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2017-02-20秦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心理剧应用价值

秦娟

〔摘要〕校园心理剧是在对心理学和戏剧领域中的心理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心理学领域中的新概念,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是一种兼具心理发展功能、教育功能、艺术审美功能的新型舞台表现形式。本文对校园心理剧概念、理论基础、构成要素、实施过程、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 心理剧;校园心理剧;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04-0008-06

一、心理剧和校园心理剧

心理剧(Psychodrama)也称社会剧,是集体心理治疗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治疗方式,起源于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Moreno,1889—1974)于1921年在维也纳创办的“自发性剧院”,1925年传入美国。莫雷诺最初是用心理剧为参与者提供一个释放内心体验的舞台,并没有与心理治疗相联系。然而,随着对心理剧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它已被公认为一种有效的集体心理疗法。最终,自发性剧院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团体治疗方法和心理剧治疗方法。莫雷诺用两个希腊字“心灵”(psycho)与“演剧”(drama)来命名心理剧,并为心理剧做了如下的定义:以戏剧的方法探索“真实”的一门科学,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及隐秘世界,其通过演剧的方式达到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目的。

校园心理剧是受莫雷诺创立心理剧的启发而在校园里应运而生的,是心理剧在非临床领域运用的最佳结果。它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既能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能让其他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校园心理剧是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来呈现他们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并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全体参与演出者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让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它突出了心理剧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化、艺术化、生活化,从而实现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正,达到通过校园心理剧提高心理素质,推广心理学,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它不仅是对传统心理剧的继承和发展,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

二、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及构成要素

(一)理论基础

角色理论是心理剧的核心理论。“角色”(role)这个词源自古剧场。在希腊文和古罗马文中,剧本是写在“卷纸”(roll)上的,由提词人念给演员听,演员试着把自己的部分背下来。人们用卷纸来类比“角色”,因为卷纸中写着一个演员要说些什么。后来,社会学家借用这个词,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心理剧的目的,是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在心理剧场的安全氛围中,舞台上的角色可以边演出边编造角色。使人们不断地尝试不同的角色,增加个人的角色目录(role repertoire),创造新的角色,以帮助人们以一种自发的、戏剧化的方式表达感受,并接受有关这些角色的影响力的反馈,重新评估个人的旧角色与目前的角色,并减少不当的行为渴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个人需要去检视自己的角色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并找到事件发生的地点或起源状态。

心理剧鼓励个体发展多种和多重的角色,通过角色间的灵活转换和不同层次角色的扮演(如扮演某一角色,與此同时又担任旁观角色),去扩充角色的经纬度,使当事人发现自己的内在创造力。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强化过程,创造力被发现得越多,当事人就越有信心去改变处境。

校园心理剧借鉴了传统心理剧中的角色理论。莫雷诺认为,角色理论具有激励创造性变化的潜在作用,对角色不断地进行评估和实践,可促进角色不断地更新。具体地说:通过剧中角色的扮演,能帮助主角将自我和所扮演的角色分离。当人们能将自己从他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区分开来,即形成了角色差距(role distance)。在临床上,当患者形成角色差距时,便能从原先的困境中找到更多的出路,并由此改变以前对事态的瞻望,重新看待人和事。所以角色理论具有增强个体思维灵活性和健全心理结构的作用。

(二)构成要素

校园心理剧由五个要素构成:

1.导演

校园心理剧的设计者和策划者,通常由专门从事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经验的心理辅导老师担任,主要任务是确定角色、设计小品或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表演活动,指导、监督和控制剧情发展,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主角

或称当事人,通常是遭受心理困惑并急需解决这些困惑的学生。有时因各种原因,在校园心理剧中,当事学生不一定亲自上台表演,他只是诉说自己的问题,由心理辅导老师指派专人或志愿者充当他来演绎这些问题。他在台下通过观看表演来领悟造成自己问题的原因,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

3.辅角

或称参与者,饰演主角生活中的一些重要角色,由导演指定或观众志愿担任。辅角是导演的延伸,也是主角的延伸——雕塑出主角真实或想象的部分。辅角是一个助人自助者,是“主角内在世界的延伸观点或延伸角色”,负责将主角生命中的内在客体带进团体这个外在的现实中,此时,他们的工作是去塑造“主角生命戏剧中真实或想象的人”,协助剧的演出,与主角共同创造符合治疗需要的场景。辅角投入的情绪能量越大,表演越真实、越贴切,对主角的帮助就越大。

4.观众

观看表演的学生,他们不仅仅是欣赏心理剧演出,也是来体验心理剧的感受的。观众不主动参与心理剧的表演,他们通过观看演出体验扮演者的感受,自然地融入剧情中,与扮演者同喜同忧,起到支持、鼓励、烘托等作用,从而领悟心理问题产生的实质,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时,他们也会被心理辅导老师叫上台去饰演辅角或主角。有时还要分享经验或评论,进行认知、思考和体验,从而体会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获得对自己和别人关系的洞察。

5.舞台

心理剧的创始人莫雷诺用三层同心圆的舞台(也称“三级台阶”)来选择人员和象征心理问题的状态,表现问题的层层深入。校园心理剧的舞台是观众和演员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引领下进行的具有心理发展功能和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活动场所。校园心理剧的舞台不宜过大,应该安静、宽敞、舒适,观众席与舞台应距离近些。教师可以选择讲台作为舞台或同学们围坐,留出中心空地作为舞台,有了舞台,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扮演者来说,如果自己是演员的意识得到加强,可以增加对角色的认同和体验,表演的效果会更好。

猜你喜欢

校园心理剧心理剧应用价值
浅析校园心理剧治疗对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影响
浅谈运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探析与实施模式
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高中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技术应用案例解析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