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文章中女性观点的浅析
2018-05-26王蓉
王蓉
[摘要]归有光是明代的著名文学家,他的文章中涉及了一些女性,从中透露出来的他对于女性的看法观点有时会不一样,有的文章注重从传统道德伦理规范来评价女性,另有些文章看重的是人世间的真情,因此在阅读归有光文章的基础上,从归有光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社会环境及风气的角度找出他用不同标准评价女性的原因。
[关键词]归有光;女性;伦理规范;真情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3-0185-03
归有光是明朝颇有名气的作家,他的文章被推崇为“明文第一”,字熙甫,江苏昆山人,人称震川先生,因此他的文集被称为《震川先生集》。他的文章体裁类型多样,包含经解,序文,杂文,题跋,赠送序,寿序,墓志铭,沪志,碑碣,行状,祭文,哀诔,奏疏等等。在如此多的的文章中,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了女性,在文章中塑造了一些女性形象,但将这些描写女性的作品联合起来看,可以见出其中有些文章透露出来的思想是前后不一致的,从中可以知道归有光在关于女性的看法上是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的。
一、归有光对女性的两种评价标准
(一)注重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1.强调女性要尊崇“三从四德”。首先,归有光是一个深受儒家传统思想教育影响的读书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正统的伦理规范教育,这就使得归有光的思想中会深深的打下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规范的烙印,所以他对女性品德行为优劣的评判标准大多是看她是否符合传统伦理道德中所宣扬的“三从四德”和节烈,对能严格遵守“三从四德”的贞节烈妇,归有光都持赞赏态度,这在很多文章中有所体现。比如以下的例子:
在《宣节妇墓碣》中:
“树田暴戾无人理。节妇归见父母,父母对之泣。节妇曰:‘此不足以上父母,儿自是命也。树田病,节妇进药,树田泛之,骂曰:‘若毒我乎?节妇饮泣而退。及树田死,节妇被发号踊。人初见树田狂虐,皆为不堪,比死,则皆以为喜。而节妇哭之极哀,废众所擬也……
其后三年,父母谋嫁之。节妇见其家窃窃私语,觉其意。登楼自缢。”
宣节妇的丈夫性情如此暴戾,父母为之感到悲哀伤心,而节妇却自甘认命,依旧在丈夫生病的时候,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即使遭到丈夫无理的责骂。丈夫死后,周围的人都认为这是宣节妇的一种解脱,应该感到高兴,但是宣节妇却依旧伤心不已。在知道娘家要让自己再嫁时,她以登楼自缢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对女性的影响之大,完全地忽视个人的感受,把丈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完全地忠于自己的丈夫。从今天的角度来说,无疑对女性是极大地不公平,但在当时的时代,却是应当且合理的做法,这样的做法,也得到了归有光的极力赞赏。
2.文章中体现“天人感应”。归有光还在一些文章中还写了因为妇女的忠孝守节,上天因此降下祥瑞以示吉祥,带有天人感应的色彩。比如:
“自烈妇入王土门,其墓园枯竹更青。三年,三生芝,皆双茎。比四年,芝已不生,而烈妇死。世谓芝为瑞草,芝之应,恒于寿考富贵康宁,而于烈妇已死,是可以观天道也已……”
(《王烈妇传》)
“大夫用遗命,葬诸邑南横塘之原,庐于墓次,有乳燕之祥。学士先生高其行,纪述歌咏之者累卷,此赠言之所以录也。”(《书冢庐巢燕卷后》)
上述文章中的芝草,乳燕都是因为贞节烈妇的行为感动了上天,因此而出现的祥瑞,归有光写文章记录下这些,不仅说明了他对贞节烈妇行为的赞扬,也从侧面说明了他的思想中受儒家思想影响之深,信奉天人感应等学说思想。
(二)注重人世间的真情
1.张贞女事件。归有光的其他一些文章中却表现出了不同于刚才的注重传统道德的观点,更多的是表现生活中的自然的情,甚至是为了自然的情理而不惜违背原先固守的传统道德伦理,最著名的体现这类倾向的文章便是归有光的一个系列的关于张贞女的文章。张贞女事件是当时震惊世人的一桩大的案件,导致悲剧的原因复杂,涉及到许多方面,归有光便写下了十一篇关于张贞女的文章:《书张贞女死事》、《张贞女狱事》、《贞妇辨》、《张氏女子神异记》、《祭张贞女文》、《招张贞女辞(并序)》、《答唐虔伯书》、《与李浩卿书》、《与嘉定诸友书》、《与殷徐陆三子书》、《答俞质甫书》,在这些文章中就能见出归有光的另一种思想倾向。
