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探讨
2018-05-24金新建
金新建
摘 要现阶段体育教学中中学生的情绪型问题成为了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挑战和主要探讨话题,而针对于这种问题的出现,对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将有着严重不利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171-01
现阶段体育教学中中学生的情绪型问题成为了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挑战和主要探讨话题,而针对于这种问题的出现,对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将有着严重不利影响。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
一、导致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从学生方面考虑
首先,作为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在理解方面缺少正确认识。有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为了玩,能够放松自己,不用学习任何知识。而对于学生来说,普遍认为上体育课根本没有什么必要,不需要学习,不需要锻炼,就可以通过期末考试。
其次,学生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往往比较低下,加上学生缺少锻炼,使得自身运动能力比较薄弱导致学生很难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教学任务。而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将会导致学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其中包括:焦虑、害怕、厌烦、排斥等一些不良情绪。导致学生这些不良情绪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能力和欲望无法满足教学任务的要求标准,达不到理想预期效果,进而会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心态。
最后,由于学生的男女性别的不同,所表现出对体育运动兴趣也往往不同。对于男生来说,其主要性别特征比较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等。而对于女生来说,由于受以往传统观念和生理因素的影响,对体育运动很难产生兴趣和积极性。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女生比较容易出现情绪型课堂问题。
(二)从教师方面考虑
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其行为举止、言语以及情绪等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所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自身积极、良好的情绪感染到学生,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运动热情,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既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运动技能的教学,又要为学生做到尊重、关心和耐心。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一个高效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带着消极情绪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情绪,同时还会造学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
二、改善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一些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同时,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把体育游戏与教学内容和体育运动做到充分结合。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对自身教学方法和形式有一个及时的调整和变化,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的要求标准,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活跃的课堂情绪。
(二)控制好学生课堂情绪,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体育教师,自身情绪和状态以及情感等各个方面都会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所以,要求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把握好自己的情绪,然后以最佳的情绪和状态进行课堂教学。一个良好的情绪,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控制好学生的课堂情绪,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三)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体现出体育教学课堂的开放性
与其他课堂教学相比,体育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课堂内容设计时,要结合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并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占居课堂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和个性价值。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互动,促进师生之间感情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使课堂的开放性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其开放性包括: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课堂问题、开放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
(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标准,学会适当的调整教学难度。
其次,还应该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学生设定不同考核内容。由于职高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和身体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定适合本专业的考核内容。对于体育活动来说,主要分为几类。其中包括:竞技比赛类、体能类、表现类以及技能类等多种类型。然后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把不同的体育类型安排到考试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当中。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无论对待“好学生”还是“坏学生”都要采用“激励式”评价体系,并且还要以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还普遍存在,这对于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发展将有着严重不利影响。要想实现理想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既需要教师的主导,又需要学生的配合,创设问题情境,丰富教学活动内容,控制好自身和学生的课堂情绪,并要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同时还要结合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难度,建立和完善教學评价体系,进而可以实现理想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洪萍.职高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