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基教育模式下“用实践铺就数学教学之路”
2018-05-24张博
张博
摘 要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数学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展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探究之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198-01
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就像一条传承与创新之路,我们教师可以继承前人好的实践、科学的理论,让实践更深入,让理论更符合现代的数学教学。我正走在自己用实践铺就的数学教学之路上,它是快乐的,也是曲折的。
一、追求“人文性”,给“诵读”一席之地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地去做。应该用自己的脚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写自己的心声”。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以计算学习为主。一提到计算练习,马上让人联想起“机械、重复”。其实计算不仅需要,而且还要加强,现在学生的数学功底普遍降低,与没有计算作为底子是有关系的。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否则事与愿违。我的方法是“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我在一年级教数学的时候,发现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计算水平参差不齐。我便在自己的班级开始了“加、减法诵读”,准备用一年时间让学生背诵《加、减法表》。《加、减法表》包括:《10以内加法表》《10以内减法表》《20以内进位加》《20以内退位减》四个表,分布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的上、下册中。我在教室后的黑板上开辟了一个“加、减法诵读”栏目,每天让学生背一、两遍。我记得第一次写的是《10以内加法表》。我先请大家整理10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们找出规律,学生们找的津津有味,我知道他们开始感兴趣了,便让他们在小组内开展背诵比赛,由于是“10以内的加法”,孩子们很快背完了,他们有了成功的喜悦。第二次是《10以内减法表》。学生也很快背完了,他们又一次尝试了成功的滋味。一学期过后,他们已经背过前三个“加、减法表”了。这时,好多学生背诵出现了困難,我便在班里利用新学期开学一周的时间复习巩固,等学生都能背诵才开始往下走。如此循序渐进。每次复习巩固都让学生用背诵的方式来完成,肯定会让孩子们生厌。所以,我便围绕“诵读”举行各种活动,如:诵读擂台、诵读大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就这样,《10以内加法表》《10以内减法表》《20以内进位加》的背诵用了一学期时间。在这一学期里,我经常带孩子去其它班级“表演诵读”,或请其他老师到我班观摩,孩子们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阵阵掌声。孩子们最显著的变化是他们的计算能力大幅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向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孩子们学习兴趣变浓了,班级的合作氛围加深了。
二、借助数学综合性学习,丰富数学内涵,拓展数学的发展空间
数学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打开了一扇窗,可以使孩子们从书本的围城中突围出来,用自己的心去触摸数学世界。2006年,我把“数学综合性学习”带到了班级,用小课题研究作为抓手,每周制定小课题方案。
这些研究方案的落脚点都是扎根于学习与生活,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生成的。如我在上完人教版《找规律》后,我向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事物怎么样才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欣赏?”……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出发点的。因此,我从教材中生成的问题入手,和学生一起商定了一个研究课题——“走近规律世界”。步骤如下:(1)观察书上图片、数字的规律,并说一说;(2)收集有关规律的资料。按一定的类别整理(可以是颜色的规律、数字的规律……)并说出自己的见解;(3)在班级上一节“走近规律世界”的数学综合实践课;(4)制作有规律的装饰品,结合“六·一”节庆祝活动开展。让学生制作有规律的装饰品,陈列在教室里、走廊上。于是,我和美术老师同上一节课,我解决了“找规律”的数学问题,美术老师解决了制作手工作品的问题。
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做了“走近规律世界”“加减法诵读大赛”“今天我当家”“我们去春游”……小课题研究。这些小课题研究过程,不仅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更有学生内部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运用,还生成了知识本身涉及不到的东西。如:与人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方法策略能力……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体现。
几年来,我一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摸索前行。在数学教学之路上,老师是不同的,学生是不同的,学校是不同的,当地的环境也是不同的。因此,我想只有结合学生、老师、学校、地域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用实践铺就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才是真实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