计更加多元化。努力淡化封建色彩,增添生活情趣,拓宽纸马发展的渠道,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是现在新时代下对云南纸马的创新性发展。总之,要在尊重文化核心的角度进行发展,我们既要保护云南纸马文化遗产的艺术元素和文化模式,也要培养优良适宜的文化发展生态。
在全球化背景下,云南纸马艺术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云南与世界的交流密切,丽江已经修建了国际机场,全球的文化必将给云南的传统民族文化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向外发展传播的时期,也是坚守住民间手工传统文化的时期。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移风易俗”时期,云南纸马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很多的刻版都已经失传。也正是这百年的文化苦旅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懂得文化自尊、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如今,政府启动实施“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进入了全面保护阶段。云南纸马作为一门渊源流传的艺术形态,需要被积极而长远的保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佩.云南纸马艺术造型的趣味性探究[D].山东大学,2017.
[2]刘伟强.无锡纸马艺术特征及传承与创新研究[D].江南大学,2012.
[3]颜玲瑛.云南纸马视觉符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4]曲艳玲,王伟.云南纸马的艺术人类学解读[J].黑龙江史志,2010(17):128-129.
[5]冯骥才.中国木板年画集成-云南甲马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高金龙.云南纸马[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
[7]杨郁生.云南甲马[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8]李伟卿.云南民族美术史[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
[9]王树村.中国民间纸马艺术史话[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10]曲艳玲,王伟.云南纸马的艺术人类史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11]郜汐.白族甲马造型观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2-85,109.
[12]张翠霞.村落生活中的白族甲马[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3):118-125.
[13]和少英.白族甲马——艺术化的祭祀符号序[J].今日民族,2013(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