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城务工子女数学学习良好习惯培养的几点做法

2018-05-26董晓丽

东方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数学

董晓丽

摘要: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作为总体培养目标之一。小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他今后的发展也将会起着重要作用,会受益一辈子的。目前,我校学生的 60%是外地学生,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父母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家庭收入少,居住条件差,根本谈不上什么学习环境,家长文化素质,更谈不上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父母工作变动,导致中途从外地转来的学生,面临着知识衔接上产生的 “断层”,他们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要使他们的学习有所改观,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入手,这不仅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学校及教师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主要是在学校、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下面具体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这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数学;习惯;培养

一、良好的課前预习习惯

在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时,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预习的目的,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找到功课中存在的重难点,或是存在的问题,预习不要求深,只要孩子能够发现问题,第二天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预习的目的就达到了。然后,教会孩子合理安排预习的内容和时间,对预习的内容要有选择性的,认为自己不会、不懂的,做以查阅。最后,指导学生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做批注、摘抄、使预习过的内容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比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就可以让学生采用这样的方法预习,学生就会借助以前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方法先进行学习,还有一些知识则需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再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

二、认真的课上听讲习惯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获取知识,但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能听、会听这是最根本的。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如:在课堂上,当发现学生开小差时,我一般会这样做:

A、沉默停止讲课,微露不悦。老师的声音突然停止,孩子会感到奇怪,自然会警觉起来,去注意老师的言行。从而继续学习。

B、把目光停留在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身上,并有意放慢说话的速度,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C、勤表扬,多鼓励。表扬使学生产生自信,鼓励使学生战胜胆怯。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三、正确地读、认真地看

书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数学教学同样要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阅读。而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看书,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老师指导阅读,也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能独立看懂,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组织交流所得,进一步消化理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忘记;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所以,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会看,首先是肯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

例如在教“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根据前面所出示的预习提纲先独立观察自己准备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做好记录;再小组交流观察他人准备的学具,验证他人记录;最后全班展示。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看”的能力与习惯,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积极的动手动脑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五、认真的完成作业

认真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所以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作业态度进行严格要求。同时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

如:在百分率的教学中,例题给出了一件产品的总数和合格数。让学生计算产品的合格率,学生掌握之后做习题时,出现一题给出产品总数和不合格产品数,部分同学直接用不合格产品数除以产品总数得出产品的合格率。

六、注重细节自我检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所解答的问题进行“检验”,这是培养学生检验能力与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检验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广,思维也就越灵活。培养学生自我检查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从小树立学习的责任感,纠正某些草率从事、不管对错不负责任的态度。自我检查习惯的养成对于生活环境复杂、学习条件简陋的农民工子女学生来说其作用不仅仅在学习上,更会影响今后他们自身的发展。培养学生自省自查的良好习惯,让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正视自己,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总之,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探索出适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培养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他们在中学乃至更高层次的学校都能适应新的环境,健康快乐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雅晶.浅析如何培养良好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J].小学教学参考,2011,24.

[2]刘锡妃.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好习惯[J].教师,2011,24.

[3]杨敏.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1,08.

[4]王自博.新课程 新理念 新方法[J].新课程学习(下),2011,06.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数学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