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要看气质

2018-05-26幕墙安装管理王师傅

现代苏州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易王师傅老罗

幕墙安装管理 王师傅

厨师 老罗

幕墙安装工 程洋洋

普工 老陈

安全防护工 王师傅

消防 小易

他,参与建设了园区的第一栋楼

幕墙安装管理 王师傅

“上海城的双塔楼项目,环球中心,航润大厦,郑州国贸,苏州铁狮门、国际中心……我1997年入行,从小工开始,非常荣幸参与了多座城市楼宇的建设,为城市增添了一套又一套漂亮的衣服。”王师傅今年五十多岁,安徽安庆人,是一名幕墙安装总施工、总指挥。他刚来苏州的时候,园区还没有高楼大厦,他参与建设了第一栋楼。

二十多年过去了,工作对他来说早已熟门熟路,不过他从不允许半点马虎,因为年龄最大,工人们都管他喊队长。私下里大家可以一起开玩笑,工作的时候很严肃。他隔天下午会安排好工作,第二天早上例行开教育会,班前交底,之后分配班走。

“施工一定要控制质量,每一个点和位都有图纸,这里需要两个人,那里需要三个人。是否按照图纸要求去做的,我会拿尺子去测量有无误差。除此之外,还要提前做好冷却塔的防火措施,不然工人盲目操作,电焊引爆后果不堪设想。还有安全措施是否到位,事先都要安排好,这样才能让工人安安心心地干活。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按照规范做就没什么问题。”

王师傅一个人在苏州,遇到烦心事也会想家。他有烟瘾,但只会等到下班到外面抽。他说工作不能马虎,有时候碰到很难弄的事情,要动脑子想办法解决。“在高空装斜面难度比较大,使用不了塔吊等机械,只能装点设备,靠人工慢慢挪到位。”王师傅的未来还会与城中一栋又一栋的楼宇为伴,见证着城市的四季轮换与路径变迁。

一个月31天,要干32天活出来

厨师 老罗

在工地旁边的小平房里,记者见到了老罗。四川人,五十多岁的模样,挺能聊。从天津到沈阳、长春,再到苏州,他一直都在工地当厨师。一年四季,春去冬来,每天五点半起床已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他说除了春节,全年无休,一个月31天要干出32天的活来。

每天到工地的第一件事先是煮粥,然后做泡菜,煮鸡蛋和花生米,七点不到就有人来吃早饭了。“要把粥煮稠,得花上一个多小时,粘粘的人家吃起来才好吃。”老罗说工友们喝粥的时候特别喜欢就着他拌的萝卜丝凉拌菜。

早餐结束后,八点多他就要开始准备午饭。一般中午要供七十多人吃饭。他自己隔夜就会开好第二天的菜单,保证一天十个菜一个汤,包括两大荤一小荤两素,而且菜不能重复。记者看到菜单上手写着“上午:牛肉烧红萝卜、毛豆米炒肉丝、青蒜苗炒蛋、有机菜花、青菜、小鸡薏米汤;下午:前腿肉打片(酥肉烧大白菜冻豆腐);青笋木耳肉丝、麻辣鸭血炒彩椒、凉拌茄子、豆芽、西红柿蛋汤。”

老罗说,他最拿手的是土豆烧排骨、鱼香肉丝、红烧鸡爪和麻辣豆腐,考虑到中午有本地工作人员就餐,口味清淡些,晚上会偏辣一些。每逢节日,工地会加餐。今年正月十五,老罗为大家准备了鸳鸯火锅,还有汤圆。他说在外打工不容易,平时也会为大家改善改善伙食,星期天晚上包水饺,做炒面。天气冷的时候,周六会吃羊肉火锅。这些虽谈不上什么大餐,但大伙儿也都觉得知足。

聊天中记者了解到,老罗的老婆也在工地上,算是他的帮厨。偶尔女儿过来看他们,他就会给工人们烧好饭,再带家人出去找个饭店炒几个菜吃,难得也改善一下自己的小日子。离开时差不多下午三点多,罗师傅又开始准备晚饭了。隔着厨房玻璃窗,他忙碌的身影,似乎让这钢筋水泥的工地变得柔软了几分。

幕墙就像人的衣服,得穿得漂亮些

幕墙安装工 程洋洋

程洋洋是安徽安庆人,今年27岁,个子不高又瘦弱的他,从事幕墙安装的工作着实让人有些担忧。但其实他已经在工地上干了8年了,在他眼中,安装幕墙全部都是技术活,靠的是熟能生巧。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幕墙安装工,起初他就跟着父亲一起干活,讨教安装技巧。几年下来,他也练就了一手好本领。

“原先我们做的是框架式,现在是单元式,以前全部要靠自己拼起来,现在是整块安装,操作起来更容易了。”程洋洋指着对面的建筑幕墙,向记者解释他们日常是如何给建筑穿外衣的,他说细节决定成败。通常情况下,安装一块幕墙需要半小时左右,由十个人合作。虽然是站在楼层里面安装,但也容不得一点马虎。

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上班,从宿舍走到工地十来分钟。接下来的时间精神都会高度紧张,一待就是九个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相同的工作,难免会枯燥。中午坐着休息的半小时是他最放松的时刻,下了班吃完晚饭,洗澡洗衣服,偶尔去逛逛超市,或者去网吧打打游戏,调节调节。女朋友在老家,偶尔见个面。他现在一个月工资三四千,够花。