严格来说,在整个事件中,张贞女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遵循“三从四德”的孝顺的女性,她用自己的生命向婆婆表达了自己的意志,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在与他们做反抗,可见她身上所透露出来的叛逆性,但是归有光却称赞她是“守礼不犯,皭然于泥滓之中”(《贞妇辩》),“区区妇女,抗志于群污之中”(《答唐虔伯书》),赞扬了她不与婆婆等污浊之类同流合污的品质。他称赞张贞女的行为是“抗志群污”,“守礼不犯”、“舍生取义”、“独任纲常”。由此可见,在这里,张贞女打动归有光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张贞女的个体的不屈的生命态度,宁愿用死来维护自己的作为独立的人的尊严。而不是從传统道德规范标准上来评价张贞女的行为。除了赞扬,归有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张贞女小小年纪却有如此英雄行为的佩服与尊敬,“以童年妙龄,自立如此,凛然毛骨为竦”。并且还为张贞女的行为找到了传统道德上的依附。“少时读书,见古节义事,莫不慨然叹息,泣下沾襟。恨其异世,不得同时。至於今者著于耳目,乃更旁迟疑,如不切己。岂捐躯之义,无取於当年;英烈之风,独隆於往代耶?”(《与殷徐陆三子书》)“少好史、汉,未尝遇可以发吾意者。独此女差强人意。”(《与李浩卿书》),这些句子都说明归有光认为张贞女的行为可以比得上历史上的忠诚正义之士。
并且从归有光对张贞女的称呼中可以见出,他称呼这个女子为张贞女,而非张贞妇,这也说明了归有光把此女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女性个体,不是依附于丈夫的妇人,再次说明了张贞女感动归有光的点在于她身上闪耀着的独立自主,自己把握命运的人性的光辉。
2.注重良好的品德。除了这些,归有光评价女子还重视从德行的角度出发,认为良好的德行是一个女子的优秀的品质。《太学生陈君妻郭孺人墓志铭》、《顾孺人墓志铭》、《周子嘉室唐孺人墓志铭》中,归有光对这些女性的美好的品德也做了一番描述。
“初,孺人始归陈氏,太学日遊庠舌,不能治生产,几无以自瞻。孺人父母家在吴淞江上,田肥美,岁多收。为捐嫁时衣被财物,买田庐。每岁之冬,既往收获,苦寒迨春,而面尝皲瘃,凡宾祭补纫饍爨,一任其劳苦。时节缩而用其仂,织丽之服,珍华之饰,屏去不御。亲尝有邀为宴会者,日饮酒非妇人事”辄谢之。辛勤二十余年,家用可以给。而夫君以年赀贡入太学,满次谒选,当为州县官,不日有禄养。而教育其子为进士业,亦既有成矣。一旦构危疾,自知其不起,为其子女从容叙述生平。言始为妇以至于今,其勤劳如此。若操舟渡江,舟中之人仅已登岸,而操舟者没焉。因唏嘘不自己。”(《太学生陈君妻郭孺人墓志铭》)
在这个故事中,归有光赞扬郭孺人并没有从三从四德,忠孝贞洁方面来写,而是称赞她的美好品德。郭孺人为了整个家庭一生不辞辛劳,勤勤恳恳,把家治理的有条不紊,辅佐丈夫,教育子女成才,而且自己生活十分节俭,严守妇人之道。这些都是一个女子的伟大高尚的美好品德。“若操舟人渡江,舟中之人仅已登岸,而操舟者没焉”这一句是郭孺人一生的一个概括的写照,虽然简短,但十分的准确,郭孺人就像为一大家子撑船的人,把一大家子带到了彼岸,自己的一生也奉献完了,结束了,多么美好的品德,可以称得上是令人敬佩的一生。
3.宽容的贞洁观。归有光对有些不守贞洁的女性并不都是采取严厉的批评否定的态度,相对那些秉持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刻板理学家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十分宽容的态度。比如在《贞节妇季氏墓表》中:“其才下者,往往不知从一之义。先王悯焉,而势莫能止也。而故以顺其愚下之性而已。”这就说明了归有光在对待一些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女性,不知道对待婚姻应该持从一而终的妇人,采取的是顺其自然的态度,并没有太多的强求与苛责之意,是一种比较开明的看法。
二、导致归有光两种评价标准的原因
(一)归有光长期接受儒家经典教育
归有光从小就学习儒家经典,并且长期接受的都是儒家的教育,比如四书五经。如在《先妣事略》中说道:“有光七岁,与丛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甚至在他年仅五六岁的时候,便开始读宋代著名理学大家朱熹的书:“余始五六岁,即知有紫阳先生,而能读其书。迨长,习进士业,於朱氏之书,颇能精诵之。”
张大复先生在《名人列传》中的《归有光传》曾经说道:“归先生立言之士也。其学无所不际,而要本归于孔子之言。”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归有光接受的是儒家正统的学术理论和思想体系,所以这些内容便会在归有光的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会影响到归有光看待问题的思路与角度。因此在有些文章中,归有光会把儒家传统中提倡的“三从四德”、“忠孝节烈”作为评判女性的一种标准,认为只有严格做到遵循“三从四德”,才能算得上是好女子,好妇人。
(二)归有光的个人经历,十分注重真情
