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剧促进高中生心理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8-05-24甘文娟
甘文娟
【摘 要】本文針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校园心理剧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论述通过组织校园心理剧比赛,归纳和挖掘学生在筹备、策划、排演心理剧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心理成长,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 高中生 心理教育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B-0082-02
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而言,自我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身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由于人格尚未完善以及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制约,如当前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发展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的冲击,以及个人社会实践经验欠缺、升学与就业的压力、家庭教育不到位、人际关系冲突、意志品质薄弱、性格缺陷等,让身在校园的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以及对自身的前途和发展感到迷茫和困惑,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理念的引导、劝解并不能完全奏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更深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需要探寻更有效的方法途径,帮助学生走过这段青葱岁月,实现自己的理想。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生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包含人格发展的内容。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性的冲突,而对付冲突的办法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方法有助于自我的成长,形成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消极的方法则会削弱自我的发展,阻碍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校园心理剧是目前新兴起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促进学生人际互动、减轻减少学生心理问题有明显效果,很值得尝试和推广。因为它的选题来源于生活,是学生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作剧本,构思情节,在合作和互动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作用。笔者通过在实验班举办的一场校园心理剧比赛,总结出以下三方面的心得体验。
一、解决学生困惑,辅助班主任班级管理,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班主任管理的重中之重,但苦口婆心的说教和明令禁止的班规是外在的管理措施,虽是软硬兼施,但有时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剧,能让学生深刻思考这些问题,从而改变信念和行为。如针对“高中生是否应该拥有手机”这一热门话题,学校高二年级学生创作编写了剧本——《手机》。虽然当前社会,手机对人际间的沟通和交流所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对身在校园求学的中学生却是一种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过分沉迷于玩手机游戏、上网聊天、发短信等,既影响学业,又浪费时间和金钱,并且导致学生间的攀比之风日盛,产生不良的班风学风。剧本《手机》还原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一场是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被教师发现而与教师发生争执,一场是学生在手机充电时发生意外,这些都很贴近生活,丝毫没有加入过分的夸张和渲染,最后随着剧情发展得出结论,那就是中学生当前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手机虽然可以方便与人的联系和沟通,但由于中学生意志品质薄弱,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和是非判断能力,因此应该禁止使用手机。就像学生在心理剧观后感中写的:“剧本反映的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犯的错误,都值得我们引起重视,因为我们正处在为将来打基础的阶段,所以我们应该像剧中的那些角色一样,在老师与父母的教育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掉这些错误,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校园学习生活更加健康和快乐。”
二、宣泄学生情绪,促进改善人际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
在举行校园心理剧汇演之后,有学生这样反思:“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烦恼与忧伤,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往往会有一点任性,早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各种矛盾会显得更加突出,看了心理剧《萌芽》之后发现,早恋是不合时宜的,不但会影响学习,也会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还有关于同学间的矛盾、师生间的矛盾以及与父母间的矛盾,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看了这些心理剧之后,我突然发现这些看起来平常的事,如果处理不好,也很容易造成灾难,所以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认真考虑后再去做,避免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由此可见,学生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较典型的问题创作成剧本,通过角色扮演,然后通过剧情演绎和角色内心的独白将堆积的心理垃圾倾倒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从演员到观众,学生的心态得到调节,起到一种抚慰和调适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认识到谅解他人、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感受亲情、友情和爱情。
三、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人格发展
很多时候,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由于缺乏勇气或找不到合适、恰当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主观臆断地猜测和判断周围的人和事,导致行为的偏激和混乱,让自己陷入苦恼和矛盾中。如有一场师生冲突的心理剧,主人公由于一时冲动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进而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也让自己陷入窘迫的人际环境,一时无法排解甚至想放弃学业。后经过深层的自我剖析,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病因——父亲教养方式的不当和疏忽,导致当事人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造成性格缺陷,容易对人产生敌意,在极端的情况下过于偏激,顶撞科任老师。但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了父子关系,使当事人的情绪情感得到宣泄和释放,最终缓和了与科任老师的矛盾,顺利度过了一场人际危机。事实上,扮演该角色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同样是性格较为内向的人,出演心理剧是他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和突破,当他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时,很多学生都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甚至投票推举他为“最佳男主角”,虽然最后差一点未能夺魁,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他在活动中所得到的触动,相信这样的经历会促进他心灵的成长。
另一组学生由于准备时间比较仓促,他们所排练的心理剧《别让错误毁了我们的青春》几经周折,改了又改,到了要决赛的最后期限仍未能定案,演员们担心会出糗,差点弃赛。当他们的班主任知道这个情况后鼓励他们:“既然已经开始,就要一直做下去,不要半途而废。”当他们演完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校长的高度评价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惊喜,其中有学生在总结中写道:“从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有时候不要过早地给自己下结论,你不尝试又怎会知道自己不行呢。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学会坚持。”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发现校园心理剧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显著的,在过后的实验班与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分析中也能得到反映。尽管学生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有不同的心理需要应该满足,这些在单一的教育模式无法一一实现,毕竟众口难调。但校园心理剧从最初主题的选择,到剧本的编写,再到情节的排练,到最后汇演和心得分享,每个环节学生都作为主体积极热情地投入,从而实现了有效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思刚.中小学校园心理剧[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英)Paul Wilkins.心理剧[M].柳岚心,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