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追求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

2018-05-27唐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电教手段作文评改语文教学

唐恬

摘要:本文围绕着教学语调的恰当适度的运用和多种电教手段的有效应用以及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作文评改三个方面,阐明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出追求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是创造性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和谐统一;教学语调;电教手段;作文评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2-0026

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大都是古今诗文名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以涵盖着宇宙天地间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抒发着人类所共具的美好情感,诸如爱国情、民族情、亲子情、手足情、朋友情以及对美好山川河海的爱恋之情。充溢在语文教材中的这种健康、高尚的人类情爱,决定了语文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感。因此,我们可以说,语文课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强烈呼唤着语文教师丰富情感的投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教学追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因此也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单纯依靠客观冷静的理性方式,而要在理性思考的驱使之下,凭借富有情感色彩的生动的感情形式,才会在更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认知和创造能力。

一、入情入境恰当的教学语调

白居易曾这样说:“根情花声”,意谓感情是根,声音是花。感情是声音的内在意蕴,声音是情感的外泄形式,声随情转、以声传情。如果声情矛盾、声情错位,那么,一堂课纵然设计得多么精美、组织得多么严密有序,学生也可能在催眠曲中昏昏欲睡,或是在刺耳庸烦的调子里焦躁不宁。所以,好的教学内容如若没有好的载体形式,教学效果就势必受到消弱。

如此看来,恰当、适度的情感注入将会使教学语调获得一种恰当、完美的载体形式。在语调里巧妙地融注情感,以神主声、以情主调,将会使教师丰富的内心感受、多层面的生活体验升华、飞动,进而驱使各种授课技巧巧妙地综合,融汇到语流中。优美的诗词文章伴之以精美的语调,创设了一种悦耳轻松的愉快氛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身处愉悦之境,将会随之情迁意动、思绪纷扬,进入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认知欲望处于一种自觉、自由的探索境地。而教学过程一旦进入这种境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会真正得以实现,智慧的启迪就有了保证。

入情入境的教学语调,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创造出课内特有的教学气氛。

教师要以或亲切温和、或欢快流畅、或庄严郑重、或滑稽幽默为内容的各种各样的语调进行设疑、商讨、激励、劝诱,渲染气氛、创设情景,使学生随你问而思,或苦苦思索、或热烈争议、或凝神谛听、或驰思遐想,引起强烈共鸣。在学生亦步亦趋后,与你达成同步、协调。这样,学生除了获得丰富的知识外,还经受了情感的审美体验,得到了由知而理而情的充分满足。

二、在分析欣赏作品时,语调应参与作品美的品质的融聚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刘勰曾说:“登山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师若不能“披文以入情”,那么,再美的文章也会被教得味同嚼蜡。学生对作品中情与理的理解,受作品感染的程度,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影响和传递。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感世界中,就必须把自己的情感融进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变作品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真正动起情来,这样才能真正感觉作品的美,并进而把作者寄寓到作品中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做到:说,如出我口,讲,如出我心。只有经历这样的情感渗透,教师才能以情景相融的语调,恰如其分地描摹作品的意境,为学生再创造出特定的审美情景。

三、要注意声调的定向推进

言语活动中,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教学目的逐渐演绎所造成的声音形式的每一起伏,都是不尽相同的,都不是处于同等重要、同样分量、同一高度、同一强度的位置上,其中总有某种“制高点”。如感情的至爱至恨处、知识点中的难点重点讲解处,与此相应的语调也应明确和强调这个“制高点”,并集中力量逐步定向推进,最后显露、突出它。

定向推进一方面是产生连续不断、持续有力的冲击力,一方面是为抵达“制高点”铺垫蓄势。表述中,语调的各个环节、各个点面需要全部展开。在连续奔泻之中,应不凝不聚,沉稳而有腾势,舒展而又留有足够余地,旋而不停,落而不坠,疾缓轻重各有分寸,节奏紧密相连、力度感明显递相变化。抵达高峰时,要像大军长驱直人,过关斩将,全力拼搏,最后重锤击鼓,一锣定音,振聋发聩,使学生神思俱扬,几近不能自持,悟性顿通,遐想纷纷……

高潮迭出的课是少见的,若每堂课通过各种技巧,特别是教学语调的恰当应用,定向推进,使之达到一个高潮,那么上课对于学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恰恰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过程。

四、多种电教手段的有效应用

我们知道,语文教师的天职,就在于启发学生透过无声的语言文字,去寻求蕴含其中的丰富的情感美,而多种电教手段的有效应用,正是激发学生美好情感、导引学生心神入境的良好途径。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春天如诗如画的美境,创设了一種生机盎然又静谧、柔和的境界。《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春》是一篇景美、情美,并具绘画和音乐美的美文。它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这样一篇文章,如若想充分展示其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的美,进而探寻其意境,仅滞留于一般性的文字赏析,是远远不够的。而电化教学则可以从新的视听角度,以其独具的特色,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优势,从而弥补单一教学手法的不足。

讲课之初,首先播放一段和课文意境风格相接近的乐曲,诸如《渔舟唱晚》《蓝色多瑙河》《姑苏行》等。随着乐曲声起,优美的音乐旋律、美好的情韵氛围,则一如袅袅青云弥漫在安静的教室里,恰似春风化雨沉入学生心田。在音乐的指引下,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步入了由优美旋律所产生的美好的心灵境界,或沉思、或遐想……陶醉其中。随着乐声将尽,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演化学生的音乐感受,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以高涨。为强化学生心中的音乐形象,在乐曲尾声,继之以迷人的有关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彩色系列幻灯片,使音乐形象进一步幻化为画面的视觉形象;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春》配乐散文朗诵,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绪引入迷人的春景之中。乐声轻盈悠扬,画面美丽迷人,绿绿的草地、五彩的春花、缕缕的清香、暖暖的春风、弯弯的杨柳、斜斜的细雨,课文中的这一神奇境界,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视听享受中,逐渐水乳交融于学生的情感世界,正所谓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同和作者一道在春风细雨中漫步低语、浅唱低吟,以至物我两醉,留连忘返。

