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胺碘酮治疗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5-26吴晓宇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

吴晓宇

【摘 要】目的:针对患有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行以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的效果做以观察和总结。方法:随机在2014年6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当中择期200名,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对实验组行以盐酸胺碘酮治疗干预,对参照组则行以比索洛尔治疗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症状好转概率、红细胞聚集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ET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做以对照。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对照可得P<0.05,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临床中对于患有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择取盐酸胺碘酮展开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状态,缓解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等,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还能够保证安全稳定性,可以进行实践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盐酸胺碘酮;效果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for patients with rapid non-sinus arrhythmia.Methods:A total of 200 patient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during June 2014 to Jul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isoprolol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of symptom improvement rate,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 adverse reaction rate and ET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To do a comparison.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in all indic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control can be P <0.05,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 In clinic, patients taking fast amyotrophic arrhythmia should choose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to relie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the blood rheology and relieve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Etc., and on this basis can also guarante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can be applied and promoted practice.

Key words: Rapid non-sinus arrhythmia;Amiodarone hydrochloride;Effect 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就医学临床来说,心律失常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脏发生活动异常和传导障碍等方面的情況,并因此导致患者发生心脏搏动频率异常最终诱发的一种临床病症[1]。在心血管疾病当中,心律失常是比较严重的疾病类型之一[2]。这种疾病因其自身的特征,发病往往较为突然,很容易会导致患者发生心衰症状,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患者猝死[3]。对此,针对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来说,结合其发病原因以及疾病特征等,对其进行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针对盐酸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和讨论,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在2014年6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当中择期200名,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n=100),其中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者54名以及女性患者46名,年龄均在30岁到75岁之间,平均数是(47.12±3.54)岁;参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55名以及女性患者45名,年龄均在30岁到76岁之间,平均数是(47.09±3.55)岁。两组患者均满足关于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且均表现呼吸困难、心悸、胸痛乏力等。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且本次研究经过患者家属和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和同意,可以进行。

1.2 方法

对实验组行以盐酸胺碘酮治疗干预,初始剂量取150毫克胺碘酮与浓度10%的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混合,予以静脉滴注;假如效果不理想,则调整为每千克体重6μg到30μg,予以维持滴注,时间在一天到四天之间,其中第一天控制静脉滴注量582-2270毫克,随后密切注意患者疾病变化情况,随时调整药物的剂量。

对参照组则行以比索洛尔治疗干预,剂量为每天2.5毫克到5毫克之间。

除此之外,对两组患者均行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健康指导等,保证两组患者除了用药之外均没有明显差异,以此保证药效对比的真实有效性。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症状好转概率(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呈现出显著好转;缓解: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呈现出恶化的趋势。整体有效率为显效率和缓解率的总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ET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做以对照。

1.4 统计学方法 就本文的研究类型来说,择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数资料择取(n,%)进行表示,并行以卡方进行检验;针对计量资料择取()进行表示,并行以t进行检验。本文当中认为P<0.05的情况下为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2 结果

在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对照可得P<0.05,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具体数据如下。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数据如下(表1):

2.2 红细胞聚集指数和ET水平

数据如下(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数据如下:

实验组当中,有2名患者出现恶心感、烧心感等胃肠症状;参照组当中,有5名患者出现头晕不适、4名患者出现心动过缓、3名患者出现胸闷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实验组为2%,参照组为12%,对照可得卡方值约为7.681,P值约为0.006<0.05,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3 讨论

在本文的研究分析当中,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红细胞聚集指数和ET水平、不良反应等各项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对照可得P<0.05。该成果说明,临床中对于患有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择取盐酸胺碘酮展开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状态,缓解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等,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还能够保证安全稳定性。该成果也在张明明[4]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说明较为可靠。

通常来说,心律失常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脏发生活动异常和传导障碍等方面的情况,并因此导致患者发生心脏搏动频率异常最终诱发的一种临床病症,早期症状为心慌,通常偶尔发作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自行好转,假如经常出现,则需要控制其心率,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障碍、胸痛、乏力和心悸[5]。这种疾病因其自身的特征,发病往往较为突然,很容易会导致患者发生心衰症状,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患者猝死。对此,针对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来说,结合其发病原因以及疾病特征等,对其进行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从临床经验来看,适当借助药物干预能够改变临床症状。本文所使用的胺碘酮主要的积极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起效较快,避免心动过速现象,有效提升电复律的效果;其二,副作用小,假如静脉滴注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下,临床可以加大剂量予以继续治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依然有少部分患者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必须要做好预防措施[6]。

具体而言,临床当中,对于患有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择取盐酸胺碘酮予以治疗干预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7]。在患者接受电复律干预之前,择取适当胺碘酮予以干预,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电复律的成功概率,还能够较好的避免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症状。除此之外,准备治疗患者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必须要向患者详细描述胺碘酮临床作用机制,描述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8]。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人体的肝脏当中,胺碘酮最主要的代谢产物就是乙基胺碘酮,因此,如果患者患有较为严重的肝功缺失,需要严格禁止择取这种药物予以干预。而相对的,对于肾脏的代谢,胺碘酮则不会有任何影响。胺碘酮在临床当中作为一种较为可靠的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具备较为理想的安全和可靠性,但是依然需要在使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期间,严格检测患者肺部功能和甲状腺机能,规避任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总的来说,临床中对于患有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择取盐酸胺碘酮展开药物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而且安全稳定性比较好,可以进行更加广泛的实践应用和临床推广。

結语: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患有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择取盐酸胺碘酮展开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状态,缓解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等,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还能够保证安全稳定性,可以进行实践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赵春辉,况锦,霍光.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和盐酸普罗帕酮对预激性综合征伴房颤的复律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01):31-32.

李宏伟,张小涛,张鑫.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成人心脏术后心律失常58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5):176-177.

刘筠,张总刚,唐和年,等.盐酸胺碘酮治疗OPCAB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心脏杂志,2008,20(02):240-240.

张明明.盐酸胺碘酮治疗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170-171.

储小娟.盐酸胺碘酮治疗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医药,2016,01(11):00150-00150.

孙绍武,陈诚.盐酸胺碘酮治疗快速性非窦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04):161-162.

张利勇.静脉注射胺碘酮(可达龙)和盐酸普罗帕酮(心律平)对阵发性心房纤颤复律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06(03):66-67.

黄彬彬.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7,01(02):00231-00231.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优质护理用于外科患者护理的效果
无痛胃肠镜用于儿童胃肠病诊治的效果观察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综合性系统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策略及效果观察
社区健康教育课堂对更年期妇女干预效果观察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