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人才培养思想的内外因探析

2018-05-26赵雨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青年习近平

赵雨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而深刻,对于青年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青年人才培养既要从理想信念、过硬本领、创新精神、道德品质等起主导作用的内生力量精心打造,也要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起辅助作用的外部条件创设氛围,并将内外因素有机衔接、紧密结合,形成青年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最佳路径。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内生力量;外部条件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3-0066-03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曾先后多个场合直接或间接地阐述了关于对青年人才培养的观点,肯定了青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中所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因此,把当代青年培养成才的任务变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性起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非根本性起因;两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习近平的青年人才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观点一脉相承。内因即是青年人才培养的内生力量,决定着事物的根本属性,所以培养人才要青年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外因是青年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推动事物发展变化,所以培养青年需要外部环境配合。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外因共同作用,培养青年人才也是如此,要将内外因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科学有效地培养人才。

一、注重青年人才培养的内生力量

“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青年成长成才问题,是由内部矛盾所决定,即青年自身。这就要求青年从自身出发,自我培养。习近平关于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阐述,为青年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也为青年自我培养提出了要求。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成才的关键。习近平认为理想是青年的奋斗目标,信念则是青年前进的力量之源。青年成才的关键,是要青年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青年的立身之本。青年理想信念的缺失会致使精神上缺“钙”。青年精神上得不到满足,就难以成就人才。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当代青年也应该牢固建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习近平提出青年一代要有理想,这是青年成才的精神支撑,贯穿于人生的始终。首先,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是一个总开关,掌握了它,便可以对一切事物现象有了准确的评判。其次,对理想信念的准确把握,是青年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青年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对科学理论的正确认识。青年还应增强道路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坚信党的正确领导;青年要增强制度自信,更要加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二)过硬的本领是青年成才的基础。青年的本领不仅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兴败,同时也是自身成才的基础。青年既要掌握书本知识,也要有社会经验知识。习近平认为勤学是成长成才的基础,苦练是提高本领的方法。因此,要想練就过硬的本领,就要学习和实践,切实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习近平提出青年时期是人学习的黄金阶段,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首先,青年要确立学习的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学习,不仅要完成国家的义务教育,还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还要学会学习,找寻自我学习的要领,全面发展;更要时时刻刻学习,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境界,追求人生的更高突破。其次,对于学习的内容,青年要分清优劣。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头脑,学习用辩证法思维思考问题。还要将科学的理论与实际日常所掌握的知识结合到一起,丰富和发展学科建设。

除了学习外,青年还应该乐于实践。本领的获得,立行是关键。青年“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广大青年应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和见识,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砥砺前进。总的来说,广大青年们应立足于自身实际,将学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内化于心,成为填充自我的物质基础;同时外化于行,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造福于社会,为祖国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三)创新的精神是青年成才的动力。创新是也是一个国家振兴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民族前进的灵魂。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是中国梦而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加要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青年肩负着国家兴亡的大业,更应该具备创新创造的品质,充分施展青年特有的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习近平提出“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为造就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方略指引。首先,青年要树立创新意识,要有创新思维。其次,青年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所营造的创新平台,所打造的创新载体来为自己的创新事业积累资源。同时还有国家的机制保障,青年可以大胆的发挥创新创造。青年还要保持创新精神,长期从事一项工作活动,会使青年们产生疲劳厌倦的情绪,会对自己的工作消极懈怠。因而,青年可以多看看书,或多找些导师交谈,激发创造活力,为创新创造带来源源不断的力量。

(四)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青年成才的保障。一个国家只有物质上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地富裕。人也是如此。习近平倡导人才要“德才并重”。青年成为人才,需要有高尚的品德来保障。

一个人只有才华,而道德品质败坏,那这个人也不可能成为人才,就不可能符合国家的要求成为有用的人才。拥有高尚品德的青年,才能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助力作用,才能引领社会风尚。

习近平曾提出青年要修德,要把道德认知、道德养成、道德实践三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首先,青年要学习道德知识,了解国家对青年道德发展的方向。其次,要加强道德修养,将道德标准内化于心,严于律己恪守慎独,青年要保持良好的人生态度,还要形成健康的生活情操。最重要的是,还注重道德实践,倡导社会新风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造福社会。青年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青年,并将其作为青年日常行为的准则。

