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美术活动中基于高结构低控制理念的学习共同体构建

2018-05-24戴庆红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学有效性

摘 要: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关于学习和学习者的社会性安排,给学习者提供围绕共同的知识建构目标而进行社会交互的机会,每一个成员都从不同的水平和角度加入围绕知识的合作、争论和评价中,达成团队的共识。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是为了让老师成为孩子的同学、朋友。将高结构低控制理念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是为了达到教师教学的高结构和孩子学习的低控制。

关键词: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学习共同体;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戴庆红,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幼教中心教师。(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6-0120-02

在幼儿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高结构与低控制两种。教学的高结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幼儿学习提供系统的支持,这种支持是适宜的、全面的,有陪伴成长的温暖,也有通向最近发展区的激励。教学目的是为了达到高品质的学习,而高品质的学习即是主动的、自由的学习,如果孩子的学习是在自由、主动的过程中习得,这样的课堂是教师低控制的,这样的低控制课堂才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高结构低控制的理念在学习共同体构建中的运用是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完成教学高结构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朋友的陪伴和互助,需要有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孩子的创作需要在同伴认同和教师鼓舞下不断挖掘潜力、增强动力、树立信心。而构建共同体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专业技能,形成探究式的教学思维,带着准备,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引导每个孩子独立思考。通过老师的细心观察,尝试去了解孩子的需要,尝试去解决孩子发现的问题,尝试以同伴互助来提高孩子审美的兴趣,尝试激起孩子表现的动力。

1. 构建师幼学习共同体的要素。(1)做“有准备”的教师。“有准备”的教师能用专业能力和情感视角去支持幼儿学习。这需要教师养成阅读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观念,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动,不断改进孩子的行为,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在组织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了解孩子的技能所处的最近发展区,理解孩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孩子,沟通有方法,过程有实效,才能轻松驾驭课堂,有效达成活动目标。

(2)做“敏感型”的教师。有效的教学是要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以发展性的学习过程来推进目标的实现。维果斯基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的高结构强调按照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和实施。这需要教师敏锐地感知孩子阶段的发展性,具备能力的临近点,捕捉生活游戏中感兴趣的课程素材,设计能让幼儿“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活动,从而掌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达到美术活动学习的发展性。

(3)做“有尺度”的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老师经常会碰到布置操作任务后,就听到“老师,我不会”“老师,帮帮我”的呼声。这时,老师要在给予孩子充分尝试和挑战的机会后进行支持和帮助是最有教育效果的。在分析美术教案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差异,分析孩子是否能在活动过程中完成任务;还要洞悉孩子可能会碰到的困难,在孩子实践探究后如何给予适度的支持和帮助,才能获得知识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

2. 构建幼幼学习共同体的途径。(1)同龄孩子间的情感交流。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相互交流是一种生生互动的表现,在这样的互动中更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容易让审美力和创造力得到碰撞和触动。因此,在美术活动的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可以充分给予孩子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创造欣赏感受的机会。例如,在大班美术欣赏“菊花”的活动中,让孩子们自由结伴在花丛中无拘无束地欣赏菊花。在朋友的陪伴下,在自由的交流中,每个孩子都是主动的、热情的、愉悦的,孩子们在交流中发表着自己的情感,也体验着朋友的感想。有了朋友陪伴的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与朋友互动交流的学习是多姿多彩的。

(2)大带小之间的传帮带和跟学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因此,可以始尝试着开展混龄班幼儿相互合作的美术活动。以中大班混龄线描活动“小鱼捉迷藏”为例,大班孩子和中班孩子两人一组,在一大张线条组合画中寻找合适的图案添画出小鱼。老师提供了线描画、蜡笔画、水粉画3种作画的形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大多数大班孩子选择勾线,中班孩子在勾好线条的小鱼身上涂色。大班的孩子传帮带,中班的孩子跟学练。哥哥姐姐在帮带的过程中树立了榜样和责任,弟弟妹妹在跟学的过程中获得了支持和信任。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有助于达成课堂低控制

1. 绽放自主学习的活力。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保障是赋予“儿童学习权”,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追求。孩子的学习动力是在外驱力和内驱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只有发自内心的学习才是最轻松、最有效的。在建立了共同体意识的班级中,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积极的行动者,更多地、更自觉地参与学习,所有的成员都会主动地推动学习,履行自己对于自身发展的行事权,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方式,对自己的行动后果进行适当评价,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

2. 产生同伴互助的动力。在建立了共同体意识的班级中,差异不再是消极的因素,而是意味着多样化的人和多样化的贡献。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开始在不同的角色中看待自己,以不同的方式评价自己,体验自己为团队所做出的贡献。笔者曾在未开展和已开展共同体构建研究的两个班级中分别组织美术活动“青花瓷盘”教学,活动的重点是两人合作商量设计主题花纹和盘边花纹。在前面的班级中,两个孩子不能商量合作,只能一起在盘子上装饰,还发生了能力强的孩子不愿让能力弱的孩子参与的现象,原因是生怕弱者影响了画面的效果。而在后面的班级中,孩子之间已经达成合作完成任务的共同体意识,有的组两人一起讨论设计主题花纹和盘表花纹后,共同操作完成;有的组分工合作各尽其能,一人负责主题花纹设计,一人完成盘边花纹装饰。在这样的共同体活动过程中,老师只需要让孩子明确操作的要点,无需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设计和创作,整个活动都在孩子协商互助中完成。每个孩子都可以为团队做出或多或少的贡献,在这时差异成为一种动力资源而不是麻烦。

3. 增强团队共进的凝聚力。在建立了共同体意识的班级中,一种集体归属感日益增长,并由此产生更强烈的关联、参与和激励,个体成员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集体事件和班级决策,努力与同伴和教师合作。孩子个人的作品体现的是个人荣誉,而小组合作的作品体现团队荣誉。在团队创作的过程中,首先,大家一起讨论商量绘画的内容,达成集体的共识;其次,在创作的过程中,大家都想把自己的特长展现出来,同时发现了同伴的困难并努力帮助;最后,小组成员一起把創作的过程体验向全班孩子分享。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社会性体验是丰富的,丰富的体验又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4. 获得协商合作的影响力。学习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学习是共同体内在的属性。合作学习是孩子接触和参与社会交往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合作可以是动手帮助的合作,也可以是语言交流的合作,老师应该根据活动的情况来考虑合作的形式、指导互动的方法。例如,在创意画“颠倒世界”活动中,组织孩子们共同创作“颠倒故事书”,大家一起讨论故事情节,每人画一页,最后组合完成绘本。在这样的合作协商下,每个孩子的创作既是独立的,又是与众不同的,最终凝聚出集体的智慧。真正的合作应该有合理的分工,当个人完成目标产生困难时,同伴可以互帮互助。当团队成员间都清楚地知道任务和目标,且共同携手朝着目标前进时,合作的成效才会流露并体现出来。这时,老师是旁观者和欣赏者,这才是高效率、低控制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赵健.学习共同体的构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 张玉敏,许卓娅.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要求[J].2013,(2).

[3] 吴彩莲.探讨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与要求[J].新一代月刊,2015,(6).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教学有效性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