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
2018-05-26石会朝
石会朝
【摘要】发挥初中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改进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形成有效高效的教学环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初中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加以分析,提出化学实验对有效教学课堂的设计方法,以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改进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化学实验;有效;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真实的化学实验教学能使化学课堂引人入胜,精彩纷呈。如无化学实验化学教学则若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得索然无味。然而实验又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如何进行实验教学才能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呢?要确立以下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案并引导运用才能在课堂中达成有效的教学影响:
一、学会观察,学会记录
就是要求教师在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能主动观察,仔细观察,全面观察,特别是关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所有现象,在实验中即使是验证性实验,每个人观察到的结果都会不一样的。对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要做好记录,这些文字描述、表格资料和图形信息等原始记录对于所要分析理解的内容,形成推断性结论具有证据性作用。學会了实验中的有效真实的观察和记录,对发现新问题的产生无疑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比如影响金属和酸的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验证方法探究等。最后对每次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观察、数据记录、问题分析、探究成果等要进行总结并进行小组汇报。
二、学会操作,学会设计
化学实验中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应当懂得药品的取用;常见简单仪器的使用;加热、连接、读数等基本实验操作;常见一些物质的检验操作;了解过滤、蒸发、溶液配制的原理并能设计实验方案后独立正确操作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实验的目的进行实验过程的设计、操作。这些重要组成都是实验技能的要求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体现,培养了学科素养,是化学课程内容内化为学习主体能力的核心构成,为后续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实验设计就是学生在已有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实践经历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超越自我的设计, 包括对教材上出现的实验方案提出质疑和改进,或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在合作的基础上产生有创造性的实验设想和方案。如酚酞溶液遇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产生这一异常原因是什么?实验的操作可由学生自行完成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实验的实际方案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获得对问题本质的深刻认识。同时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确保实验探究有序进行。
三、学会总结,学会评价
如何形成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层次性和深刻性,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完善自身的自学能力?这一问题首先应该从实验教学产生,实验教学是化学理论知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具体表现,强化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实验前是否从理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实验中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否正确,验证性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实验结论是否合理等等,都应在实验之后进行总结和评价,实验后的总结往往能够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激发学生继续探究问题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实验原理,多种仪器、药品,不同的实验装置、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制取氧气,然后从实验的操作便利性、实验的效果、节能环保、药品价格等几个角度进行总结评价。最后引导学生从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收集方法、制取装置等方面加以综合思考、分析,寻求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学会交流,学会创新
可以通过学生间、师生间、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探讨,激发学生的合作领导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还可以让同学们从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了解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引领者、组织者和激励者,教师期待在实验中产生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分析、结论性汇总都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变为实验过程的主体, 如此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及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分享彼此的疑问体验、共同操作中的协调配合,交流彼此的情感喜悦、观点碰撞和心得体验,追求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融、共享、共创的教学效果,实现实验教学中相长相进的共同发现模式,彼此形成发现-质疑-探究-新知的“学习共同体”。特别是在分组实验中形成的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融合了一种人人参与,人人实践,人人发现的教育情怀。在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实验中,可以提供以下问题:①对比二氧化碳与氧气实验装置的异同并归纳确定出实验装置的方法。②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和药品选择。③装置中的仪器你能否找到代用品。通过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学生们的交流和发现,不但使学生牢固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而且使学生了解探究问题、讨论问题是完善实验过程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有创新的观点就水到渠成。
五、学会查阅 学会甄别
当掌握了足够的化学知识并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后,化学实验中不再囿于对实验的简单正确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而应该在实验前后,甚至实验过程中基于对问题的发现思考着手查阅化学资料信息,研读文献,利用化学思维进行甄别筛选得到有参考价值的部分,这样的方法恰是学科素养所必备的基本要求。文献资料不但能提供研究问题的思路,也可提供理论依据,更可能提供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拟定的课题出现的问题和疑问要懂得查阅相关的化学信息,并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如探究碳单质与氧化铜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课题时,学生提出了可以用活性炭代替木炭;事先对药品进行干燥处理;对药品混合比例进行调整;改用其他反应器增大受热面积;使用催化剂等等创新性的设想。通过查阅收集与自己观点相同甚至相异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对问题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以期突破原有认识得到更加符合实际的新思路新观点。查阅文献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以上几个重要的途径,加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新课程预期的培养目标,真正使学生自行建构“自主学习、团队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互动模式并良性循环常态化。总之,化学实验可以把化学理论知识与思维活动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实验结果验证四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对课堂有效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化学实验探索活动这一过程,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和潜能。
【参考文献】
[1]陈国胜. 如何提高初中教学的有效性[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6).
[2]李勇刚. 浅谈化学课堂中的实验教学作用[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