在这种以声像为媒的交流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得以自然而然的融聚,而这种融聚,又因为共同的音乐感受,达成了一种精神默契。此情此景,目之所及、耳之所娱、心之所往,祖国文字的优美动人、篇章结构的精巧合理、思想内涵的含蓄有致,在潜移默化之中已取得了和审美情感的初步统一。但是,这种浅表层次的知情相融,还基本上处于一种情绪化状态。然而这种状态却促使学生产生这样一种渴望:渴望和教师进行深层的语言交流;渴望教师理性之火的光照。此时此刻,正是授课佳境。如若教师把握好时机,继之以入情入境的教学语调来进行入理入情的赏析,那么,学生纷扬的思绪,就会像整装待发、就地听命的士兵准备随时听从调遣;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则完全可以像是一名战场上的指挥官,尽可以在语言文字的疆场上纵横驰聘,从而进一步求得语言文字、篇章结构、写作技巧、思想蕴藉的真谛,在更高层次上获得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五、饱含情感的作文评改

作文评改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师生之间思想感情和信息交流的桥梁和窗口。学生把作文交给教师,就等于把自己的思想走向、情感态势展示在教师的面前。事实上每一篇作文,都是处于思想情感由幼稚走向成熟这样一个过渡时期的青年学生青春心态的一个小小缩影。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体察、诱导并进而帮助他们的责任,从而使他们沿着健康向上的心理轨迹走向成熟。由此也就决定了作文评改不仅仅是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对学生进行人格和灵魂塑造这样一个内容深刻的问题。正基于此,我们有理由说,作文评改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

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最具发言权的是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进行写作,所期望的不仅仅是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期望教师的信任、理解和尊重,期望同教师心和心的沟通,期望教师既像个师长又像个朋友,能以良师益友这样的双重身分,对他们进行教诲。总之,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是满面春风、语重心长的中肯的批评和帮助。不难看出,作文教学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由衷的心声,使得语文教师饱蘸情感的作文评改已成为势在必然。

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回忆》的文章,真实地回忆了自己不比寻常的中学生活,无保留地倾诉了自己难奈的心曲。文章很感人,但却沉重、压抑,让人不忍卒读。看了之后,笔者提笔写了下面的评语:

“你的文章使我感到震惊,没想到你整个小学时期的曲折和坎坷,竟由一向被你视为应该和蔼可亲的班主任一手造成。小学时代是充满着七彩梦幻的美丽时节,而你却在班主任的‘高压之下,痛苦、压仰而又丧失自尊地生活了几年,并因此形成了孤僻、多疑的性格,实为不幸!往事不堪回首,但我却从你的琐忆当中,清楚地看到了你的坚韧、执着和顽强。你的自身努力,证明了你是个强者!回首往事固然痛苦,但也应该看到,班主任有意无意的伤害也给了你一笔财富,不是这样吗?——你以小小年纪已经学会了向不屈的命运抗争,并以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坚定信念,实现了你自己的追求,赢得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你今后生活道路上用之不尽的经验和财富,你要好好地珍藏于心。往事如烟,希望你尽早摆脱“她”的阴影,以愉快的心情开始新的生活和学习。文章真挚感人、催人泪下,尤其是心理描写极有层次,立体感很强,语言朴实自然,表意丰富,是篇佳作。”

“再说,不幸的经历形成了你对生活、对周围事物的敏感,而恰恰是这种对生活的敏感,形成了你极强的对生活的感受和观察能力。而你又偏偏很善于表达,这种易于感受、善于表达的性格气质,正是进行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必备的心理因素,如果你肯在写作上付出努力,相信你会有收获的。”

如释重负写了以上评语。这位学生看了之后,主动找到笔者,含着眼泪讲,这段情感在心中埋藏了很久,像个阴影,经常笼罩着他,只好诉诸文字,寻求解脱。教师的理解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他再三表示感激,并渴望拿起笔来,“用笔来描绘生活”。他推心置腹,恳请教师能在今后的写作道路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并希望教师能看到他取得的成绩。这位学生不自觉的真情流露,足以言明学生对作文情感批改要求的迫切性,以及作文情感批改对学生的深刻影响。

事实已经证明,教师的这份理解和情爱,带给学生最直接也最恒久的效应是一种强烈的内在情感驱动力,它将有效地促使学生提高对写作行为的认知能力,甚至促使学生义无返顾地投身于写作实践,终其一生影响着他们,促使他们有所作为。

因此,我们说教师作文评改的情感投入也一如教学语调和电教手段的恰到好处的应用,同样能为学生插上认知和创造的双翼。

当然,语文教学认识和情感相统一的教学追求还有着大有可為的广阔天地,这里谈的仅是几个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表现是教学活力的源泉,是积极的思维、神奇的想象、可贵的创造、亲切而平易的交流的巨大牵引力。正像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所谓教学过程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都只有在情感的参与下才能形成。没有情感,教学过程就会陷入枯燥沉寂的状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追求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就成了创造性教学的根本要求。而创造性教学又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美的感受,这种美的感受又将作为新的心理能量投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中,创造出新的美。总之,教学强调理性,但却不能排斥或忽视情感,情感是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语文教学过程的一块牢固的基石。

(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岳教师进修学校 642350)

猜你喜欢

电教手段作文评改语文教学
结合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评改“五步曲”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融合电教手段, 巧妙导入小学数学内容
智能手机互动式作文评改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