二、注重青年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也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一般起辅助作用。现代青年在成才的道路上不只要有自我教育和培养,还需要有较合适的外部环境,为青年成长成才铺路。培养青年人才主要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这三个外部环境入手。习近平明确指出全社会各单位要配合协作要为广大青年创造良好的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高校应承担主体责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与社会各单位协调合作,培养优秀人才。同时,家长也要重视家庭建设,为青年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一)社会环境——社会各单位需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习近平认为“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社会是青年成长成才的磨炼厂,也是展现自我成果的舞台。这就要求社会各个单位努力提升能力,为青年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为青年发展提供工作机会。

首先,政府要承当相应的责任,为青年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习近平曾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履行党和国家下达的指令,要积极落实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加快人才培养速度,优化人才整体质量,致力于形成利于青年成才的育人环境。

其次,各相关单位包括组织、宣传、教育、文化、等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领导干部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干部们要密切关心青年,利用有效资源协助青年发展,为青年提供创业机会;还要把握青年的思想政治方向,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极其重要。习近平对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

更重要的是,社会企业也要运用手中的资源,为青年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习近平曾强调要“营造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企业应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切勿出现走后门等不公平行为,伤害青年的积极性。还要承担其培养青年的责任,教导青年熟练掌握实用的社会技能。企业营造活跃民主的氛围,鼓舞和激发青年的创造活力。

(二)学校环境各高校应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局校

是青年的主要活动阵地,为实现中国梦的任务给予人才支持,所以教育青年的责任重点要由高校来承担。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人习得的首要知识是德,因此高校的根本责任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应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使教育青年塑造优良的品德处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养分。

习近平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关于高校的教育工作,实质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可见,开展好青年的培养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要牢固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升个人能力;还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课程这个主渠道教育学生,运用现代媒体教学技术和方法,使课堂活跃起来,开展丰富有趣的思政课程和各类社会实践,润物细无声的展开教学。

同时,高校共青团在青年成长成才上有也相当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曾强调称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应运用其优势力量,组织青年参与党和国家的实践活动从而积极指引青年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与之相配合的高校党委,更应加强主导其作用,保证党在高校工作中全面发挥。

(三)家庭环境——家长要重视家庭建设。作为青年成才阵地之一的家庭,对于青年成长成才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习近平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家庭建设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而家庭建设的途径中最重要的是进行品德教育。拥有优良的品德是青年成才的第一步,营造出品德高尚的家庭环境是必然选择。

家长的言行、品德、生活方式、教育方式、思想观念等都会无形之中影响到青年。因而,家长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是教育青年成长的开端。家长首先要做好,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白家长自身对青年的教育极为重要。还要找到正确教育方法,不能极端化教育。換句话说,家长教育孩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宽严适度。其次,家长要树立榜样示范用个人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青年。家长还要依据青年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同时,家长要注重正确的引导。青年时期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年处于青春期情绪等各方面都不稳定,适度运用青年可以接受的模式规范他们的行为。

三、注重青年人才培养的内外因结合

青年的成长成才,不能仅片面要求青年自身的自我培养拥有理想信念、本领、创新精神、高尚品德,为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同时也需要外部条件,如社会各单位、高校、家庭为青年成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但如何才能将两者优化组合,发挥最大的功效,促进青年成长成才?马克思精辟地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明确指出了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可以造就青年人才,把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青年人才辈出的基础和条件。人才是环境的产物,一是由于人才顺应了时代环境的需要,即时势造就人才;二是由于环境决定人才发展的水平,环境是个什么样的条件,人才也就是个什么样的程度,不可能超越现如今的这个范围;三是由于环境制约青年的才能形成和发挥,即与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社会分工制约着人才的塑造。习近平曾提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因此,需要营造出适于青年发展的环境,就要不断的解放发展生产力,为青年提供更好更优的物质基础,要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同时还有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也要与别国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促进对外交流,营造一个时刻学习和进步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青年内生力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青年可以优化成才环境,启迪青年应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成才。青年对环境的能动的改造,就是增长才能的社会实践过程。首先,青年应该适应环境、利用好环境才能更好地改造环境。发挥青年特有的很强的适应性,主动的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其次,青年要艰苦奋斗,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有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决心,还要有对困难作出正确评估的能力,实事求是具体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做到优化环境的成果。最重要的是,青年积极投身于人民群众相结合实践活动。只有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关系,才能保证创新环境的方向正确,才能真正地优化整体环境为人才培养创造丰厚的土壤。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趋于更高的成才目标,成为更高层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1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4]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6]习近平.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0-05-27(2).

[7]新华社.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N].人民日报,2013-09-27(3).

[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9]李伟.提升共青团工作效能的几点思考——解读习近平会见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时讲话的精神[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40-44.

猜你喜欢

青年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