走过那么多工地,每当作业到了最顶层的时候,XX都会异常地激动,那种场景非常震撼,让人能体会到“愚公移山”的心情。他最近的工作正接近尾声,未来还有很多工地等着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建筑穿上漂亮的外衣。

看得见的高大上建筑,看不见的垃圾灰土

普工 老陈

54岁,很多人已经过上了养老的生活。来自重庆的老陈仍然坚持着五点半起床,七点工作。而且,他干的还是不一般的体力活。在工地上,他们被称为“普工”,通俗来讲也就是清洁工。不过工地的清洁工跟其他清洁工还不一样,他们还要累得多。

老陈粗糙的双手看上去十分臃肿,他干了二十年的普工,最近这个工地一开工他就来了,待了六年,光地下室的清洁就花了一年时间。扫把、铁锹、推车 榔头、蘸子、手套……带着这些装备,他和另外四个工友每天要清理三到四层垃圾,每层有3000平米。

他说主要就是把建筑垃圾用扫把扫到一堆,铲到斗车里,用电梯运下去。不光是表面垃圾,地上粘到的灰土也要打凿掉之后再磨平,特别费力。除了中午两个小时的午休,其他时间基本都是连轴转。

老陈告诉记者,建造主体的时候最辛苦,每打一层混凝土就会有灰土漏下来,需要清理的材料和垃圾特别多,起码马不停蹄地忙了三年。他喜欢吃大米、面条、猪肉还有鱼,他说干活累,要吃肉。可是虽然辛苦,那么多年的守护,他对建筑也有了深厚的感情。

他说,“这些年独自在外,守护着工地,习惯了就不孤独了,下了班在生活区看电视剧,有时候要加班,有时候也会和老乡一起出去吃饭。”

在最危险的地方打前阵

安全防护工 王师傅

王师傅是成都人,今年五十四岁,他的工种是安全防护,也就是在工人作业之前,他们就要把工地每一处危险的地方用防护栏围起来。“主体施工阶段,每爬升一层,就要一大早提前做好防护,防止大风把东西吹下来。我们两三个人搭档分组,在临边打设钢管架,洞口用兜网兜好,消除所有危险因素。”

所谓临边,就是主体结构边缘的危险部位,四五个人差不多一天能围好一圈。而洞口则是根据以后的实用功能预留的口,如电梯井、通风口、管道口等,二三十个洞要做三四天水平防护。王师傅每天五点半起床,六点半到工地。安全带挂在钢丝绳上,钢丝绳栓在结构柱上,先把自己的安全措施做好后便可以投入工作了。他说在工地待久了就不恐高了,而且从下面一天天干上去,看起来也就没那么高了。

“平时工作也没太多时间欣赏风景,等安全防护的事情干得差不多了,到处走一下,看看高处的风光,偶尔排解乏闷,心情也舒畅。”王师傅因为能比普通人看见更多不一样的风光有些小庆幸。

而且相较于很多工友,他还有老婆的陪伴。老婆在现代传媒大厦做保洁,他每天下班路过生活区的小菜场会买点菜回家做饭,等老婆回家。虽然吃上饭要九点多了,但对他来说却是一种甜蜜的负担。他们有一个儿子,在成都,他说,“过年才会见面,年轻人有自己的事情。”

救火的并不只有“逆行者”

消防 小易

你是否对某次重大爆炸案现场,抱着燃气瓶穿越火场的消防员印象深刻?那一次,这个被称为“逆行者”的群体火了。其实救火的并不只有消防员,每一栋建筑在建造的时候就会部署消防系统,这些设备在突发火警的情况下是否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离不开消防系统的安装工人。

小易就是一名消防系统安装工,在主体建造到30多层,不到150米的时候,整个消防系统的安装工作就可以开始了。在工地现场,他向记者介绍了消防栓、喷淋、烟杆模块、消防联动、弱电、报警按钮等点位,以一层400个喷淋,200个烟杆来算,10个人,部署全部点位需要四五十天。

他每天六点起床,六点四十到工地。在苏州的三年半,总共参与了1万多个点位,自己亲手做了2000多个。“从安装消防喷淋开始,到做完整个系统,我也算为江苏最高的楼服务过了,很自豪。”小易激动地说。

当然,他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有一次试压的时候漏水,电梯井进水了。幸好大家反应很快,几分钟之内就把水关掉了。经过调查,发现是喷淋漏水。那次如果发现不及时,水漏进电梯井电梯模块都会报废,后果很严重。

小易告诉记者现在做这些是为了给老家的小孩和父母创造更好的条件。今年36岁的他有一儿一女,老婆在苏州的一家电子厂做招聘工作,俩人分开住,偶尔聚聚。他习惯给家里打电话,隔三差五地和小孩儿视频。

他很喜欢园区的规划,井然有序,而且苏州水域很多,这对于喜欢钓鱼的人来说简直太棒了。“我老家的房子就在河边,以前就喜欢钓鱼,现在活不忙的时候偶尔请假,出去钓钓鱼,一天能钓一百多条小川条鱼,钓完再放掉。”这对小易来说算是最清闲的放松方式了。

猜你喜欢

小易王师傅老罗
井 道
当学生说“都是我的错”
维权遭反诉
一只来自森林的熊
捆绑10年
晶石密码
只卖三口锅
老罗只卖三口锅
老罗只卖三口锅
幸福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