关于归有光的生平经历,许多前辈学者已经撰写过一些年谱,比如说孙岱的《归震川先生年谱》,张传元、余梅年的《归震川年谱》,张联骏的《明归震川先生年谱》,沈新林的《归有光评传年谱》,刘骏的《归有光年谱》。从这些年谱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归有光的经历及故事。归家是吴中的大姓,世代都是书香门第,但很多归家子孙都没有考取功名,归有光一生很长时间也都在准备科举考试,但是收获甚微,他在嘉靖十九年,五次乡试之后的第六次考中举人,在嘉靖四十四年才最终考中三甲进士,但此时的归有光已经是花甲之年了。考中进士后,他开始做官,刚开始作长兴县的小县令,因为某些做法得罪了权贵,被派去做德州通判,后来经过高拱、赵贞吉推荐,去做南京太仆寺丞,但短短一年,便去世了。他的读书考科举以及仕途之路已经走得异常的艰难,但是更为不幸的是,他的家庭生活也带有很大的悲剧色彩,他的母亲在他八岁时便离他和他的兄弟姊妹们而去,他的两任妻子,原配魏孺人,继配王孺人都先归有光而去。不仅如此,归有光的很多子女都早夭,比如女儿如兰,二二,儿子子孝等等,可见他一直在经历着失去至亲之人的痛苦。正是经历了这些,可能会让归有光明白世间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最重要,才使得归有光在生活中十分的注重与强调真情,所以在一些文章中,归有光会选择暂时的摒弃刻板的传统伦理道德规范,而选择以表现人的真性情,人世间的真善美为主。除了前一部分中提及的关于张贞女的一系列文章,归有光还有一些其他的文章,也表现出了归有光重真情的这一特点。比如说归有光写的一些关于家人的文章,《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女二二圹志》,这些文章都用最平实质朴的笔调写出了自己的家人,有些语句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不已。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呜呼,予自乙未以来,多在外,吾女生既不知,而死又不及见,可哀也已!”;“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女二二圹志》)。
(三)归有光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社会风气的影响
归有光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在归有光所处的时代主要是在嘉靖年间,此时的程朱理学的影响正值兴盛之时,心学也在此时开始兴起,慢慢地后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社会上的风气也开始慢慢地有了一些转变。传统的一些封建的森严的等级观念,愚昧的一些思想逐渐地被人们所抛弃,相反地,人们渐渐的重视个人的真情与感受,人们对妇女的认识与评判标准不再局限于三从四德与节烈忠贞等传统观念,慢慢地也开始注重女性的情感,开始有了人道主义观念的萌芽,比如李贽曾批判儒家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夫妇,人之始……夫妇正,然后万事万物无不出于正已。”(《初潭集·夫妇篇总论》);在嘉靖年间,王文录提出了朦胧的男女平等的观念,“古礼父重而母轻……制礼者乃男子,故父重,为己谋,私且偏也”。(《海沂子·敦原篇》)韩君望曾写文章指出女未嫁而殉夫是背经渎理的,吕坤、朱鹤岭也反对女性在贞节上的“过情之举”。以上所列举的这些思想,都对归有光产生了影响,所以在他的文章也会有所体现,不再以三从四德与节烈忠贞作为评价女子的唯一标准。
三、结语
归有光在写关于女性的文章时,一方面因为受传统儒家教育的长期的影响,会严格的遵照礼法规范来评价女性;但另一-方面,因为归有光的个人经历,使得他对妇女又充满了同情,并且社会上的风气正在慢慢地转变,因此他在有些情况下又会从人情的角度来考量女性的做法,尊重人世间的真实的感情与美好的品德,有时对贞洁观采取的是比较宽容的态度。因此,在这两方面的影響下,归有光对女性的看法态度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虽然表面看上去会有些矛盾,但是细细探究,两种评价标准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些也能体现出归有光是一个真性情的作者,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刻采取不一样的看法,侧重点会转变,而不是一个刻板保守,只知道严守传统的老夫子式的人物。
参考文献:
[1]张则桐.归有光散文的女性书写[J].古典文学知识,2015(2):53-59.
[2]韩爽.归有光的妇女观[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6):383.
[3]贝京.归有光伦理价值观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28-32.
[4]周玉琳.时代变化与士人贞节观念关系探析——以明中期至明末清初的归有光和归庄为个案[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5-60.
[5]赵明丽.朴实无华的人间至情——试析归有光《项脊轩志》的情感描写[J].天中学刊,2000(S1):67-68.
[6]郭海芳.论归有光的女性观[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