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武夷山岩茶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及相关建议

2018-05-26谢雨虹

财税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茶叶一带一路

谢雨虹

摘 要 茶业自古以来便是牵动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经济作物,而茶产业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省份—福建省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在这双重的契合时机下,本实践组前往生产茶叶的福建省武夷山市开展以茶叶为主体的相关调研活动,从武夷岩茶出发,了解当地的茶文化与茶习俗,调查武夷岩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并试图发现并探讨其现存的问题,为武夷岩茶产业发展及岩茶品牌塑造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关键词 茶叶;武夷岩茶;一带一路;武夷茶文化;万里茶道

一、研究背景

在21世纪各国友好合作、国际贸易愈加频繁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目标,以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新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深远谋划,更是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历史选择,对我国以及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带一路”体现了共商、共享和共建原则,为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文化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万里茶道”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武夷山作为“万里茶道”陆路和海路的双起点,应依托自身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借助“一带一路”带来的良好契机,推动武夷山特色产业——茶产业发展。武夷山岩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应借助这阵东风,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武夷岩茶的历史发展背景

"武夷岩茶"是产于武夷山市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具有悠远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武夷茶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初具盛名;唐代时期遍及寻常人家,人们往往将其作为友人间往来馈赠的佳品;宋、元时期深受统治者的喜爱,因此被已被列为上好的贡品;在元代,武夷山还曾设立了"焙局"、"御茶园",以满足皇朝官吏的需求;武夷岩茶发展达到鼎盛则是在清康熙年间,它被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还曾被欧洲人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视作中国茶之首。

三、武夷山岩茶的发展现状

武夷山作为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也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而武夷岩茶正产于此地,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仙”、“肉桂”等几十个品种。就其品牌知名度而言,只有“大红袍” 在全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誉,而其他品种只被小范围的人所熟知,难以形成较大的品牌经济效应。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茶的需求与日俱增,人们更加倾向于对知名茶品牌的选择,茶产业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目前,武夷山政府正以“大红袍”为首,加快武夷山茶产业建设,并通过茶博会及系列茶展销活动展示武夷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了武夷山岩茶的品牌价值。但面对龙井、普洱、铁观音等优势产品的竞争,武夷岩茶还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集群竞争力,加强对茶产区的管理,并结合武夷山岩茶的特色及优势,挖掘茶文化内涵,循序渐进,扩大武夷岩茶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武夷山岩茶产业经营管理的现存问题

(一)缺乏大企业,难以借助企业品牌进行推广

武夷山虽有很多进行岩茶加工的企业,但其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其售出的茶产品难以在全省甚至全国畅销,市场影响力明显不足,给武夷岩茶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当地影响力较大的企业有武夷星、永生、北岩等,规模较大但经营较为分散,没有龙头企业领跑。

当地居民多是依靠这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进行茶叶的经营,然而也是各自为政,家庭作坊式地对茶叶完成生产和加工,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长期处于小规模、传统且效益低下的生产状态。随着茶产业市场竞争激烈化,企业化生产将进一步发挥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对武夷岩茶的低端市场造成冲击,当地的茶叶经营散户可能难以维持生计。

(二)茶山开垦阻碍了茶资源的开发

武夷山市山貌雄伟,森林覆盖率高达 79.2%,为茶叶种植提供了绝优的环境。而反观当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开始大幅度征地,越来越多的茶山被开垦,山区的原居民也纷纷凿山建起新房,用于茶叶种植的山区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有部分茶农和茶叶经营的企业对茶山进行违规开垦,不顾生态环境对森林树木进行砍伐,殊不知这是对茶叶生长的优良环境的破坏,更导致了茶叶品质的降低。

(三)缺少科研创新,制茶工艺参差不齐

当地生产武夷岩茶的中小企业往往固步自封,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意识,不重视对先进技术、人才及设备的引进,對茶叶的产销模式也缺乏进一步的改善措施,不断受到同行业大企业的挤压。随着茶产业的崛起,近年来,武夷山市不断有新企业涌入,行业竞争激烈,制茶工艺参差不齐,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且武夷人对于茶叶经营多持传统的思维模式,强调专注做好茶,却忽略了对创新产品的重视,没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对武夷岩茶的深加工研究不足,进而阻碍了武夷岩茶产业的长远发展。

(四)旅游产业带动茶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

武夷山作为世界闻名的旅游风景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在武夷山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政府应重视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加快旅游产业带动茶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利用好当地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获得1+1>2的经济效益。而目前武夷山市的茶文化旅游,更多的是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偏向于依赖传统文化、民间故事等载体,而缺乏实体文化的载体,使得茶文化旅游的开发难以长期维继,旅游资源的优势不明显。

五、对武夷岩茶产业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加快改造提升,建设生态茶园

1.加大违规开垦茶山的整治力度

现今,伴随科技的迅速发展,在管理茶山的方式上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说北斗,GPS等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保障茶山管理人员的人生安全和相互间的通讯。同时投入一些信息监测系统,实现监测、巡查一体化。坚持人防与技防并举,全面防控违规开垦茶山。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2.改造老茶园,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

在与茶叶局交流下,我们得知全市茶山面积原则上总体控制在15万亩。茶山面积不变,则需要通过提高茶山的产率来提高茶山的茶叶产量。可以结合一些统筹优化的思想,比如说茶园植树、梯壁种草、套种绿肥、生物防控等技术,加强茶园水土保持,同时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利用生物防治的原理,科学地防治害虫。对于一些结构不完善的老茶园,可以科学改造,整合一些现代的茶叶种植、生产技术,提高茶园、茶山的产量。同时,在改造老茶园,建设高标准的生态茶园的同时,也不能一顾追求产量,还需要注重环境的保护,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二)整合资源优势,提升茶业品质

1.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控

质量是产业关键。一个好产业需要蓬勃地发展,与产业中完善的管理机制,到位的质量监督是息息相关的。整合农业、市场监管、茶业、供销等部门执法力度,加大茶叶种植源头的安全管控及加工环节产中、产后的茶叶质量监管力度。

2.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应加强对农资商品的质量监管和销售源头管控力度。比如说,健全农药投入的源头管控机制,确保农药的正规性,產品的合格性。对于一些非法的、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的给予惩治,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农商品进行质量抽查、抽检,禁止不合格的农产品上市。大力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3.挖掘提升茶文化内涵

茶叶从古至今就一直延续下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早在唐朝时期就有武夷岩茶的相关历史记录,历史悠久。因此,武夷山市可以在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基础上,大力挖掘、弘扬茶文化,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深度挖掘茶文化民间艺术产品,提升武夷岩茶的内涵与外延;结合茶道内涵,开展茶艺活动,同时也可以推销本地茶产业产品,提升武夷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应重视茶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通过实景演出、茶园参观、构建茶文化主题博物馆等方式,实现茶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经济的共同增长。

六、结语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武夷山岩茶产业发展,提高武夷岩茶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已经成为了武夷人的共识,而我们更多的是应该探讨如何落实具体的措施,从内加大监管整治力度,从外提高宣传推广效力,不断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重视科研、引进人才,完善营销体系,实现对茶产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模式的探索,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静芸,刘皓之,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基于游客的视角[J].茶叶学报. 2017,58(4):204-209.

[2]徐枫,武夷山岩茶品牌建设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

[3]沈学政,苏祝成,王旭烽.茶文化资源类塑及业态范式研究[J].茶叶科学.2015.35(3):299-306.

[4]雷兴长,刘青.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与对策[J].科学经济社会,2013,31(4):52-58.

猜你喜欢

茶叶一带一路
2021年10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牛采茶叶》
2021年1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