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湿除痹中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2018-05-26代跃荣刘正君冯玉松

大医生 2018年3期
关键词: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痛风性

代跃荣 刘正君 冯玉松

(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中医医院,四川自贡 643020)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主要是通过西医疗法进行治疗,起效快,但治疗不彻底,易复发[1]。为了探讨和分析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祛湿除痹中药的效果与不良反应,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分乙组和甲组,每组34例。其中甲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病程0.7~8年,平均病程(3.11±0.81)年;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9.52±4.78)岁;乙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病程0.8~8年,平均病程(3.01±0.78)年;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9.63±4.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此次研究乙组患者西医治疗:每次先口服秋水仙碱1 mg,之后2 h加0.5 mg,在之后每4 h口服0.5 mg,直到恶心、呕吐等出现;同时每次口服别嘌呤醇0.1 g,3次/d,持续一个月的时间。研究甲组祛湿除痹中药治疗:主方包括薏苡仁 30 g、苍术 10 g、土茯苓 10 g、防己 10 g、忍冬藤 30 g、泽兰 20 g、地龙 10 g、川牛膝 10 g、秦艽 10 g、萆薢 20 g;关节肿胀患者加乳香10 g、没药10 g;热重患者加金银花20 g、夏枯草10 g;疼痛明显的患者加蜈蚣10 g、全蝎10 g、三七10 g、延胡索10 g。水煎服,1剂/d(早晚各温服200 mL),持续一个月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记录患者的肝肾功能受损、腹泻、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

1.4 评价标准

无效:症状没改善或加重,经X线片检查发现没有减轻甚至是加重;有效:症状减轻,经X线片检查发现症状改善;治愈:症状消失,经X线片检查发现症状消失[2]。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6.0分析数据,(%)表示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乙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大于甲组(χ2=3.981,P=0.046),见表 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效果

乙组治疗有效率小于甲组(χ2=4.221,P=0.040),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与结论

西医学,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血尿酸增高和嘌呤代谢紊乱而引发的。通常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阻止尿酸合成、改善嘌呤代谢等改进型治疗,常用秋水仙碱以及别嘌呤醇。秋水仙碱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来发挥治疗作用,效果很好,但副作用大。别嘌呤醇可阻止尿酸合成、改善嘌呤代谢,但同样存在较多不良反应,联合秋水仙碱使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不会减轻,而且易复发。

中医学,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痹证,机体脾胃运化所致,因此需祛湿除痹、散瘀活络以及活血行气。此次研究使用的组方中苍术可清除湿热;泻泽可利湿行气、清热散瘀;薏莎仁以及土茯苓可健脾行气、清热燥湿;防己和川牛膝可化瘀通络、止痛活血;泽兰可散热利湿、活血通络;萆薢和秦艽可燥湿止痛,改善关节痛[3]。上述药物的联合使用,可相互协同,增强治疗效果,祛湿除痹,利于脾胃运化,行气利湿、活血通络,标本兼治;与此同时,按患者实际情况,辩证加减药物,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中药的药效持久,机体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祛湿除痹中药的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1] 高建伟.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7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3,22(35):126-127.

[2] 张颖.祛湿除痹中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1(22):179-180.

[3] 刘岐,赵树森.清热祛湿除痹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3(3):37.

猜你喜欢

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痛风性
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苓泽痛风汤联合洛索洛芬钠片、秋水仙碱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别嘌呤醇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秋水仙碱治疗白塞病疗效分析
双醋瑞因联合别嘌呤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小心,半熟的金针菇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